让拜登尝尝厉害!歼20超材料隐身,外媒:美国怕是有“灭顶之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隐身飞机第一个实用型号是多少 让拜登尝尝厉害!歼20超材料隐身,外媒:美国怕是有“灭顶之灾”

让拜登尝尝厉害!歼20超材料隐身,外媒:美国怕是有“灭顶之灾”

2023-05-20 0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隐身”是第五代战斗机区别于前几代战斗机最大的特点,关于这一点,歼20副总师王海峰曾这样说过,当时国外的媒体,包括军事评论家,都认为歼20是一种仿制的飞机,但后来他们发现,我们的飞机不管是布局还是各方面全球都没有的,升力体(边条翼鸭式)布局飞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还有人就站出来质疑,鸭翼设计到处是尖角,隐身效果肯定不好。但是最后做出来以后,发现我们的这种布局隐身性非常好,所以也引领着他们跟踪式地进行研究。

四年前,王海峰参加央视的《对话》节目,当被问及歼-20还有什么遗憾?,他回答道:“对我们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要说遗憾的话,有一点遗憾,那就是这架飞机最先进的是隐身能力,但在常规展示和表演中,普通观众看不到....王副总师真是高级凡尔赛!

王副院长为什么这么“凡尔赛”?近日,一种新的隐身材料被央视解密,为大家提供了答案。央视公布的隐形材料有4种,分别为微金属隐身材料、海绵材料、皮质材料、涂层材料。而在这些隐形材料中,一种闪烁着金光的微金属结构格外抢眼,正是五年前公布的“超材料薄膜”。

在讨论超材料之前,我们要先澄清一下关于J-20的一个误传,在过去,很多人都以为J-20的研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它的型号在2007年10月8日立项,在2011年1月11日进行了首飞,用了3年零3个多月的时间,相比之下,F-22立项到首飞用了6年多,F-35立项到首飞用了5年多。不仅立项到首飞用时短,J-20从首飞到交付使用,只用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要知道美国F-22用了八年有余,F-35也用了将近九年。

众所周知,在歼-20出现之前,我们根本没有自主研发双发重型战斗机的经验,只有仿制苏-27和独立研发单发歼-10的经验,不仅装备落后于美国,就连研发速度也难以望其项背,甚至有人说,我们已经落后美国二十年……关于歼20的研发速度,王海峰副总师曾经说过,3个没想到”,就是业内人士没想到,很多专家没想到,国外的对手更是没想到。

那为什么歼-20会发生突变?这个项目涉及到一百多家工厂,一万多个零件,而且是跨代机,很多技术都不一样,如果按照以前的方式生产新机,首先是时间上不允许,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硬指标,争分夺秒只为后墙不倒,因为要尽早拿出一款能够与强敌抗衡的装备。

因此,创新是必须的,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工厂和研究所的共同努力,J-20终于达成了多快好省的目标。这里面包含一个发展策略,就是并不要求J-20在前几批交付的时候,将所有的尖端技术都用在新机上,而是将目标放在了“尽快交付足以与强大对手抗衡的装备”上,在某些性能上,并不急于一时,比如动力系统的渐进式发展,从进口到WS-10C,再到现在的WS-15。

“高隐身”是J-20能否战胜强大敌人的首要技术指标,这也是J-20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隐身能力是现代信息战争的客观装备要求,只有隐身,才能削弱敌人的侦察力,从而建立针对强敌的空中对抗均势,才能在制空权上占据上风。

至于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相比于上一代战斗机,五代机虽然被冠上了“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的标签,但不具备隐身能力那样的突变性,比如F-35,就是F-22的后续机型,为了高态势感知,适应多军作战的需要,甚至不惜牺牲超音速巡航的能力。

所谓的隐身,就是降低雷达的散射截面,缩短敌人的探测距离,从而形成一种“我能看到你,你却看不到我”的信息优势。隐形战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外形隐身,就是通过带有折线的机体将雷达波折射到其他方向,从而削弱对方的雷达回波。另外,还有S型的进气口、锯齿修形等其他局部隐身的设计。

