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陕西省林业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陕西省林业厅最新领导排名 第一节 陕西省林业学校

第一节 陕西省林业学校

2024-07-15 11: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沿革  陕西省的中等林业教育历史较高等林业教育为早。1915年,在“陕西省甲种农业学校”中即设置森林科;1934年,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中设森林科。

  195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陕西省立眉县农业技术学校改为“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1958年,眉县并入周至县,省眉县林校随之更名为“陕西省周至林业学校”。1961年,原眉县建制恢复,随之又名省眉县林校。1966年6月易名“陕西省林业学校”。“文化大革命”中,1969年11月,省林业学校校园被解放军某部征用,全校师生迁入省武功农业学校;1971年11月两校合并,改名为“陕西省农林学校”,归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领导。1983年,省林业学校在咸阳市杨陵区重新建校,1987年9月10日在杨陵新址复学。省林校主要由省林业厅领导,1955年曾由林业部领导。省林校历年领导关系见表8—3:陕西省林业学校(含省农林学校)隶属关系表  表8—3

┏━━━━━━┳━━━━━━━━━━┳━━━━━━━━━━━━━┓ ┃ 年代 ┃ 学校名称 ┃ 隶属关系 ┃ ┣━━━━━━╋━━━━━━━━━━╋━━━━━━━━━━━━━┫ ┃1953年8月 ┃ 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 ┃ 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文教厅 ┃ ┣━━━━━━╋━━━━━━━━━━╋━━━━━━━━━━━━━┫ ┃1955年1月 ┃ 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 ┃ 林业部 ┃ ┣━━━━━━╋━━━━━━━━━━╋━━━━━━━━━━━━━┫ ┃1956年1月 ┃ 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 ┃ 省林业厅 ┃ ┣━━━━━━╋━━━━━━━━━━╋━━━━━━━━━━━━━┫ ┃1957年8月 ┃ 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 ┃ 省农林厅 ┃ ┣━━━━━━╋━━━━━━━━━━╋━━━━━━━━━━━━━┫ ┃1960年6月 ┃ 陕西省周至林业学校 ┃ 省农林厅 ┃ ┣━━━━━━╋━━━━━━━━━━╋━━━━━━━━━━━━━┫ ┃1961年8月 ┃ 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 ┃ 省林业厅 ┃ ┣━━━━━━╋━━━━━━━━━━╋━━━━━━━━━━━━━┫ ┃1966年7月 ┃ 陕西省林业学校 ┃ 省农林厅 ┃ ┣━━━━━━╋━━━━━━━━━━╋━━━━━━━━━━━━━┫ ┃1967年2月 ┃ 陕西省林业学校 ┃ 省林业厅 ┃ ┣━━━━━━╋━━━━━━━━━━╋━━━━━━━━━━━━━┫ ┃ ┃ ┃ 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农 ┃ ┃1971年11月 ┃ 陕西省农林学校 ┃ ┃ ┃ ┃ ┃ 牧局,省农牧局、省农牧厅 ┃ ┣━━━━━━╋━━━━━━━━━━╋━━━━━━━━━━━━━┫ ┃1987年9月 ┃陕西省林业学校 ┃ 省林业厅 ┃ ┗━━━━━━┻━━━━━━━━━━┻━━━━━━━━━━━━━┛

