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陶瓷发展的历史简述 干货整理

干货整理

2024-04-13 03: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期内容来自于卢嘉锡、李家治:《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年。

第一个里程碑

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

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经碳十四测定距今为10800-9000年的陶器碎片,以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广西桂林市甑皮岩和广东英德县青塘等遗址发现的距今为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都是我国最早的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陶器之一。

这些早期陶器的共同特点都是粗砂陶,质地粗糙疏松,原料多为就地取土,测得的少数陶片的烧成温度一般都在700℃上下。这些遗址中都没有发现窑炉遗迹,估计可能都是平地堆烧的。器型也比较简单,都是盘(叠)筑或手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器物。

第二个里程碑

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印纹硬陶:一般认为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成熟于商代,兴盛于西周,春秋战国后逐渐衰微。印纹硬陶出现于我国南部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苏等广大地区的遗址和墓葬中,在北方及黄河流域则非常少见。印纹硬陶与普通陶器相比中Fe2O3含量已有所降低,所用原料一般为含杂质较多的瓷石类粘土原料,烧成温度已可高达1200℃。其中商代在我国南方已出现了小型龙窑,是保证它能烧到较高温度的条件之一。早期印纹硬陶的成型方法和一般陶器相类似。既有捏塑法和泥条盘(叠)筑法,也有慢轮修整和快轮拉坯成型。印纹硬陶的纹饰都呈突起的阳纹,可见它们是用刻有阴纹的陶(木)印模(陶拍)拍印到陶器上的。原始瓷:继印纹硬陶出现后,又出现了原始瓷。原始瓷内、外表面或仅在外表面施有一层厚薄不匀的玻璃釉。其颜色从青中带灰或黄的青釉到黄中带褐或灰的黄釉,甚至有颜色较深的酱色釉。一般胎釉结合不好,易剥落。胎以灰白色为主,胎体一般较致密,略有吸水性,断面略有玻璃态光泽,烧结性能较好。施釉可能使用的方法就是涂刷和浸釉两种。原始瓷釉的主要熔剂是CaO,所以又称为钙釉,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高温釉。

第三个里程碑

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东汉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青釉瓷的烧造成功标志着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青釉瓷在我国南方不仅烧制时间早、规模大,而且窑址分布广,如越州窑、婺州窑、岳州窑、寿州密和洪州窑等。青釉瓷在我国南方首先烧制成功则应归功于南方盛产的瓷石,形成了我国南方早期的石英一云母系瓷的特色。它是一种高硅低铝质瓷。其次则应归功于南方长期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工艺的积累。龙窑经过不断的改进愈臻完善,使它能烧到更高的温度。并且青瓷所用的窑具也在逐步改进。匣钵的使用,对增加产量和保证质量都起了非常重要。

第四个里程碑

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

南青北白:隋唐北方白釉瓷的突破是我国北方盛产的优质制瓷原料与长期积累的成熟的制瓷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青釉瓷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我国陶瓷历史上南青北白相互争艳的两大体系,而且为后世的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提供了发展的物质基础。以邢、巩、定窑为代表的白釉瓷的技术成就首先表现在新原料的使用和胎釉配方的改进。瓷胎中都使用了含高岭石较多的二次沉积粘土或高岭土和长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高岭土和长石作为制瓷原料的国家。其次是北方白釉瓷的烧成温度一般都超过1300℃,实现了我国制瓷历史上高温技术的第二次突破。北方白釉瓷烧成所使用的炉窑都是小型直焰馒头窑,它们具有大燃烧室、小窑室和双烟囱的结构。各种各样的匣钵和多种装烧工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定窑在宋代所创立的覆烧工艺,它在减少大型器皿的变形上曾起过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早期的白釉瓷以日用的碗、杯、盘、罐等为主,以洁白素面为特色,很少装饰。但在口沿和底足上亦多有变化。所创烧的唇口玉壁底似乎成为唐代制品的标志。后期定窑所风行的刻花和印花装饰则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对我国陶瓷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个里程碑

宋代到清代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的辉煌成就

宋代到清代的各大名窑,诸如官窑、哥窑、钧窑、汝窑、耀州窑、临汝窑、磁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建窑、长沙窑、德化窑、宜兴窑,以及后来兴起,但又集各窑之大成的景德镇窑,使我国陶瓷的科学和艺术的辉煌成就达到历史的高峰。

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内容:Iron柱

审核:风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