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罕见暴雨致灾背后:“十年九旱”为何突遇“最强秋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陕西洪水灾害 山西罕见暴雨致灾背后:“十年九旱”为何突遇“最强秋汛”

山西罕见暴雨致灾背后:“十年九旱”为何突遇“最强秋汛”

2023-11-27 1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端,“十年九旱”是基本省情,然而今年10月却罕见地遭遇连续强降雨。多个气象观测站累计降水量超过同期历史极值。

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随之而来,汾河一度出现近20米长的决口,古建筑陷于损毁、煤矿被迫停产。10月12日,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截至目前,此次强降雨共致山西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

这场暴雨普遍被归因于“异常偏强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张行南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确实和往年有很大不同,我国整个东部地区的气温和降雨分布都受此影响,今年7月郑州的暴雨其实也与此相关。”

来势凶猛的秋汛还在持续。10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黄河第3号洪水即将进入该省。

罕见降水:暴雨持续多日,多站点突破同期历史极值

“村里老人说活了70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雨。”10月11日,山西吕梁孝义市大孝堡镇村民李国强向南都记者回忆,暴雨来袭后,千里良田变成一片泽国,家里的积水比炕还高。

家在太原市清徐县闫家营村的小齐则向南都记者表示,“我1.6米左右的个子,村里的积水到我腰上了。”

暴雨来袭后,农田被淹。受访者供图

“山西省降水主要出现在每年的6月至9月,近期山西降雨属于一次异常的极端性强降水过程。”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洪霞介绍,此次天气过程具有累计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极端性突出等特点,过程前期降水伴有雷电和强对流天气、后期气温剧烈下降并持续走低。

山西省气象台数据显示,从10月2日23时开始,当地降水持续4天,至6日23时结束。10月2日20时至7日08时,山西省平均降水量达119.5毫米,太原市平均降水量185.6毫米,全省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有51个县(市、区)降水在100-200毫米之间,累计降水量最大为285.2毫米,出现在临汾市大宁县。

相对10月全省月平均降水量31.1毫米而言,本次山西全省平均降水量是常年月平均降水量的3倍以上,全省共5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同期历史极值,6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过程累计降水量超过同期历史极值。

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信息,省会太原市面积6909平方千米,在此期间降雨量为14.9亿立方米,而西湖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相当于98.6个西湖的蓄水量被倒进了太原。

强降雨带来剧烈降温,山西省气象台数据显示,降雨后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前期下降8-10℃,北部部分地区和中南部山区将有霜冻或初霜冻。

引发灾害:山洪泥石流等致多处交通受阻

“近期强降水引发的次生灾害较大,主要为山洪和地质灾害以及房屋倒塌,灾害较分散。河流方面出现局部险情,防汛压力较大。”王洪霞介绍。

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受访者供图

村民李国强告诉南都记者,他所在的大孝堡镇桥头村,家家户户都是农村自建房,“有些老房子已经塌了,有些变形了,经过水一泡,估计都成危房了。”

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消息,山西晋中市、吕梁市、临汾市等地先后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4名交警值班人员被埋压遇难。

10月12日,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10月1日至6日集中发生33起地质灾害,占今年以来地质灾害总数的55%,短期发生地质灾害的频度为历史罕见。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张行南向南都记者表示,“地质地貌与当地气候密切相关,存在着长年累月的‘发育’过程。山西相关区域,多年来处于少雨状态,突然来了很大的雨,地貌环境也存在‘不适应’问题,就会引发一些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汾河新绛段合龙。

汾河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消息,受连续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汾河运城段遭遇近40年来最大洪峰,紧急转移撤离群众1万多人;汾河新绛段,乌马河清徐段,磁窑河汾阳段、孝义段等多处发生决口;汾河河津段遭遇57年来最大洪水,约10万亩的河津连伯滩被启用泄洪。