  二、省眉县林校时期  (一)建立过程  1953年6月,省人民政府在批转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文化教育厅、水利局《关于工农业技术学校调整的请示》中确定,从1953年8月1日起陕西省眉县农业学校改为省眉县林校,1954年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1956年7月19日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在关于《陕西省武功农业学校森林科移并陕西省眉县林业学校调整方案》的通知中确定,将武功农业学校森林科的学生、教职工划交省眉县林校。  省眉县林校成立后,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质量不断提高。50年代后期,学校开展教育革命,师生进行劳动锻炼,勤工俭学;由于“左”的路线干扰,批判教师中存在的所谓“白专道路”(白专道路是指只注重学习钻研业务,不注重政治学习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以生产带动教学,忽视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受到一定影响。1961年和1962年两度停课放假,1963年学校重新开学上课。  (二)教师和学生  1.教师 1953年全校教职工52人,其中教师27人;1956年,教职工增加到156人,其中教师56人;1960年教职工总数达到174人,其中教师68人。从1958年到1962年派往高校进修学习的教师共有17人。  2.学生 学校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学生中设人民助学金制度。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为主。依据“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结合劳动锻炼、勤工俭学,向学生进行专业与劳动教育。历年招生、毕业情况见表8—4:陕西省林业学校(含省眉县林校、省农林学校)历年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统计表  表8—4                                         单位:人

┏━━━━━┳━━━━━┳━━━━━┳━━━━━┳━━━━━━━━━━━━━━━━┓ ┃ 年代 ┃ 招生人数 ┃ 在校人数 ┃ 毕业人数 ┃ 毕业专业与学生人数 ┃ ┣━━━━━╋━━━━━╋━━━━━╋━━━━━╋━━━━━━━━━━━━━━━━┫ ┃ 1953 ┃ 80 ┃ 445 ┃ 28 ┃ 林业 ┃ ┣━━━━━╋━━━━━╋━━━━━╋━━━━━╋━━━━━━━━━━━━━━━━┫ ┃ 1954 ┃ 80 ┃ 478 ┃ 18 ┃ 林业 ┃ ┣━━━━━╋━━━━━╋━━━━━╋━━━━━╋━━━━━━━━━━━━━━━━┫ ┃ 1955 ┃ 90 ┃ 505 ┃ 146 ┃ 林业 ┃ ┣━━━━━╋━━━━━╋━━━━━╋━━━━━╋━━━━━━━━━━━━━━━━┫ ┃ 1956 ┃ 320 ┃ 910 ┃ 272 ┃ 林业 ┃ ┣━━━━━╋━━━━━╋━━━━━╋━━━━━╋━━━━━━━━━━━━━━━━┫ ┃ 1957 ┃ 70 ┃ 880 ┃ 260 ┃ 造林151、森林经营109 ┃ ┣━━━━━╋━━━━━╋━━━━━╋━━━━━╋━━━━━━━━━━━━━━━━┫ ┃ 1958 ┃ 220 ┃ 844 ┃ 0 ┃ ┃ ┣━━━━━╋━━━━━╋━━━━━╋━━━━━╋━━━━━━━━━━━━━━━━┫ ┃ 1959 ┃ 355 ┃ 551 ┃ 282 ┃ 造林139、森林经营143 ┃ ┣━━━━━╋━━━━━╋━━━━━╋━━━━━╋━━━━━━━━━━━━━━━━┫ ┃ 1960 ┃ 200 ┃ 825 ┃ 260 ┃ 林业 ┃ ┣━━━━━╋━━━━━╋━━━━━╋━━━━━╋━━━━━━━━━━━━━━━━┫ ┃ 1961 ┃ 93 ┃ 516 ┃ 267 ┃ 林业194、林化37、采运36 ┃ ┣━━━━━╋━━━━━╋━━━━━╋━━━━━╋━━━━━━━━━━━━━━━━┫ ┃ 1962 ┃ 83 ┃ 328 ┃ 146 ┃ 林业38、林化43、采运35、木工30 ┃ ┗━━━━━┻━━━━━┻━━━━━┻━━━━━┻━━━━━━━━━━━━━━━━┛

  表8—4(续)

