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铁元素惹的祸”,以此来解读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脉络,新鲜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陶瓷有什么不同 “都是铁元素惹的祸”,以此来解读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脉络,新鲜吧!

“都是铁元素惹的祸”,以此来解读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脉络,新鲜吧!

2024-07-13 2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如果认真听,我感觉你至少可以把中国古代陶瓷50%以上的事情都搞清楚弄明白。

在讲中国古代陶瓷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陶和瓷到底有什么区别。

1

陶?瓷?

现在我们看一下陶和瓷的面貌。大家一看上图两件器物的样貌就很不一样,一个很古朴,一个很华美,有着繁复的装饰。

实际上陶和瓷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两点:一是原料不同,几乎任何一种黏土都可以烧成陶器,而只有瓷石和高岭土才能烧制出瓷器;二是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是600到800度,像紫砂之类的可能要到一千度,西方学者把它叫炻器,但是瓷器一般要经过一千两百度以上的高温才能烧成。

陶和瓷还有其他的区别,一是有釉和无釉,但这不是绝对的,因为陶有釉陶,瓷器也有不上釉的素瓷;二是质感不同,一般敲击瓷器会发出金属声,而敲击陶器的声音发闷,没有金属声;三是透光度,一般来讲比较薄的陶也很难透光,但是瓷器再厚也具有透光性。

2

瓷器的组成要素

我们今天主要讲中国古代瓷器,基本不涉及陶器。

瓷器的组成要素有三种:胎、釉、彩。

首先我们来讲“胎”,大家看,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胎土烧成之后,形成不同颜色的胎,有白色的、灰色的和黑色的。

实际上这也是铁元素在作怪,白色的胎铁元素含量少,灰色的胎铁元素含量稍多一点,黑色的胎像这个建盏铁元素的含量更多。

下面我们来讲“釉”,实际上釉和胎的成分相近,也是瓷石加高岭土。但是釉里会有助溶剂,它在一定烧成温度下会熔融,形成流淌状的感觉,待冷却下来,它就会附着在胎体上,形成一种透明状玻璃状的东西,这就是釉。我们传统使用的助溶剂取材方便简单,就是用草木灰。

同时釉里面会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它会使釉在不同的火焰气氛和烧成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氧化铜在氧化气氛下呈色为绿,在还原气氛下呈色为红,氧化铁会分别呈现褐黄色或者是青色,氧化钴会呈现为蓝色,也就是青花的呈色原料(如上图所示)。

最后我们讲“彩”。中国古代彩瓷产生得非常晚,出现真正成熟的彩瓷应该是在唐代以后的事情。唐代之前,所谓的“彩”,也只是在青瓷上有一些其他颜色的点缀而已。

陶瓷的彩分三种,一种是釉下彩(下图),指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作为彩料在胎上绘制图案后罩釉高温烧成。中国传统釉下彩的呈色剂主要就是三种金属元素:铜、铁和钴,烧成后的彩分别呈红 、黑褐和蓝色 。

釉上彩(下图),釉上彩基本都是两次烧成,先高温烧结成瓷,然后在釉上绘制图案,入炉低温烘烤即可。著名品类有:宋金红绿彩、明清五彩、清珐琅彩和粉彩等。

还有一种陶瓷装饰技法就是釉上彩和釉下彩共同来装饰一件瓷器的方法,比如说青花五彩和斗彩等等。

因为今天我们要快速了解中国古陶瓷发展主脉,所以,陶与瓷的区别、瓷器的胎釉彩基本概念,就给大家普及到这里。

3

铁元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铁元素到底惹了哪些祸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铁元素对胎土呈色的影响。

这张图刚才我们看过了,这次重点讲氧化铁。大家知道铁生锈之后是呈红褐色,用化学术语表达那就是三氧化二铁。氧化铁在土壤里面有广泛的分布,上图这三种胎土就是因为铁含量的不同以及淘洗程度不一,使得烧成后的瓷胎呈现不同的颜色(前文提到过)。

其次,我们来看看铁元素对釉的影响。前文我们讲过,釉里面添加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火焰气氛和烧成温度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大家看,下图这四种陶瓷面貌都不一样,但是呈色剂实际上都是氧化铁,这很玄妙吧?

更玄妙的还在后面,(下图)一个是铁红,一个是铁黄,这都是铁元素对釉色的影响。

最后,我们看看铁元素对彩的影响:

左图的黑彩(日本称之为铁绘),中图的矾红彩,右图康熙素三彩中的黄彩,都是以氧化铁作为呈色剂的。

所以大家看铁元素有多么重要,他对瓷器的胎、釉、彩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简而言之,铁元素成就了青釉、白釉、黑釉、褐釉、部分红釉和黄釉等多种釉色以及黑彩、褐彩、矾红彩和黄彩等彩瓷品类。

(图片可点击放大)

这张表格是中国古代陶瓷的发展列表,上面是时代,下面是品类,跟铁元素有直接关系的我们用红框标识出来了。

大家注意看上面红框的青瓷部分,因为瓷器从产生一直到唐代以前,几乎全是青瓷的天下。到隋唐时期才产生了(成熟的)白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而且到现在我们都还在继续使用青瓷,其烧造时间最久,是中国古陶瓷最主要的一个品类。

这张图下面红框里的黑瓷和白瓷部分,包括红框以外的磁州窑系的褐釉、黑釉、白地黑彩等以及景德镇窑系的一些颜色釉和彩瓷,实际上都跟铁元素密切相关。

所以大家如果把铁元素对瓷器胎、釉、彩的影响搞清楚,中国古陶瓷的大部分你就能弄明白。

(图片可点击放大)

这个表格说明的是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火焰气氛和烧造温度下所呈现出的不同釉色。

火焰气氛是指燃烧时窑内不同的氧气供应情况。如果氧气很充足,一直给它氧气,那就叫氧化焰。如果窑内通风不良,氧气供应不足,燃烧不充分,那就是还原焰,此时因窑内处于缺氧的状态,而火焰燃烧又需要氧气,所以胎和釉里的氧就会被夺走。比如说在还原气氛下,三氧化二铁就会变成氧化亚铁而使瓷器釉色呈现青色。

从红框内我们可以看出铁元素在氧化气氛下会有黑、棕、褐、黄、红等几种表现,在还原焰下它基本上就是青色。

铁元素含量在1%以下,就是透明釉。

大家注意一个概念,中国传统白瓷的釉不是白色,而是透明的。白色的胎体通过透明釉呈现白色是为传统意义上的白瓷。如果胎不够白怎么办?就在胎上敷一层白色化妆土再罩透明釉烧成。

铁元素含量在2%左右就能烧成广义上的青瓷。青瓷最典型的釉色是以宋代的几大名窑还有龙泉窑为代表,其实宋代以前,不论釉色是发黄还是发褐,广义上都应该被称为青瓷。

铁元素含量在4%左右,它就呈现褐色,明清称之为酱釉,清代还有一个高级的名称叫紫金釉。

铁元素含量在6%~8%左右,釉层再厚一点,胎体再黑一点,那就是黑釉。

你看,就一个铁元素,他就能产生这么多种变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