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享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陶艺作坊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是什么 理论分享2

理论分享2

2024-07-17 1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Petty(1662)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标志着资源配置理论萌芽的产生。

随后,亚当·斯密指出:“在自然秩序下,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地用来支持私人产业,并努力实现其私人产业价值最大化,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

亚当·斯密把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通过这只手来调节社会的资源配置。

在亚当·斯密之外,较为典型的资源配置思想来自Samuelson(1948)和Marx(1865)。

Samuelson(1948) 基于Keynes(1936)的国家干预理论和Marshall(1890)的自由市场机制,形成了一种调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二元论,其主要包括四点内容:

(1)强调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工具的主要力量;

(2)市场经济和“看不见的手”有定的适用范围和现实局限性;

(3)针对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提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范围;

(4)指出存在政府失灵及其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Marx (1865)基于稀有性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指出资源配置是一种基于资源稀缺性的调节手段,其用社会劳动的概念来解释资源配置。

由于研究的领域和角度不同,对资源配置的定义也多种多样。

Koopmans and Beckmann(1957)对资源最优配置理论的理解为:研究在给定的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如何将有限的经济资源按照某种规则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厉以宁(1993)定义资源配置为: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而时间、空间、数量是构成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

Powers and McDougall(2005)认为,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对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分配调整,使资源之间能够相互匹配以符合企业的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境,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竞争能力。

《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资源配置的定义是:生产性资料在不同用途之间的分配。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资源配置有不同的定义,且对资源配置特征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资源配置的实质是使稀缺性资源能够保持最佳的比例关系和价值取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在不断丰富资源配置理论的过程中,学者们开始转向研究资源配置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

早期对资源配置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等领域。

近年来,对资源配置实际应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大到国防、国家教育领域,小到企业某个部门。

在国家层面,资源优化配置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合理的资源配置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企业层面,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带来企业成长,有助于企业形成独特的竞争能力,同时,对企业保持特有的竞争优势起到关键性作用,有助于企业取得良好的绩效。

2

核心内容

‍在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资源配置机制,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六种:

(1)瓦尔拉斯均衡

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都是相互联系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单独决定的,是与其他商品价格相联系的,因此,要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2)林达尔配置均衡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3)纳什配置均衡

在既定的配置中,如果这个配置中的其他人不改变策略,则任何一个在这个配置中的人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策略来得到更大的效用。

(4)公平配置

对此有四种理解,一是在给定配置下,所有人获得的效用至少与均等配置时一样大二是完全均等配置;三是在给定配置下,每个人所获得的效用与其他人获得的效用比起来要好,至少不会差,不会有妒忌的发生;四是每个人所获得的效用比均等配置时要好。

(5)经济核配置

经济社会中,在不存在某些成员组成的小集团的情况下,人们只利用自己的初始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这种配置的结果是他们之中至少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而没有一个人比以前更差。

(6)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一种是计划调节,该方式反映了管理者对社会生产、企业运转按计划比例的运用和预测,是主观调节的过程,被称为“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 )另一种是市场调节,其实质是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从单一项目角度来看,资源配置是一个微观效率问题,但从整个社会范围的角度来看,这一微观效率问题必须宏观化以便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

Reynolds(1993)指出,虽然过多的政府干预会破坏自由市场的决策过程,但是政府同公司的合作与支持是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Westmore(2013)认为,司法体制的有效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巨大,要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市场不是唯一的手段,制度设计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将两种配置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协调配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配置综合效益最大化( Massy,1996)。

在基础理论研究之外,学者们还对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了探讨。学者们运用投入-产出分析、项目预算边际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检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投入-产出法( Leontief,1936)是从中观上探讨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方法, Tokins and Green(1988)运用6种不同的投入-产出指标模型对英国大学的会计学院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基于投入-产出法, Thursby(2000)对美国大学的经济学院的效率进行了评价。

PBMA是通过改变计划投入方式的产出,来对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的效率进行评价,其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效率的研究。

DEA是目前进行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普遍使用的方法。

Warning(2004)运用DEA对73所德国公立大学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并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了大学效率的影响因素;

Wang et al.(2008)分析了影响煤矿安全产出的因素,同时建立了基于DEA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

Guangyao et al.(2016)利用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做了测算。

任何一种方法在拥有其自身优点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不同的缺点,所以这些方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们加以实证检验,从而进一步丰富资源配置理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