┏━━━━━━━┳━━━━━━┳━━━━━━┳━━━━━━┳━━━━━━━━━━━━━┓ ┃ 年代 ┃ 招生人数 ┃ 在校人数 ┃ 毕业人数 ┃ 毕业专业与学生人数 ┃ ┣━━━━━━━╋━━━━━━╋━━━━━━╋━━━━━━╋━━━━━━━━━━━━━┫ ┃ 1963 ┃ 89 ┃ 358 ┃ 75 ┃ 林业 ┃ ┣━━━━━━━╋━━━━━━╋━━━━━━╋━━━━━━╋━━━━━━━━━━━━━┫ ┃ 1964 ┃ 160 ┃ 249 ┃ 74 ┃ 林业 ┃ ┣━━━━━━━╋━━━━━━╋━━━━━━╋━━━━━━╋━━━━━━━━━━━━━┫ ┃ 1965 ┃ 199 ┃ 396 ┃ 81 ┃ 林业29、采运52 ┃ ┣━━━━━━━╋━━━━━━╋━━━━━━╋━━━━━━╋━━━━━━━━━━━━━┫ ┃ 1966 ┃ ┃ 396 ┃ 0 ┃ ┃ ┣━━━━━━━╋━━━━━━╋━━━━━━╋━━━━━━╋━━━━━━━━━━━━━┫ ┃ 1967 ┃ ┃ 239 ┃ 175 ┃ 林业136、采运39 ┃ ┣━━━━━━━╋━━━━━━╋━━━━━━╋━━━━━━╋━━━━━━━━━━━━━┫ ┃ 1968 ┃ ┃ 198 ┃ 41 ┃ 林业 ┃ ┣━━━━━━━╋━━━━━━╋━━━━━━╋━━━━━━╋━━━━━━━━━━━━━┫ ┃ 1969 ┃ ┃ ┃ 193 ┃ 林业152、采运41 ┃ ┣━━━━━━━╋━━━━━━╋━━━━━━╋━━━━━━╋━━━━━━━━━━━━━┫ ┃ 1970~1973 ┃ 未招生 ┃ 0 ┃ 0 ┃ ┃ ┣━━━━━━━╋━━━━━━╋━━━━━━╋━━━━━━╋━━━━━━━━━━━━━┫ ┃ 1974 ┃ 37 ┃ 95 ┃ ┃ ┃ ┣━━━━━━━╋━━━━━━╋━━━━━━╋━━━━━━╋━━━━━━━━━━━━━┫ ┃ 1975 ┃ 122 ┃ 120 ┃ 95 ┃ 林业 ┃ ┣━━━━━━━╋━━━━━━╋━━━━━━╋━━━━━━╋━━━━━━━━━━━━━┫ ┃ 1976 ┃ 78 ┃ 200 ┃ 37 ┃ 林业 ┃ ┣━━━━━━━╋━━━━━━╋━━━━━━╋━━━━━━╋━━━━━━━━━━━━━┫ ┃ 1977 ┃ 78 ┃ 280 ┃ 122 ┃ 林业 ┃ ┣━━━━━━━╋━━━━━━╋━━━━━━╋━━━━━━╋━━━━━━━━━━━━━┫ ┃ 1978 ┃ 156 ┃ 240 ┃ 120 ┃ 林业 ┃ ┣━━━━━━━╋━━━━━━╋━━━━━━╋━━━━━━╋━━━━━━━━━━━━━┫ ┃ 1979 ┃ 80 ┃ 240 ┃ 80 ┃ 林业 ┃ ┣━━━━━━━╋━━━━━━╋━━━━━━╋━━━━━━╋━━━━━━━━━━━━━┫ ┃ 1980 ┃ 120 ┃ 240 ┃ 80 ┃ 林业 ┃ ┣━━━━━━━╋━━━━━━╋━━━━━━╋━━━━━━╋━━━━━━━━━━━━━┫ ┃ 1981 ┃ 120 ┃ 280 ┃ 80 ┃ 林业 ┃ ┣━━━━━━━╋━━━━━━╋━━━━━━╋━━━━━━╋━━━━━━━━━━━━━┫ ┃ 1982 ┃ 100 ┃ 280 ┃ 80 ┃ 林业 ┃ ┣━━━━━━━╋━━━━━━╋━━━━━━╋━━━━━━╋━━━━━━━━━━━━━┫ ┃ 1983 ┃ ┃ 280 ┃ 80 ┃ 林业(青海省代培41人) ┃ ┣━━━━━━━╋━━━━━━╋━━━━━━╋━━━━━━╋━━━━━━━━━━━━━┫ ┃ 1984 ┃ ┃ 240 ┃ 120 ┃ 林业(青海省代培40人) ┃ ┣━━━━━━━╋━━━━━━╋━━━━━━╋━━━━━━╋━━━━━━━━━━━━━┫ ┃ 1985 ┃ ┃ 280 ┃ 80 ┃ 林业(青海省代培37人) ┃ ┣━━━━━━━╋━━━━━━╋━━━━━━╋━━━━━━╋━━━━━━━━━━━━━┫ ┃ 1986 ┃ ┃ 280 ┃ 80 ┃ 林业 ┃ ┣━━━━━━━╋━━━━━━╋━━━━━━╋━━━━━━╋━━━━━━━━━━━━━┫ ┃ 1987 ┃ 92 ┃ 351 ┃ ┃ ┃ ┣━━━━━━━╋━━━━━━╋━━━━━━╋━━━━━━╋━━━━━━━━━━━━━┫ ┃ 1988 ┃ 175 ┃ 413 ┃ 115 ┃ 林业70、职工班45 ┃ ┣━━━━━━━╋━━━━━━╋━━━━━━╋━━━━━━╋━━━━━━━━━━━━━┫ ┃ 1989 ┃ 140 ┃ 450 ┃ 101 ┃ 林业58、职工班43 ┃ ┣━━━━━━━╋━━━━━━╋━━━━━━╋━━━━━━╋━━━━━━━━━━━━━┫ ┃ 合计 ┃ 3337 ┃ ┃ 3588 ┃ ┃ ┗━━━━━━━┻━━━━━━┻━━━━━━┻━━━━━━┻━━━━━━━━━━━━━┛

