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院士贪污案梳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院士李宁案是谁发了话 第一院士贪污案梳理

第一院士贪污案梳理

2024-02-06 1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9年12月30日,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公开开庭审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涉嫌贪污一案。这距离2015年8月20日第一次开庭,已经过去了4年零4个月。

松原市检察院指控李宁及其博士生、副研究员张磊,“利用其管理课题经费的职务便利,自2008年7月至2012年2月,采取侵吞、骗取、虚开发票、虚列劳务支出等手段,贪污课题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3756万余元”。李宁对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辩解,张磊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庭审结束后,法庭宣布休庭,择期宣判。

李宁院士

李宁1962年生于江西南昌的,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李宁课题组负责人,国家“973”导向类项目首席科学家。

45岁的他,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李宁带头成功培育了我国第一头克隆猪及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群体,在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方面的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仅“牛乳腺生物反应器在生产人营养蛋白和药用蛋白中的应用”一项,经济效益就预估高达1711.53亿元。

事件梳理

2012年初,国家审计署对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经费进行审计,查出部分项目用假发票报账。

2013年5月,北京市检察院进行了调查,但未立案。

2014年5月30日, 李宁的助手张磊因涉嫌犯贪污罪被长岭县公安局执行逮捕。

2014年6月20日,李宁被吉林检方以配合调查为由带走,之后检方宣布对李宁予以逮捕。

2015年1月,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查确认,暂停李宁的院士资格。

2015年4月,松原市检察院就李宁案向松原市中院提起公诉。

2015年8月20日、21日,李宁案一审在吉林松原中院开庭。

随后,四年多该案再无任何进展。法院未有宣判,也没有批准对李宁的取保候审。由于法律没有对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期次数的限定,此案被十几次批准延期。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引发司法界及科学界的长时间广泛关注。

至今日再次开庭,李宁已失去自由5年多。

各方反应

1. 院士联名请愿

2018年末至2019年初,沈国舫、任继周等15位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致信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呼吁“李宁即使有罪,也宜尽早依法判决”。2019年7月,沈国舫再次发信,“希望司法界人士能挺身而出做出决断!”信中提到:“李宁是党和国家多年培养的动物生物学方面的领军科学家,在动物生物反应器和动物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李宁作为领军科学家的长期缺席,目前这些成果及前期投入都面临荒废的窘境,令人惋惜!”

2. 诺奖得主的赞赏

200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Mario Capecchi教授称赞他开创了农业大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时代。Mario Capecchi和其他数位科学家给中国农业大学写信,希望能尽快让李宁回归到研究岗位上来。

3. 毕业照中的C位合影

连续5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毕业百人毕业合照中,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只放了一把没有人坐的椅子。每一届毕业生都会特意把毕业照最中间位置的那把椅子空出来,因为在他们心里永远有李宁教授的位置。

本次庭审

李宁注册了两家由他作为法人的公司:济普霖和济福霖。并把一部分科研资金转到了这两家公司的账,因此法院指控李宁贪污科研经费。在成立后的几年里济普霖一直和中国农业大学保持着合作关系,合作科研项目全部由中国农业大学申请,李宁领导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科研,而济普霖则承担协助工作。

律师认为,李宁案与当年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合理密切相关。2014年之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求每年年底未用完的经费以及结题后的结余经费都应上交。很多科研人员用假发票等形式将经费留用,以解决新一年的课题经费出现较长时间的滞后的问题。2014年之后,中国就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年度剩余资金可以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项目结题后符合条件的也可留用。辩护律师称,依据法律“从旧兼从轻”原则,“按照现在的科研经费规定,李宁团队的做法连违规都谈不上”。

李宁也坚持认为自己无罪。他表示自己从未亲自管理过科研经费,也没有贪污和私用过一分钱科研经费;其科研经费的结余,是在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任务前提下,高效使用科研经费的结果;成果的知识产权则属于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技第一案:褚健涉嫌贪污案

2012年,一封匿名信举报褚健利用公职贪污,向境外转移财产,男女关系混乱,论文抄袭等。2013年10月,褚健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行贿等行为被拘,被曝涉案金额1.3亿。这个时候,他刚刚递交了2013年院士申报材料, 而在他参加第二轮院士答辩的前11天被拘捕。

这一案件拖了3年多的时间,期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苏君红、周立伟,中国工程院兼国际宇航科学通讯院院士、中国制导系统工程技术专家钟山等,联名致信国家安全委员会,为他陈情。 浙大教授、师生、中控系列公司员工等800余人则发起了一次签名活动,为褚健取保候审作保。

2016年11月,被拘捕了3年多的褚健屈服认罪。2017年1月16日,褚健贪腐案终于开庭,因犯贪污罪及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罪;褚健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涉案资金也由原来的1.3亿元变为238万余元。

2017年1月18日褚健教授刑满释放。

褚健案的背后

褚健案的背后,是中控集团。中控的主要业务是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大脑”和“神经中枢” 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它的出现,打破了DCS系统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的状况,致使国外品牌的价格大幅下降,为国家节约了至少400亿元的设备引进投资费用。

国内原本有三家做国产品牌的工业自动化公司:上海新华、北京和利时,褚健的中控。2007年,GE收购了上海新华。而更离奇的是北京和利时的创始人王常力,在褚健被捕后突然辞去所有职务,至今没有归国。褚健被捕期间,中控的股权变动了6次,也基本沦陷!

褚健又回到了自己一手创办的中控。出狱一年零四个月后,由他负责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护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入闱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8年度项目,并获得中央财政经费2758万元。至今没人知道到底是谁举报了他,然而幸运的是褚健又继续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为祖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而奋战。

李宁案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超期羁押,对这个全球顶尖的科学家来说,他的黄金科研时间却在监狱中度过了。这是一个个别案例,却也是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每一个科研人都渴望国家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和国家司法的文明进步。希望法庭能尽快做出公正的裁决,使更多科研人能够在健全的司法制度下,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