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全球不到20个人能做的手术,93年的杭州医生是其中之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静瑜肺移植生存率 师从“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全球不到20个人能做的手术,93年的杭州医生是其中之一

师从“中国肺移植第一人”,全球不到20个人能做的手术,93年的杭州医生是其中之一

2024-07-16 1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啪嗒—啪嗒—’那时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其他所有的都顾不上了。看到肺由白变红的一刹那,我知道成功了。”回忆起2019年在北京的那场手术,浙大二院肺移植科外科医生赵晋仍然很激动。

当时,躺在他面前的是比半个巴掌还要小的老鼠,赵晋为它成功地移植了一个新的左肺(小鼠左肺移植模型)。时至今日,全球也只有五六个实验室将这一模型常规化,而熟练掌握这一技术的研究者全球范围内不超过20个。

这其中就有赵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从“中国肺移植第一人”

小鼠的肺只有小脚趾指甲盖那么大

出生于1993年的赵晋,去年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入职浙大二院,加入陈静瑜教授带领的肺移植科。陈教授是世界知名的肺移植专家,“中国肺移植第一人”。从2017年起,赵晋便跟他学习肺移植临床及基础,顺利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陈教授不仅手术技艺精湛,篆刻、绘画、书法同样了得。“‘手上功夫’是外科医生的基础,一直以来我都以导师为标杆认真学习,心到即手到。”赵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教授手术与篆刻

除了陈教授,他的另一位老师,是父亲赵信军。后者是国家紫砂工艺大师,专攻花器类紫砂壶。“我做小鼠肺移植用的各种手术器械和爸爸做紫砂壶用的镊子、竹叶刀还很相似。我的手巧和专注可能也有一定家族传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晋小鼠肺移植手术器械和父亲的制壶工具

回到令赵晋心惊心动魄的那场手术,如果把人的肺看作一整条腿,小鼠的肺就像人体小脚趾的指甲盖那么大。因此,他动手术的场景很容易让人想到《核舟记》。

完成这一挑战,赵晋前后用了2个月时间。在实验前,他甚至根本没接触过小鼠,被小鼠咬了好几次。实验期间他基本上每天在显微镜前坐12个小时:“这件事情只有成功和失败两个结果,哪怕你前面已经做到99%了,最后一步没有完成,就是失败。”

当时,赵晋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心一乱就更容易出错。小鼠的血管和支气管直径约2-3mm,手术过程中只要轻轻一动,就会撕裂。光是打麻药、气管插管等前置步骤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只老鼠。

“整个过程需要在显微镜前一动不动两个小时。”赵晋无数次到最后一步时,因为心理压力手一抖,又功亏一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约有一万人需要接受肺移植

肺移植5年生存率却仅50%-60%

赵晋专攻的肺移植领域,很多人都有所耳闻。之前很火的电影《周处除三害》中提到肺癌晚期的患者,想通过肺移植来挽救生命。

据赵晋介绍,早期肺癌肺功能较好的患者,仅需手术切除部分肺叶就可以达到根治;而中晚期肺癌患者呼吸衰竭,无法手术切除肿瘤,经过严格详细评估如没有远处转移,才能通过肺移植延长生命。

目前,肺移植受者更多的是良性病变、慢性终末期肺病患者,如:肺纤维化、矽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动脉高压等。

在中国,每年约有一万人需要接受肺移植,而真正实际接受手术的不到5%。2019年,在陈静瑜教授和黄曼教授的牵头下,浙二肺移植科成立。2022年,浙大二院开展的肺移植数为148例(全国并列第一),2023年的肺移植数是165例(全国第二),且围术期的生存率为91.5%,居全国领先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需要肺移植的不仅有中老年人,还有年轻人。去年,浙二肺移植团队给一个快要高考的17岁孩子做了肺移植手术。因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这个孩子从初中起就一直咳嗽、咳痰,和人正常交谈都受到了影响。

“他一直和我们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现在,这个孩子恢复良好,重回校园,准备今年6月的高考,除了每天要吃抗排异药之外,跟正常人没任何区别。他又变回从前阳光开朗的样子,敲起了架子鼓。

不过,不同于心脏、肾脏和肝脏,因为呼吸,肺脏跟外界相通,在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下容易发生各类感染,因此术后远期生存率相对较低(国际上肺移植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为50%-60%)。

这其中,一些受者在肺移植数年后逐渐出现慢性排异导致死亡。目前,医学界还无法得知其中的具体机制及有效防治方法,所以需要用动物模型去做模拟实验。

赵晋和他最得力的“伙伴”小鼠,目前所努力的方向即在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立小鼠肺移植最佳的生存模型

老外看到他的手术视频惊呆了

建立贴近人类相关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动物模型是科学研究可靠性和可转化性的基石。小鼠基因背景清楚,且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非常高,小鼠肺移植是目前研究肺移植病理生理机制的最佳动物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晋现在的生活就是白天跟着陈静瑜教授参与临床手术,晚上去实验室进行小鼠肺移植研究。在小鼠肺移植上,赵晋也玩出了“花儿”。之前大部分小鼠左肺移植手术都是做前肺门吻合,他通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发现后肺门吻合比前肺门所需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并以此为题发表了一篇论文,并获得了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胸外科教授的评论与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学者参照赵晋小鼠左肺移植论文(右下)进行练习

他还关注到了小鼠左肺和右肺的区别。眼下,全世界基本上99.5%的研究者,都在做小鼠的左肺移植。但因为构造特殊,小鼠左肺占总体肺功能的25%。也就是说,哪怕小鼠的左肺完全失去功能,凭借右肺它依旧能够活下去。

“所以,如果仅进行左肺移植,不能简单地以小鼠生存时间判断用药是否有效。”赵晋想到的是,先进行右肺移植,然后切除左肺或再进行左肺移植,可以更明显地反映出用药效果,也更符合生理机制。

去年底,他成功建立了肺移植最佳的生存模型——小鼠右肺移植模型。半个多月前,他受邀到捷克布拉格参加2024届世界心肺移植ISHLT年会,“好多老外对这个模型感兴趣,跟我聊了很多。有些人不相信这个能做出来,我直接把录好的手术视频给他们看,他们都惊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晋向外国同行展示小鼠右肺移植手术视频

小鼠肺移植手术也成了赵晋性格的“磨刀石”。他说自己的性格本来是风风火火的,做实验让他变成一个能静得下心来的人,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能沉着冷静。

他说自己会继续把基础实验做下去,去探究移植肺排斥的相关机制,没准有一天就能解开肺移植远期生存率低的谜题,“我现在觉得,只要你把前面的基础打好,最后最关键的一步是顺其自然的。就像做小鼠肺移植时,只要前面供体和受体的每一个步骤都精细地完成,到最后吻合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吻合上了。对病人也是一样,只要每一个手术步骤都做好了,每个细节都关注到了,最后的康复就是可以预见的。”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吴双

通讯员 童小仙

摄影 陈中秋

海报设计 李前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