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陕西渭南华州皮影 暑期“三下乡”

暑期“三下乡”

2024-06-02 0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本次社会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线上、线下调查问卷、问卷星宣传推广等方式同时进行,问卷针对不同人群对皮影了解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线下实践队成员通过在渭南市华州区—柳枝镇—梁堡村逐层深入实地进行走访调研。同时实践队根据当地群众对皮影看法的实际情况,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共享,并就华州区皮影发展现状深入讨论。至7月15日, 本次实践调研结束,发放线下问卷500份,其中实际有效问卷477份,发放线上问卷500份,其中实际有效问卷500份。有效问卷共计977份,在一定程度上对华州区皮影发展现状作出了全面调查分析。

根据问卷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实践队通过重点反馈得出华州皮影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华州皮影戏发展存在诸多内部制约因素。华州皮影戏依托于本地话,随着城镇化与普通话教育的推广,会讲方言的人减少,从而导致传承者减少,同时正因为华州皮影戏建立于本地话基础,其他地区民众存在听不懂情况。二是 发展过程中受到其余新型娱乐方式的冲击。华州皮影在互联网的发展下,逐渐与时代轨道脱节,缺乏内容创新,同时皮影戏的受众面不广,在宣传上也仅仅依靠于传统宣传方式和民间手工艺人的传播,宣传力度小,社会关注度低。三是皮影戏缺乏自发性宣传推广。调查问卷中显示,大多部分人们更倾向于免费观看皮影戏表演和亲身体验制作皮影,与参加皮影文化讲座、参观皮影博物馆、观看相关皮影制作电影等方式相比,当地群众更倾向于切身体验皮影戏的制作等身临其境的方式。而皮影戏的受众群体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的文化传承观念不高,因此,通常只会在闲暇时间参加政府组织的免费公益性皮影表演活动,不会主动去宣传和推广皮影戏。

实践队成员认为,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要打造本土品牌,塑造城市名片。华州皮影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华州区作为其发源地,要顺势塑造相关专业品牌,力图将其打造为“城市名片”,发挥政府引导下作用,加大对于皮影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相关珍贵影像、剧目、稿本进行保存,建设具有专业性、专门性、地方性的华县皮影博物馆或档案馆。积极发挥当地文化优势,全力打造具有皮影特色的文化县城,重点开发“皮影”项目,结合当下全域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将皮影文化建设渗透到县城发展的各个角落。二要开发皮影文创产品,将皮影元素融入生活,注重皮影的实用感。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源自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将文创设计与皮影戏相结合,不仅可以拓宽文创设计研发之路,还可以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当今社会文创产品的发展如火如荼,把握好市场风向以及消费者心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提取皮影元素,可将其设计在笔记本、夹子、购物袋等生活必需品上,赋予产品更多美观性,赋予皮影文创产品更多实用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在皮影文创产品中融入乡土文化的“朴素美”“自然美”“习俗美”等特点,使皮影产品不仅局限于皮影文化特色,同时还兼具了区域乡土文化的情感内核,使产品的文化性与民俗性进一步增强,拓宽群众对于华县皮影的内心认可感与归属感。三要政府协调带动本文化产业发展,吸引皮影从业人员回流。政府是保护及传承华县皮影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应当在皮影的传承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方向带动本产业发展,为华县皮影手艺人提供更好创作环境的同时,也积极吸引民间皮影手艺人回流。市场和艺人引导形成桥梁,连接皮影传承人、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努力,促进皮影的传承。

同时,“传皮影古韵,弥非遗新风”社会实践队根据社会调研结果,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进行了交流。工作人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华县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华州区从传承人的“传宗接代”入手,建立了全区传统皮影戏艺人个人档案,逐人落实好上级的补助资金,评选德艺双馨的皮影戏老艺人,支持鼓励老艺人培养更多的皮影戏传承人。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健在的皮影戏老艺人的精彩唱腔唱段、皮影雕刻工艺等进行录音、录像。先后录制了皮影戏《十大本》,对优秀传统剧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启动华县皮影馆藏修复计划,对散落在民间的珍贵皮影戏剧本、皮影作品进行搜集修复收藏,为皮影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华州区不断组织皮影走进校园,与万余名学生亲密交流,达成了弘扬非遗特色、促进文化认同的效果。2020年,华州区被列为“陕西省非遗进校园宣传教育基地”首批试点单位。在保护与传承华县皮影戏的过程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文化惠民、走进校园、对外宣传等方式,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践活动的有序发展。

