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坊市”到“街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隋朝区域图 从“坊市”到“街市”

从“坊市”到“街市”

2023-05-26 0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坊市”制度废除,商业市场突破“时间”和“空间”双重限制

这种刻板的市场交易的转变始于唐朝末年,大片的坊墙被破坏,而市墙也被商业的大潮所冲破,坊市制度从此一去不复返。随着市坊界限被打破,高墙市门变成瓦砾废墟,城市里的另一种商业形态慢慢显现——街道上的店铺都一排排建立起来,“肆、瓦、邸、铺”纷纷出现,和住宅空间相互贯通,突破了商业空间上的限制,到了两宋时期已集中形成了店铺云集的“商业街”。这种空间上的突破也辐射到城郊外的镇市,《都城纪胜》中记载,“城之南、西、北三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可见城市周遭地区独立商圈也已逐渐形成。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透过《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京城平面图》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商业在空间上的变化,北宋时期的城市人口布局更为集中稠密,商业繁华区沿街覆盖,且已经出现了“夜市”。据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东十字大街)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夜市从五更开始,一直持续到黎明,而到了早晨,早市交易又开始了,古代商业市场由此正式华丽蜕变,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古人的商业活动也变得灵活起来。

这种及其繁华的商业市场景象在南宋时期到达巅峰。据史料显示,那时候的都城临安城内,居民密集,店铺林立,无一空铺,其繁荣程度超越了北宋时期。许多汉学家认为,南宋的商业发展可堪比同一时期西方的高度文明水平。免不得南宋诗人陆游也不禁发出“随计当时入帝城,笙歌灯火夜连明”的感叹。

宋朝夜市场景图

03

商业市场突破传统单一形式,演变成“综合商圈”

古代商业市场除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还有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由传统单一的集中市场向多业态相互融合的商业综合市场的演变。唐代以前,“茶市”则为专门的茶业市场,“米市”便为专门大米交易市场,而在“坊市”界限打破后的商业繁盛期,商业市场已是集商品买卖、餐饮、住宿(客栈)、娱乐(歌坊)等为一体的商圈,此时的商业活动已不再止于单一的商品交易,而注重了人们消费体验感和参与感的提升,这种形式是不是和我们生活中的“购物中心”或是“商业步行街”如出一辙呢?在不同的时空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不论古今,人们都在渴求向前的道路上摸索着,似乎有一座隐形的桥梁,将我们和古人的商业时空悄悄链接了起来。

《清明上河图》部分

这种商业市场形式的变迁和繁荣,自然离不开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一方面,唐及宋两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两个长期稳定的时期,政治较为清明,人民生活较为稳定,社会较为富足,除了传统的士农工商,还出现了一些更为细致的分工,客观上需要更大规模的商品交换;第二,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传统的政治、军事及交通中心,出现了大量人口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发展,也提升了人们对商业的需求和依赖性;第三,唐及宋也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较为开化的时期,市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比秦汉时期,更为多元化,强调自主意识,让政治走向平民化,由此对于“市坊”体制的冲破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持。当我们今天回看1000年前的商业变迁,我们也能更好的理解当下商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如若可以,笔者也想在千百年前繁华的商业街上走一走,去目睹一番“三碗不过岗”酒馆的风采;“绕梁三日”的茶馆唱班;抑或是街边杂耍、琳琅满目的小货摊……,那才是真正一个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