外形隐身还必须满足其他战术指标,如超音速巡航,中低空高机动性等,不能一味追求外形隐身。像轰炸机作为一种作战功能单一的飞机,它的隐身能力会被赋予更高的权重,比如B-2A隐形轰炸机去掉了垂直尾翼,改成了飞翼布局,还有大幅度牺牲机动能力的F-117攻击机,这对于五代机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外形隐身只是基础,材料的好坏才是决定隐身效果的关键。

而歼-20则采用了小展弦比鸭翼布局,在超音速巡航和高机动性上就是它的加分项,再加上WS-15发动机,更是将歼-20打造成了一架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全能机”。很多年来,人们都在抱怨J-20的鸭形布局削弱了它的隐身能力,但最终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澳大利亚专家库伯将苏-57和歼-20做了一份相对可靠的 RCS能量图谱分析,结果显示歼-20的隐身性能要比苏-57好很多,在隐身设计上丝毫不逊色于F-22和F-35。因此,王海峰副总师表示,隐身设计,隐身结构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材料。

根据央视披露的微波暗室实验数据,这种材料可以吸收近一半的雷达波能量,根据雷达公式可知,雷达发现目标的距离与该目标RCS的四次方根成正比,要使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缩短一半,RCS就需要减少为原来的1/16,显然,如果单纯依靠隐身涂层肯定是做不到高隐身。

隐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要有科学的结构设计,还要有精细的细节设计,还要有功能更强的新隐身材料作为支撑。一架隐形飞机,使用的材料肯定不会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将不同的材料布置在机身的不同部位,比如超材料隐薄膜早在多年前就完成了局部应用。

超材料是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是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型材料。一种表面镀铜的特殊材料是制作超材料的基础材料,经过加工后材料表面还将贴上一层曝光显影的薄膜,通过曝光显影就可以看到不计其数的微结构,这些微结构是将天然物质中的分子结构重新组织排列,从而做出适应隐身、防水等不同用途,这种材料表面仅2毫米尺度下的微结构就多达上万个,微结构的设计与制备也正是超材料的核心技术。

多年以前,我们在超材料的研究上和美国不相上下,皆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实验室能力并不等同于应用能力。早在歼-20开始量产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超材料的生产线,并且已经实现了这种材料的批量生产和应用。

而反观美国,则是打算在六代机上使用这种材料,也就是说,歼-20作为五代机已经应用了六代机的技术,怪不得王海峰副总师会说,在面对强大的对手,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实现从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与局部领先在一个领域中,如果竞争的双方在科研能力上处于同一水平,那么谁能率先应用必将会决定未来的领先和落后。

超常材料隐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超常材料可以大规模的应用,针对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需求可以更新迭代,而这些都不是实验室能达到的效果。

去年,主导超材料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某公司负责人在航展上透露,超材料从最初的一种最先进的技术,逐渐发展到试验、局部应用,到如今成为尖端装备能用、尽用、全用的主流技术,可以说,超材料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短短五、六年时间,超材料已经开发出四代,其中第四代已经完成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蜂巢结构的跨越,具有更优秀的隐身性能,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高效吸波。

先进科技的开发目的不在于在实验室中展示,而在于应用。第四代隐身材料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由以往产品受尺寸限制,到如今具有三维蜂窝结构的超材料,实现了从有限尺寸到近似无限尺寸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想做多少就做多少,以前的飞机只能在局部使用,现在则可以全面应用。

到了这一步,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王海峰副总师会说,隐身材料才是关键。就如同前面三代超材料产品实现了,应用尽用到能用全用。很显然,这将是第四代产品的发展目标,可以想象,如果能大量使用这种新材料,对J-20、对第六代战斗机、对新一代隐身轰炸机乃至所有陆海装备进行改制应用,届时海军的力量会得到多少提升!高端技术“白菜化”历来是我们的强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