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灭陈之战,隋朝迷惑南陈令其误判;陈叔宝私通主将妻子致战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隋朝和陈朝地图 隋灭陈之战,隋朝迷惑南陈令其误判;陈叔宝私通主将妻子致战败?

隋灭陈之战,隋朝迷惑南陈令其误判;陈叔宝私通主将妻子致战败?

2023-08-30 05: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到这里,大唐要感谢一下杨坚,正是在开皇二年至开皇三年,即582年至583年,这段时间,突厥在隋朝的挑拨也打击下,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对中原王朝的威胁逐渐减小。

《隋书.高祖帝纪》(开皇七年)发丁男十万余修筑长城,二旬而罢……废梁国,曲赦江陵。

在军事打击突厥的前提下,隋朝还在大举南伐前修筑长城关隘,为的就是巩固北部边境,避免在隋朝大军深陷南陈时,突厥从背后捅刀子。

同时杨坚灭了西梁,也就是在江陵一带的小势力,是侯景之乱时,南梁各方宗室割据的地方势力之一,之所以他能够存活,都是背靠着西魏以及北周,隋朝,但是当隋朝要实现统一的时候,西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可以说,在隋朝讨伐那陈前,任何可以成为陈朝盟友的势力,要么被灭,要么无力实现联合,独自面对隋朝的南陈在国力上就难以抗衡了,毕竟南陈只是继承了部分南梁的势力。

疆域上和南梁相比,丢了蜀地和两淮,陈霸先立国后还要平定内部各地叛乱,经历过陈文帝休养的南陈是难以恢复到和北朝抗衡的势力的,在隋开皇八年,占据长江中上游以及两淮的隋朝,已经占据了全局的主动。

同时隋朝也采取了迷惑行为,给本就不想打仗的陈后主送去了不打仗的理由。

《隋书.高祖帝纪》置淮南行台省于寿春,以晋王广为尚书令......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

当时隋朝已经在建康西南,长江北部的寿春设置征讨“司令部”了,杨光节制50余万大军,隋军遍布长江沿线,但是直到隋军各部打到建康附近,陈后主才做出反击的决策,反应可谓是不能再慢了。

其中不仅仅有陈后主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佞臣误国的问题,还有的就是隋朝的一些列迷惑性行为,误让南陈认为隋朝只是摆摆架子,没有能力南下征讨。

《隋书.高颎传》量彼收积之际,微征士马,声言掩袭。彼必屯兵御守,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再三若此,贼以为常......上行其策,由是陈人益敝。

《隋书.贺若弼传》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

当时高颎的建议有点像田丰当初建议袁绍对付曹操的办法,也就是利用小股部队装着要大举南下的态势,调动陈军补防并耽误南陈的农时,以此达到削弱南陈国力的目的,同时狼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陈军也就习惯隋军的动作了。

贺若弼也是用了类似的套路,贺若弼在部队换防之机大张旗鼓,久而久之对岸的陈军也就习惯了,在很长时间内,隋军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南陈将士慢慢也就误认为隋军没有南下的实力了,毕竟隋朝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师。

而隋朝这些迷惑性的军事行动,在传到南陈朝堂,对于不理政事的陈叔宝来说,这都是合理的,毕竟隋朝也是立国不久,还没有南陈立国时间长,陈叔宝更多的认为,自己可以当一个享乐君主,和隋朝对峙的问题还是交给自己的后代吧。

在这种情况下,国力强盛并积极准备的隋朝必然是国力相对较弱且军备松懈的南陈抵挡不了的。

再来说一下,陈叔宝对待隋朝的军事行动是什么态度呢?经验告诉他,隋朝想要灭掉南陈,这是没可能的。

《陈书.后主本纪》帝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

当隋军从长江各处大举南下东进的时候,陈叔宝说过,王气在建康,国运在于南陈,毕竟南陈虽然国力不强,但是南朝一直是以正统自居的,北方疆土都是南朝丢失的土地。

再者南北朝对峙时期,北齐北周都先后南下攻陈,都没有成功,这也是陈叔宝自恃长江天堑足以击退隋军的原因所在,而在大家要知道,对于南陈来说,上一个割据南方的政权被北方政权所灭是在300年前,也就是西晋于280年攻灭孙吴,时间可是会磨灭掉很多东西的,陈叔宝也应该认为,自己不会再一次见证类似的历史事件了。

隋军迷惑不战的行为加上陈叔宝自认长江天险足以自守,所以和隋朝积极进行军事准备不同,陈叔宝选择的是过好每一天,小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南史.陈本纪》使南平王嶷镇江州,永嘉王彦镇南徐州。寻召二王赴期明年元会,命缘江诸防船舰,悉从二王还都爲威势,以示梁人之来者,由是江中无一斗船。上流诸州兵,皆阻杨素军不得至。

江州(今江西九江),南徐州(今江苏镇江),这两处是南陈都城建康上下游的两座重镇,可以说当初陈叔宝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镇守两地,就是为了巩固建康的安全。

只是陈叔宝为了过元会,也就是当时的春节,让两个儿子归京,归京就归京吧,还让两人带走了战船,等于是让两座重镇成了空镇,这无异于自杀啊,害怕给隋军进攻设置障碍的感觉,杨坚知道后,估计要对陈叔宝表示感谢啊。

而随着杨广统领各军大举进攻,长江沿线各处缺乏战备的陈军自然就不是对手了,加上“猪队友”从中捣乱,陈军加速了衰败。

《陈书.后主本纪》及隋军临江,间谍骤至,宪等殷勤奏请,至于再三.....总又抑宪等,由是议久不决。

当初隋军大举进攻之初,就是施文庆、沈客卿两人压着战报,所以建康并不防备,等到战局急转直下,各路隋军已经向建康合围的时候,陈朝朝堂商议如何应对,又是施文庆干预,所以一直拿不出什么具体的应对措施,而这也加速了陈朝的灭亡,毕竟隋军可是势如破竹,那是直接奔着建康去的。