  (三)专业设置与教学  1.专业设置 1953年改为省眉县林校时,未分专业。1954年林科开始分设造林和森林经营专业,学制三年。1957年秋将造林和森林经营两专业合并为林业专业,学制四年。1958年增设林产化学工艺、森林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专业,学制四年;林业专业的学制改为三年。1963年9月,撤销林产化学工艺和木材机械加工两专业。  2.教学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林业部多次印发中等林业学校的教学计划,省林业学校自己也制订过几次教学计划。  1953~1957年,主要是学习苏联的经验。1953年秋,依照林业部翻译的苏联中等林业学校林业专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1954年,按高等教育部参照苏联的教学计划制定的全国中等林校造林、森林经营专业(三年制)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1956年又执行林业部颁发的造林、森林经营两专业的四年制教学计划;1957年秋,林业部将“造林”和“森林经营”专业并为林业专业,以林业部印发的四年制林业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  1958~1961年,在“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压缩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时数,把生产劳动作为正式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政治课的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取消了每年的生产实习,只在最后一学期结合生产劳动进行。1961年,中共陕西省林业厅党组作出在一年级新生中试行半工半读制度的决定,学校制定出林业专业半工半读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本专业一定的实际生产技能,具体要求达到三级工技术水平。  1962~1965年,教学计划注意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又注重讲授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1963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制定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的规定(草案)》,提出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正确处理教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保证实现培养目标所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林业部据此重新修订、印发教学计划,学制三年,每年教学8个月,每年参加生产劳动一个半月,恢复了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  3.教学大纲和教材 1954年秋,林业部印发森林学、森林改良土壤学、森林经理学、测树学、树木学、森林保护学、护林防火、森林利用和木材学基础等九门课的教学大纲,高等教育部印发语文、数字、物理、化学等普通课教学大纲。1956年使用全国中等林校试用教材。1959年省农林厅教材编委会组织部分教师分赴陕北、陕南和关中,搜集与整理资料,编写出造林学、森林改良土壤学、森林保护学、森林植物学、森林经营规划等5门课程的教材,并协助林业中学、农业中学、省农林水干校和林训班等编写教材及讲义10种。1963年林业部组织了全国中等林校编写林业专业教材编审小组;张岂凡担任《森林学》教材的主编,郑在琏担任《水土保持》教材主编,余汉华担任《测量学》教材主编。  (四)实践教学  课堂实验是传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建校初期,实习实验开出率较低。1956年后,实习林场、苗圃、树木园、温室和实验室陆续建立起来,林业专业的实习实验基本上能按要求进行。教学实习从1954年开始进行,除充分利用学校实习林场外,还以太白山、楼观台等地为实习基点,进行植物学、土壤学、树木学、森林学、测量学、测树学、造林学及森林保护学等课的实习教学。1956年,第一次进行森林经营专业的生产实习为参与陕西省林业调查队在黄龙山林区进行的森林经营调查外业工作。  1958年将生产劳动列入教学计划,分专业劳动和公益劳动。1963年,学校编制出生产劳动大纲,规定了劳动的内容和要求。  (五)体育和文化娱乐活动  建国后,学校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文娱活动。