传承非遗文化,对话艺术大家

为进一步了解皮影以及发展现状,实践队成员走访了汪天喜、张华州等艺术家。通过走访了解到皮影的制作过程要经过刮皮浆皮 、选皮下料 、拓样雕镂、染驻五彩、漆以桐油、拼钉装杆六个步骤。其中制作皮影的原材料也有一定的要求,华州皮影以3-5岁的秦川牛皮为上等皮影刻制原料,因为这样得到的牛皮综合质地、柔韧性和透光性更佳。同时还得知,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播媒介不断变革,流行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挑战,市场上涌现出许多机器雕刻皮影的工艺品,对手工皮影生了冲击,但手工皮影戏依然保留着它最原始,最传统的方式,选皮、雕刻、染色、保存,有着机器所不具备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此,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应当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产业联动,发展周边产业。例如,衍生皮影文化周边及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大力支持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皮影戏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弘扬华州皮影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实现皮影文化及相关文创产品推陈出新,稳步推进“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实践活动有序发展。

感受皮影手艺,助力非遗传承

为进一步感受皮影魅力,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社会实践队来到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开展皮影主题活动。社会实践队通过与皮影绘色和皮影操纵体验,从而对中国皮影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知,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独有魅力,以华州资源为依托,以展演活动为窗口,传播皮影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作为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曾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度过欢乐的时光。白色幕布后、光影流转中,一出出忠君爱国、赤胆忠肝的英雄传说,一幕幕仁民爱物、惩恶扬善的历史故事,演绎着绵延几千年的中华美德。演出方法是台前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操纵演员在“影窗”后操纵影人做各种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时有配音演员的演唱以及灯光、布景、音乐、唱腔等艺术形式的烘托,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曲折生动地演绎故事,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老艺术家们为社会实践队带来了《卖杂货》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两个剧目。《卖杂货》主要讲述了卖货郎暗中探看相亲对象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唱词幽默,情节诙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运用了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人物,深深吸引了在场的实践队员。精彩纷呈的皮影戏将人们熟悉的民俗故事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本次的非遗皮影戏演出活动,让社会实践队成员们近距离感受到皮影戏的魅力,激发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打开了一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口。

随后由博览园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进行参观,为实践队员讲解了华州皮影的发展历史。华州皮影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关中东部的华州一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鼎盛时期,是陕西东路皮影之代表。皮影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传统的制作工序可分为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个基本步骤。实践队员在博览园观赏了众多精美的皮影展品和皮影文创产品,浏览了不同地区的皮影样式,工作人员还为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皮影表演舞台的构成要素。

皮影戏是一种兼有视听之娱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众群体作为皮影传承的重要一环,团队认为应该最大程度上激发社会大众的责任意识,对皮影进行宣传推广,塑造群众参与意识,推动群众观念由被动转为主动,让当地群众在了解本土皮影文化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皮影文化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西安航空学院“传皮影古韵,弥非遗新风”社会实践队联合华州区团委、渭南华州205库群文化创意园于7月15日在华州当地进行皮影文化展演活动。实践队邀请当地皮影老艺术家担任此次展演活动的艺术指导。

展演分为皮影文化讲解和皮影表演两部分。展演过程中,团队负责人结合音频、视频资料,从皮影的起源、发展历史、面临困境等方面向群众介绍皮影文化基因和传承发展历程。同时,团队还在现场展示了精美的手工皮影,在老艺术家的指导下学着将皮影人物的胳膊、腿等关节处固定,安装上操作杆等,演绎了《西游记》中经典片段—《三打白骨精》,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在同学们的手中应运而生,作为第一次较为完整的接触皮影戏表演,大家都热情高涨,现场热闹非凡。展演结束后,实践队讲述了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号召大家投入到皮影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华州区团委、渭南华州205库群文化创意园也表示将继续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丰富华州地区人民对皮影的了解程度,让其直观了解、体验、感受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心得体会

