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移植研究,斩获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静瑜肺移植合作医院 突破“卡脖子”技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移植研究,斩获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突破“卡脖子”技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移植研究,斩获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07-16 1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突破肺移植“卡脖子”关键技术

供体肺离体后保存时间太短、围手术期生存率不高、移植术后康复时间长:是目前国内肺移植领域一系列“卡脖子”关键难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肺移植团队聚焦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实践中持续科研创新,将供体肺缺血再灌注时间从6小时延长到12小时,实现三年内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零死亡,创造了单肺移植后最短13天康复出院的记录。

点击下图查看:

湖北最年轻肺移植患者

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康复出院

这一围绕肺移植重大关键难题的研究成果,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斩获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在同领域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肺移植为何这么难?

作为现代医学的重大进步之一,器官移植工作在中国发展迅速,目前每年仅心肝肺肾等大器官移植数就近15000例。其中,肺移植在技术和管理难度上,堪称“器官移植之最”。

据报道,全国目前具有肺移植资质的医院有40多家,但真正具备独立开展肺移植手术能力的医院不超过15家。

项目负责人耿庆教授介绍,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可有效地改善终末期肺部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肺移植术后移植肺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也是术后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及阻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高危因素,严重影响近、远期生存率,也成为目前国际上肺移植研究的重点。

从2016年底开展肺移植手术以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耿庆、林慧庆教授团队围绕肺移植 “卡脖子”难题,联合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团队,开展“肺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临床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通过近三年的研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自噬与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交互作用,为肺移植缺血再灌注肺损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首次发现天然免疫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调控作用,为肺移植缺血再灌注肺损伤防治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新生希望

通过突破一系列关键难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持续提升供体肺、特别是 “边缘性供肺”的利用率,让众多渴望新生的肺衰竭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近三年来,人民医院胸外科开展湖北首例肺移植手术,全国第4例、全球第16例“镜面人”肺移植手术,心外科、胸外科联手成功实施湖北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创造了一系列的“湖北之最”。

点击下图查看:

湖北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患者

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出院

医院肺移植团队将供体肺缺血再灌注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后,显著提升了供体肺的质量,患者肺移植术后早期肺移植物失功(PGD)的发生率极低,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肺移植团队将快速康复理念(ERAS)应用于肺移植,术后康复时间显著缩短,单肺移植病人最短13天即康复出院。

点击查看:

给“镜面人”做肺移植!中国第 4 例、全球第 16 例!这波操作也是6到飞起~

这一研究成果对提高肺移植成功率、扩大肺供体库、提升边缘性供肺移植的安全性及开展紧急救援性肺移植手术,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研究成果在全国10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得以推广,授权专利8件,发布指南、规范及专家共识9个, 对我国肺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肺移植规范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此以外,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着力创新技术拯救生命。针对肺移植术中出现进行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他们在VV-ECMO(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基础上,实施紧急术中加行右心房和主动脉循环管路的V-A ECMO(静-动脉体外膜氧合)。使用这种改良的双ECMO系统,可有效维持心肺功能,提供持续心肺生命支持,提高肺移植手术的安全性。

点击下图查看:

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进行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勇于创新,扩大肺移植适应证。林慧庆教授联手陈静瑜教授团队,将肺移植用于新冠肺炎终末期重症肺纤维化的治疗,并成功开展了湖北首例新冠肺炎终末期肺移植手术。

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经典案例

↓ ↓ ↓

世界首例!重症新冠肺炎痊愈后,他接受肾移植重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