50年代初,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结合达到国家制定的锻炼标准而开展的。1958年,开展勤工俭学,体育课一度被劳动所代替。60年代,将体育课改为军事体育课,以操练步伐、投掷手榴弹等代替了体育项目。在文娱活动中,组织有乐器队、歌咏队、舞蹈队、秦腔剧团等。  (六)考试与考查  建国初期,学校考试、考查都采用笔试,百分制记分。1954年试行苏联的考试制度,进行口试,并全部采用五级计分制,即五分为优秀、四分为良好、三分为及格、二分为不及格、一分为极差。1958年又恢复了百分制记分和笔试。  (七)实习林场  省眉县林校成立后,将原省眉县农校130亩的实习农场改为实习林场,当年建立树木标本园12亩,引种和培养树种250余种。1955年因学校基建用地,仅留56亩供林场使用,是年从眉县林业站接收磨石苗圃的土地174亩。实习林场共有土地230亩,建立侧柏、杜仲、白蜡、核桃实验林17亩,建立果园47.4亩。  1958年全校师生下放眉县劳动锻炼期间,在靠磨石苗圃的秦岭山坡建立了学校实习林场,面积35191亩。1959年,根据省农林厅指示,太白县灵丹庙森林经营所移交学校;同年,眉县又在党家寨给学校划拨土地278亩作为临时苗圃地,1961年退归原生产队。  (八)图书及教学设备  原省眉县农业学校森林科只有各类专业参考书籍64册,1953年增至3629册,并设专人管理;1971年与武功农校合并时,已有8万余册。1964年,教学仪器价值达20万元。标本园内有珍贵树木260多种,实验林有54亩,实验苗圃有180亩。  (九)教育经费与校舍  1953年至1969年,共拨教育事业费342万多元,每个学生的年教育费用约400元;学校基建投资89万多元。  原陕西省眉县农业学校有校园144.6亩,校舍1095.84平方米。1953年改为省眉县林校后至1969年11月往杨陵搬迁时,有校园430亩,校舍19606平方米。  三、省农林学校时期  1971年11月,省林业学校和省武功农业学校合并为陕西省农林学校,先后属省革命委员会农林局、农牧局,省农牧局、省农牧厅领导。  省农林学校林学科设林业专业。1973年开始招收由各县(市)人民公社推荐的“社来社去”的学员,学制二年;推广朝阳农学院的经验,削弱基础理论讲授,教学秩序、教学质量无保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教学工作得以拨乱反正。  (一)落实政策,恢复教学秩序  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对“文化大革命”中以及反“右”斗争以来所造成的“冤、假、错案”,全部进行了复查和纠正。对“文化大革命”前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予以恢复,并根据需要又新制定了《教学工作管理》、《各处、室、科的工作职责》、《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职工请假制度》等20多个规章制度。  1979年,林业部颁发了林业专业全国指导性教学计划。1986年,林业部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制定和修订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四年制)教学计划的意见》,又重新修订了林业专业教学计划。  (二)编写教材  在省中等农林学校教材编委会领导下,1977年冬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化学、物理、气象学、森林经营学、林果病虫害防治和果树蔬菜栽培等教材。  为全省农业职业中学编写了造林学、森林经营学、果树栽培学、森林保护学、林副特产利用和测量学教材。1980年~1987年张岂凡主编《森林生态学》、穆振华主编《微生物学》全国中等林业学校教材。  (三)编写科普读物  林业教师编写的科普读物有:《育苗造林知识》、《木本粮油》、《泡桐生产技术问答》、《良种选育和种子经营》、《泡桐地膜育苗》、《育苗造林三百题》;编写的农业技术课本有:《土壤肥料学》、《林业常识》、《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技术手册》(林业部分)。  (四)开展科学研究  林业专业的教师开展的科研项目共有4项,其中“文冠果良种选育”获省人民政府三等奖,“刺槐种子小蜂的研究”获省林业厅三等奖,“水杉类型的研究”和“刺楸引种实验”,通过了课题鉴定。  1983年,省农林学校根据省人民政府提出的“把渭北建成我省第二粮仓”的要求,在彬县建立了“渭北旱原农林牧综合发展基地”,作为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基地。  