01

秘书学221班王孜琪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非传承的必要性、传承过程所存在的困境和群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和愿景。时代的浪潮不断向前,新兴文化的洪流正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如黄沙沉底抛弃在流水之后。在对华县皮影的调研期间,通过不同阶层群众的观点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虽然我们都对保护时刻挂在心间,但实际上留给我们的时间却不多了,如何更多的人从老一辈手上接好旗帜是重要命题。身为新时代青年,我更加坚定对于非遗传承建设的决心,通过不断的学习技能与知识,进行学以致用,勇担当代青年人使命,在共同努力下,不让自己、不让时代留下遗憾。

02

秘书学221班杜河

盛夏的骄阳燃烧着我们的热情,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如既往地顺势进行。我们背上行囊,踏上“三下乡”的征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我们把爱心付诸行动,汇聚出不凡力量,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另外,作为一名队员,得配合好队长的的工作,队员与队员的沟通也是尤为重要的,这能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队员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熟悉到不分你我。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这种融洽的气氛弥漫着整个三下乡活动。在队员的说笑声中,我感觉到,队员的心已经紧密地相连。

在这次三下乡实践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通过这次的挑战,我得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收获:实践经验、出世之道、服务大众、顾全大局。并且亲眼见证了皮影的传奇一“生”,感受到了皮影大家对皮影的不舍和无奈,也明白了这次活动的意义,真切希望让皮影流传到每一代。

03

秘书学222班李睿

在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参观皮影博览园之后,我深深的被陕西皮影非遗文化所感染,在观看老皮艺人的手工拓本之后,我更是被他们身上对皮影传承的信念所感动,他们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始终秉持初心,扎根于中华非遗文化的根基之上,不断钻研皮影艺术。显然,我们的社会被现代文化所影响,许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这项艺术、文化,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之后,我对皮影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我相信,即使我们力量弱小,但只要我们能将这项艺术传播出去,一定能感染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对此有更深更强的共鸣,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能更好的保护皮影文化,传承中华精神。

02

秘书学211班王泽宇

通过此次参加关于皮影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对于皮影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皮影的制作。皮影在制作的过程中分为多种步骤,一方面是关于选材,一方面是关于雕刻工具,最后一方面便是雕刻的手艺。随着越发深入的了解,我深刻感受到皮影制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应该是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就如同生产中的流水线一般。同时也让我对于经济环境下非物质文化的压力有了更深的接触,虽然迫于经济压力,很多艺人及学习者无奈转业,但仍有心系艺术,心系文化的传承人在默默无闻的守护。虽然我们力有未遂,但是我们相信“润物细无声”的道理,尽己所能,将皮影艺术传承下去。

03

秘书学201班杨柯瑶

我们深入参观了皮影博览园和传习馆,近距离感受了皮影的精美与灵动,一张张皮影仿佛连环画般浮现在脑海;走访了皮影老艺术家,被他们对皮影深沉的爱而感动,老艺术家们不求其他,只求留些“东西”在人间。实际观看了皮影表演,声声震耳的鼓点敲在我们心头,仿佛真的穿越到了卖货郎身边。皮影的传承与发展虽然困难重重,但众志成城,我们坚信皮影会“活”起来,我们团队也将继续坚持,为皮影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04

秘书学201班罗红梅

这次活动,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和很多人进行了关于皮影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对皮影的热爱,那种浓烈的情感深深的感染到我。我还跟随团队走访了皮影手艺人,观看了他保存了几十年的皮影拓印以及珍贵的手工皮影,当我真正触碰到那冰凉的皮影时,我却感觉好像被皮影师傅热烈的情感所灼伤,这几十年的坚守不是一句简单的热爱可以道尽。毋庸置疑,皮影事业在逐渐走向没落,但依然有很多手艺人在努力传承这一项技艺,不让皮影文化的根枯竭,我知道自己的力量也许很微薄,但我愿意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传承皮影的事业中来,让皮影重新回归到千家万户。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凭借着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美的皮影人物,以及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化是一个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图腾,青年要自信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人文学子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继续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谱绘青春画卷!

END

转载自@西航人文

编辑|安禹帆

责任编辑|韩雪

审核|米嘉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