10月12日,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山西省内37条河流发生洪水,目前,汾河新绛段决堤已合龙;清徐县乌马河流量已回落至22立方米/秒,决堤正在修复;磁窑河汾阳段决口已合龙;磁窑河孝义段抢险仍在进行中。

此外,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铁路运行受到一定影响。据统计,山西全省公路灾损6021.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受损6.26公里,塌方4.62万方,边坡坍塌260处,路基路面沉陷65处。南同蒲线祁县昌源河大桥桥台被冲垮,枕木悬空,导致列车停运。

截至10月11日,高速公路已抢通阻断路段30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已抢通19处,农村公路已抢通2800 处。南同蒲线昌源河大桥上行线已恢复通车,下行线正在全力抢通。

古建受损:全省上报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出现险情

山西作为文物和煤矿大省,风雨来袭后古建筑陷于损毁、多座煤矿受影响被迫停产。

“地上文物看山西”,据国家文物局公示信息,山西是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这次暴雨中包括平遥古城城墙等不少文物古建受损。

平遥古城墙局部坍塌,修缮程序已对接启动。新华社发

10月11日,晋中市平遥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此次暴雨来的很突然、持续时间也比较长,由于古建筑年代较为久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古建筑如若长久处在雨水、泥沙浸泡侵蚀下就会非常容易受损。”

此外,平遥古城内的许多居民房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受损。据山西省平遥县文物所消息,约有300多间古城民居出现局部坍塌。南都记者从当地受灾群众提供的现场视频中看到,坍塌的老房子大多是土坯房,房梁都是木质的,难以抵御暴雨侵袭。

南都记者发现,山西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千佛洞石窟万佛殿、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等多处古建筑、文化保护区也纷纷出现漏水、墙体开裂、坍塌等险情。

山西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处处长白雪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暴雨中,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险情主要集中在周边的掩体,主体损害较少。他透露,目前受损更为严重的文物,更多集中在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大量未登记在册、未定级、散落在偏远村落的传统建筑。

截至10月10日中午12时,全省各市上报共有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

此外,山西也被视作全国产煤第一大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山西原煤产量超过全国原煤产量的四分之一。

据山西省应急管理厅10月8日消息,受此次汛情影响,山西已停产煤矿60座、停产非煤矿山372座、危化企业14家,停工在建工程1035个。此外,降雨导致同蒲铁路和部分公路中断,也使得山西省煤炭外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应对处置:安置点居民陆续返家,正修缮古城加大煤炭保供

罕见暴雨突袭山西多日后,被转移群众陆续返家,当地已步入灾后重建。

10月9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陕西、山西两省近期严重洪涝灾害,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等工作。10月12日,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截至目前已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

山西吕梁孝义市大孝堡镇村民李国强正在梧桐镇一间由学校改造的安置点内,“饮食都比较充足,天气凉了少一些棉被和帐篷。”10月11日,他告诉南都记者,此前村民们已被妥善安置,近日村里开始破堤排水,救援队也已进村抢险抽水,村民们正期盼早日返家。

不久前,村民小齐则刚从临时安置点返家。10月11日,她向南都记者介绍,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置点内的群众基本都已安全返家。 “太原幼师安置点在一个体育馆里,提供充足的被褥和食物等物资,安置点有专人负责每天给老人量血压,组织大家看电影,还会做一些心理疏导工作。但大家都担心自家情况,现在就都回家了。”

太原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置点。受访者供图

小齐告诉南都记者,返家后村民们又开始齐心协力修筑堤坝,“大家把装满泥土的麻袋,堆积在田间河坝,起到防洪的作用。”

此外,针对平遥古城城墙局部坍塌的修缮程序也已启动。10月11日,南都记者从晋中市平遥县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有关部门已启动古城墙的修复程序,及时清理脱落的夯土、砖块,在城墙坍塌段设置隔离围挡和警示标志,对险情段墙体进行遮盖和应急处理,防止发生二次坍塌。不少社会团体、企业、社会热心人士也纷纷通过捐款、募集等方式,参与到了文物修缮、捐赠、看护巡查、志愿服务等文物保护工作中。