四、省林校成立  (一)筹建过程  1978年10月,省革命委员会计划委员会、省革命委员会高等教育局联合发出的《关于恢复和增设二十三所中等专业学校的通知》中,包括省林业学校。1983年2月5日,省计划委员会在《关于陕西省林业学校计划任务书》和《关于陕西省林业学校基本建设计划任务书》中批复:同意在咸阳市杨陵区重建省林业学校,办学规模720人,学制三年,设置林业、林业经济管理、水土保持等三个专业,教职工编制180人。截止1989年,省林校基建总投资达到765万元(其中陕西省财政投资530万元,林业部投资155万元,省森林工业管理局投资80万元)。三次征购土地共计13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2240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7373平方米,生活及福利用房13136平方米;其它还有浴室、锅炉房、茶水房、配电室、汽车库、水塔、泵房、医务室、幼儿园等。1987年9月10日,在新校址举行了重新建校后的首届开学典礼。  (二)机构设置与管理体制改革  省林校设置了党政办公科、室和林业专业科。1988年11月建立了校办工厂——秦林化工厂。1988年4月,行政、管理干部实行聘任制,工人实行聘用制;同年9月,教师也实行了聘任制。学校在实行定编定员、聘任、聘用制的同时,拟定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制,规定了科室领导的任期目标,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奖制度,根据部门、岗位(工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金分配,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  在管理上,学校先后制定了有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总务后勤管理、安全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教师教学工作细则》、《关于招生工作的若干规定》、《学生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办法》、《学生实验守则》、《考试守则》、《关于考试违纪办法》、《科研、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管理办法》、《人民助学金改革试行办法》、《学生请销假制度》、《教师职务聘任试行办法》、《班主任工作条例》等。  (三)教职员工  1987年由省农林学校调来教职工134人,其中行政管理干部34人,教师55人,教学辅助人员6人,工勤人员39人。  截止1989年底共有教职工175人,其中,行政管理干部39人,教师75人,教学辅助人员17人,工勤人员44人;75名教师中,高级职称的11名,中级职称的22名,助理职称的30名,教员12名。  陕西省林校历年教职工情况见表8—5:陕西省林业学校(含省眉县林校)历年教职工人数表  表8—5                                       单位:人

┏━━━━━━┳━━━━━┳━━━━┳━━━━━┳━━━━━┳━━━━━┳━━━━━┓ ┃ 年代 ┃ 职工总数 ┃ 教师 ┃ 教辅人员 ┃ 行政干部 ┃ 工勤人员 ┃ 生产人员 ┃ ┣━━━━━━╋━━━━━╋━━━━╋━━━━━╋━━━━━╋━━━━━╋━━━━━┫ ┃ 1953 ┃ 52 ┃ 27 ┃ ┃ 16 ┃ 9 ┃ ┃ ┣━━━━━━╋━━━━━╋━━━━╋━━━━━╋━━━━━╋━━━━━╋━━━━━┫ ┃ 1954 ┃ 68 ┃ 32 ┃ ┃ 27 ┃ 9 ┃ ┃ ┣━━━━━━╋━━━━━╋━━━━╋━━━━━╋━━━━━╋━━━━━╋━━━━━┫ ┃ 1955 ┃ 89 ┃ 33 ┃ ┃ 35 ┃ 21 ┃ ┃ ┣━━━━━━╋━━━━━╋━━━━╋━━━━━╋━━━━━╋━━━━━╋━━━━━┫ ┃ 1956 ┃ 156 ┃ 56 ┃ ┃ 52 ┃ 48 ┃ ┃ ┣━━━━━━╋━━━━━╋━━━━╋━━━━━╋━━━━━╋━━━━━╋━━━━━┫ ┃ 1957 ┃ 154 ┃ 56 ┃ ┃ 50 ┃ 48 ┃ ┃ ┣━━━━━━╋━━━━━╋━━━━╋━━━━━╋━━━━━╋━━━━━╋━━━━━┫ ┃ 1958 ┃ 115 ┃ 46 ┃ ┃ 47 ┃ 