所以陈叔宝下定决心的时候,隋军已经兵临建康城下了,当时建康一带陈军还有10余万众,陈朝也做了临时兵力扩充,“重立赏格,僧、尼、道士,尽令执役”,连僧尼道士都被抓去了,可见也是征集了所有能够征集的战力了。

只是南陈集结了最后一战的军力,但是陈叔宝缺乏最有一战的信心。

在隋军还未对建康完成合围时,南陈大将萧摩诃和任忠都力求出战,萧摩诃建议趁城下隋军立足未稳之机出城击败隋军,任忠建议派精锐部队在长江一线分割隋军,切断隋军补给,之后立足于建康打反击战,但是陈叔宝都否决了。

显然陈叔宝是把宝压在了隋军会自退这件事上,也就是坚守建康城,但是随着隋军大举攻城,建康城防遭遇重压,此时陈叔宝才想要大反击,主动出击,其实这个时候,南陈的局势已经处于极其不利的地步了。

《陈书.萧摩诃传》后主多出金帛,颁赏诸军,令中领军鲁广达陈兵白土岗,居众军之南偏,镇东大将军任忠次之,护军将军樊毅、都官尚书孔范次之,摩诃军最居北,众军南北亘二十里,首尾进退,各不相知......兵交而走,诸将支离,阵犹未合,骑卒溃散,驻之弗止,摩诃无所用力焉,为隋军所执。

至此,隋朝南陈的最后决战,在陈叔宝多次决策失误后展开,而且这次白土岗之战,陈军虽说是协同作战,却不相互同属,而是一起展开军阵扑向隋军,这本来就是犯了兵家大忌。

就算当时陈军的兵力上的确优于贺若弼所部,历史上,要太多的兵力占优,而随着一处发生溃败就引起全局溃败的,陈军就是这么个结局。

贺若弼初期的确抵不过陈军大举而来,率部退却,但是随后主要进攻实力较弱的孔范所部,孔范抵挡不住发生溃败,之后就是全局溃败了,任何人和无法在战场上阻止这溃败的局势,能不被溃兵踩死就不错了,随后隋军就趁乱攻入建康了。

历史记载中一处记载很有意思,那就是陈叔宝私通主将妻子,致使主将不愿作战。

《南史.萧摩诃传》后主通于摩诃之妻,故摩诃虽领劲兵八千,初无战意,唯鲁广达、田端以其徒力战。

也就是说萧摩诃手握精锐部队,但是并未参战,致使陈军战败,都是因为陈叔宝和萧摩诃的妻子私通,淫乐到戏弄大将妻子身上了,这真是太没有底线了,可以说萧摩诃是南陈主将啊,他要是不参战,陈军难以战胜隋军。

那么这件事可信吗?我个人对此是存疑的,萧摩诃可是扶持陈叔宝登上帝位的功臣啊,当初陈叔陵想要夺权,差点杀了陈叔宝,是萧摩诃诛杀陈叔陵,支持陈叔宝登基的,陈叔宝就算荒淫,也不至于这么不张心眼,去找萧摩诃的麻烦。

而且在建康城破,陈叔宝被俘获后,萧摩诃的表现更能说明问题。

《南史.萧摩诃传》及城平,弼置后主于德教殿,令兵卫守,摩诃请弼曰:「今爲囚虏,命在斯须,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萧摩诃被俘获后,抱着必死之心,他只想最后看一眼旧主陈叔宝,要是说去看陈叔宝混的有多惨,那么还可以和之前因为妻子问题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但是萧摩诃是去看望陈叔宝的啊。

萧摩诃看到陈叔宝后是抱头痛哭,还拿食物给他吃,如果萧摩诃因为他妻子和陈叔宝的事情而气愤,拥兵不战,那就是想要让陈叔宝付出代价,成为阶下囚啊,怎么还会去看望陈叔宝,还痛哭?还给吃的?这和之前的战场行为逻辑不能自洽啊,除非萧摩诃是个疯子。

要是萧摩诃是因为南陈丢了江山而愧疚,也不用去见陈叔宝,毕竟陈叔宝要为南陈江山易主负主要责任,所以我认为,陈叔宝和萧摩诃妻子私通这件事,应该不是真的,而且《陈书》中就没有《南史》中的这段记载。

个人猜测萧摩诃可能也没有在最后一战中发挥作用,毕竟其部在布阵时处于边缘,贺若弼击溃孔范所部时,他未能及时支援,陈军大范围发生溃败时,他也无法稳住局势,就被捉了。

再者,当时的局势是,隋军大举合围建康,就算白土岗之战,陈军打赢了又能怎样?最多只不过是击败贺若弼一军,其他隋军尚在,况且贺若弼战败只能激起其他各路隋军的斗志,毕竟拿下建康的功劳是多么大啊。

总的来说,隋灭陈之战,隋朝积极备战,加上一系列迷惑操作令陈叔宝不愿做战争准备,自恃长江天险的南陈认为短期内,隋朝只不过是装装样子,没有大举南下的能力,而到了隋军大举伐陈,陈叔宝逃避现实的避战,佞臣的干预,都让陈军屡屡错失战机,等到隋军合围建康,做最后一搏的陈军也被贺若弼相对容易击溃,南陈就此灭亡了。

参考资料《隋书.高祖帝纪》《隋书.高颎传》《隋书.贺若弼传》《陈书.后主本纪》《陈书.萧摩诃传》《南史.陈本纪》《南史.萧摩诃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