10月12日,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强降雨后将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临时停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建设,全面达产达效。加强财力和物资保障,做好灾毁路段抢修保畅,加大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保供力度。

另据新华社消息,目前山西有超过600座煤矿仍在正常生产,国庆假期内多数主力煤矿仍在全力组织生产;降雨过后,此前停产煤矿很快就会进入生产状态。另一方面,受灾较重的晋中、临汾、吕梁等市,是炼焦煤的主要产区,大同、朔州等地的动力煤生产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背后成因: “异常偏强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在这场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突出的暴雨背后,“异常偏强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被普遍提及的原因。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张行南向南都记者表示,“今年确实和往年有很大不同,我国整个东部地区的气温和降雨分布都受此影响,今年7月郑州的暴雨其实也与此相关,相信相关气象部门在正在研究这个问题。”

山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洪霞表示,具体而言,大气环流形势稳定、水汽条件充沛、低层抬升条件长时间维持是这场暴雨形成的三大原因。

王洪霞介绍,异常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先西伸北抬后稳定维持在黄淮地区,与西风带低值系统在山西形成稳定的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山西出现长时间降水天气。

此外,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和低层西南急流将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经过西南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山西中南部地区,为山西持续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而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低层切变线辐合系统长时间维持和降水回波反复经过山西中部,叠加山西吕梁山、太行山复杂地形对偏东气流降水增幅作用,导致山西省中部及临汾北部地区极端强降水的出现。

实际上,今年8月下旬以来包括山西省在内,黄河下游累计雨量较往常明显增多,水利部黄委水文水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春青介绍,“今年8月下旬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偏北,西南暖湿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沿着副热带高压北上。同时西风带的冷空气活动频繁,频频到访黄河中游,这样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持续交汇形成今年特殊的极为罕见的秋雨。”

“今年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渭河伊洛河和大汶河同时涨水,形成了黄河上下较大型的洪水,这种情况历史上也比较罕见。也是造成今年这种极其严峻的秋汛原因之一。”王春青称。

张行南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类似今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未来经常重现,会直接导致当地气候、地理等大环境的改变,“但理论上来讲,这种改变不太会是突发事件,即使改变,也会有一定的过程。”

“最强秋汛”:黄河第3号洪水将进入山东

10月12日,山西省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称,这是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

今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这份累计由全球两百多名作者共同完成的报告,揭示了人类活动致使气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每个地区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变化,极端高温和降雨事件变得更加频繁。

受邀担任上述报告第12章“用于区域影响和风险评估的气候变化信息”主要作者之一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王文,曾向南都记者表示,从1961年以来,我国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均有增加,其中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部地区降水增加明显。

王文也注意到今年北方江河汛情严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大气热动力增强,大气的稳定性下降,比以前变化更剧烈,导致降水的变化也更剧烈,更容易出现极端降水事件。”

这场来势凶猛的秋汛还在持续。南都记者注意到,10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黄河长时间处于大流量行洪状态,第3号洪水即将进入该省。

据山西省水利厅发布信息,9月27日,黄河接连出现2021年第1号、第2号洪水。27日12时起,黄河中下游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受渭河、黄河北干流来水共同影响,黄河中游干流潼关水文站10月5日23时流量涨至5090立方米每秒。依据水利部《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全国大江大河大湖以及跨省独流入海的主要江河水位(流量)达到的警戒水位(流量),均可定义为洪水编号标准,又一编号洪水——“黄河2021年第3号洪水”由此产生。

水利部黄委水文水资源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春青预计,“10月16日之后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副热带高压将南撤,黄河流域的降雨将基本结束,虽然降雨结束,由于黄河下游4000到5000(立方米/秒)的这种大流量过程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黄河的秋汛预计在10月的中下旬结束。”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杨苓妍 实习生 巴鑫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