22 ┃ ┃ ┣━━━━━━╋━━━━━╋━━━━╋━━━━━╋━━━━━╋━━━━━╋━━━━━┫ ┃ 1959 ┃ 141 ┃ 56 ┃ ┃ 63 ┃ 22 ┃ ┃ ┣━━━━━━╋━━━━━╋━━━━╋━━━━━╋━━━━━╋━━━━━╋━━━━━┫ ┃ 1960 ┃ 174 ┃ 68 ┃ 4 ┃ 52 ┃ 50 ┃ ┃ ┣━━━━━━╋━━━━━╋━━━━╋━━━━━╋━━━━━╋━━━━━╋━━━━━┫ ┃ 1961 ┃ 137 ┃ 67 ┃ 4 ┃ 32 ┃ 22 ┃ 12 ┃ ┣━━━━━━╋━━━━━╋━━━━╋━━━━━╋━━━━━╋━━━━━╋━━━━━┫ ┃ 1962 ┃ 128 ┃ 63 ┃ 2 ┃ 31 ┃ 20 ┃ 12 ┃ ┣━━━━━━╋━━━━━╋━━━━╋━━━━━╋━━━━━╋━━━━━╋━━━━━┫ ┃ 1963 ┃ 96 ┃ 35 ┃ 4 ┃ 26 ┃ 15 ┃ 16 ┃ ┣━━━━━━╋━━━━━╋━━━━╋━━━━━╋━━━━━╋━━━━━╋━━━━━┫ ┃ 1964 ┃ 104 ┃ 35 ┃ 8 ┃ 28 ┃ 17 ┃ 16 ┃ ┣━━━━━━╋━━━━━╋━━━━╋━━━━━╋━━━━━╋━━━━━╋━━━━━┫ ┃ 1965 ┃ 105 ┃ 35 ┃ 8 ┃ 29 ┃ 17 ┃ 16 ┃ ┣━━━━━━╋━━━━━╋━━━━╋━━━━━╋━━━━━╋━━━━━╋━━━━━┫ ┃ 1966 ┃ 114 ┃ 46 ┃ 3 ┃ 40 ┃ 25 ┃ ┃ ┣━━━━━━╋━━━━━╋━━━━╋━━━━━╋━━━━━╋━━━━━╋━━━━━┫ ┃ 1967 ┃ 114 ┃ 49 ┃ 3 ┃ 37 ┃ 25 ┃ ┃ ┣━━━━━━╋━━━━━╋━━━━╋━━━━━╋━━━━━╋━━━━━╋━━━━━┫ ┃ 1968 ┃ 115 ┃ 49 ┃ 3 ┃ 38 ┃ 25 ┃ ┃ ┣━━━━━━╋━━━━━╋━━━━╋━━━━━╋━━━━━╋━━━━━╋━━━━━┫ ┃ 1969 ┃ 104 ┃ 49 ┃ 3 ┃ 27 ┃ 25 ┃ ┃ ┣━━━━━━╋━━━━━╋━━━━╋━━━━━╋━━━━━╋━━━━━╋━━━━━┫ ┃ 1970 ┃ 104 ┃ 49 ┃ 3 ┃ 27 ┃ 25 ┃ ┃ ┣━━━━━━╋━━━━━┻━━━━┻━━━━━┻━━━━━┻━━━━━┻━━━━━┫ ┃ 1971—1986 ┃ 省农林学校时期不计 ┃ ┣━━━━━━╋━━━━━┳━━━━┳━━━━━┳━━━━━┳━━━━━┳━━━━━┫ ┃ 1987 ┃ 152 ┃ 70 ┃ 13 ┃ 29 ┃ 40 ┃ ┃ ┣━━━━━━╋━━━━━╋━━━━╋━━━━━╋━━━━━╋━━━━━╋━━━━━┫ ┃ 1988 ┃ 168 ┃ 73 ┃ 15 ┃ 38 ┃ 42 ┃ ┃ ┣━━━━━━╋━━━━━╋━━━━╋━━━━━╋━━━━━╋━━━━━╋━━━━━┫ ┃ 1989 ┃ 175 ┃ 75 ┃ 17 ┃ 39 ┃ 44 ┃ ┃ ┗━━━━━━┻━━━━━┻━━━━┻━━━━━┻━━━━━┻━━━━━┻━━━━━┛

  (四)教育改革  1988年开办野生植物栽培利用专业和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编写出野生植物栽培利用专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还编写了《食用菌栽培》、《经济林木栽培》、《林副产品利用》、《产品分析检验》、《加工工艺》、《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等六门课程的教材。野生植物栽培利用专业填补了全国中等林校专业的空白,受到林业部的重视。除在全省招生外,还为四川、辽宁等省代培学员。  1988年以来,学校本着“立足本校,面向林区,长短结合,内外并举”的原则,举办了委托、代培、职工中专和短期培训等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到1989年共培养毕业生和结业生550名。  学校在凤县红光乡、太白自然保护区、龙草坪林业局建立了教学、技术服务、生产实践“三结合”示范点和实习基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988年以来,先后为省宁东林业局、省龙草坪林业局、凤县黄牛铺林场完成造林和育林作业设计任务740公顷。1988年3月20日,省林业厅将原厅属的周至渭河苗圃约5公顷划交林校,作教学、生产实习之用。1989年3月,在学校北征地约1.4公顷,建立苗圃、树木标本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