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本公认而经典的紫砂珍赏精品之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炉紫砂 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本公认而经典的紫砂珍赏精品之著!

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一本公认而经典的紫砂珍赏精品之著!

2023-12-24 06: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顾景舟、徐秀棠、李昌鸿在归径古窑遗址挖掘南宋韩瓶

金沙寺僧与供春,是史籍中第一批有姓名可稽的人士;与供春同时,还有四大家:董翰、时鹏、赵梁、元畅(一曰元锡),可惜他们的作品,连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和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两书,都说没有见过,在四五百年后的今天,更无从评说了。

明 时大彬 特大高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砂艺史上一致推崇的大家,当以时大彬为典范。他的贡献在于:对砂艺开创时期技艺法则的创造性革新,这是子弟从业者都应为之歌功颂德的;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代留下稀世杰作,创紫砂艺术陶文化的先河。本编敬将其凤毛麟角的几件传器,列于图版之首,供兴趣者赏识品评。

明 万历 徐有泉 仿盉形三足

在时大彬同时或之后的几位砂艺作者,他们仅留姓氏于经传,却未见切当可托的传器,无法评点。其中时被提及的有:与李茂林(时大彬同代人)并称为“三大”的时大彬两个门徒李仲芳和徐友泉,以及其它很多门徒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等,另外还有陈用卿、陈仲美、沈君用、惠孟臣等人。

清 圣思 桃形杯

《桃杯》的作者圣思,史籍上未曾列载,无从考据他姓甚么,但凭这件传器,观摩欣他的艺技,其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巧,眞可谓重锼迭刻,虽名为杯,谁忍心用它饮茶。作为技艺高超的陈设品,它堪称砂艺又一个流派的代表作。

清 乾隆 陈鸣远 南瓜形壶 南京博物院藏

在明清这两个朝代更替的动荡时期,文化糊口曾处于低潮。砂艺的发展,天然也受到一定的阻滞。清康、雍、干阶段,社会相对不乱,反映各时期经济基础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系体例物质文化复见气愤但愿。紫砂陶艺名人,又得到了发挥才技的良好天气。这个阶段,最杰出的应首推陈鸣远。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在继续明代传统的基础上的大胆勇敢立异的产物。笔者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的五六十年中,所见他的眞品虽仅有数件,但凭此已能窥见其艺术素养之深湛。所制珍壶中的几何型类,朴质大方,结构公道,技巧严谨;天然型类,则概话夸张,源于糊口而高于糊口,并擅于鉴戒。继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如三代青铜器的造型与纹样,利用紫砂埿料优良可塑的特征,得心应手、为所欲为地施展着神工般的技巧,堪为砂艺之观止。惟其美中不足者,在于其部门作品,沾染着清代宫廷之繁缛气味,却也是时尚所趋,在所难免。

清 乾隆 陈鸣远 四足方壶 上海博物馆藏

因为鸣远名噪一时,品位高卓,故仿效者众,伪冒假货,因而泛滥流传,时至本日,余孽不绝。

清 道光 永明 炉钧釉执壶 上海博物馆藏

这一时期成就可观的砂艺作者,还有邵玉亭、王南林等人。邵玉亭曾为乾隆宫廷制器,笔者五十年前曾见一壶,一面浮雕荷趣,一面铁线凸描篆书乾隆御制诗七绝一首,制作非常精细,此人也应是当时的佼佼者。王南林当时亦颇有声望,但观其遗作,亦仅以浑厚胜,未及精巧。

清 乾隆 邵旭茂 提梁壶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

殷尚、陈荫千、邵旭茂、杨季初等,传器都甚寥寥,本编依次收入有关图版,从艺技上观赏,各有千秋,或技巧刻划缜到,或造型心胸雄伟,或题材形式典雅,各擅胜场。

清 嘉庆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仿古井栏壶 南京博物院藏

历史延续至清嘉庆、道光年间,也陆续泛起很多骚人墨客热衷陶艺(在此不作胪列,日后当作专题述说)。最凸起的要数当时的金石字画家陈鸿寿与砂艺作者杨彭年的结合。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在艺术上,他主张“诗文字画,不必十分到家,乃时见天趣”,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艺术赏识观。陈鸿寿在溧阳做县宰时(很多记载都误作宜兴县宰),一度与杨彭年合作,由杨彭年制壶,曼生刻写。在壶上题铭书刻,即滥觞于此。曼生是一位在字画金石文学上有相称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兴趣并涉猎砂艺,与杨彭年合作当是顺理成章的事。笔者一生中偶见他的三、五眞器,印章、书法、词藻镌刻款式均书卷气味醇厚,别饶一番文艺情趣,但彭年的壶艺技巧,功力平凡,倂不精彩。所以,笔者过去在一篇小文中,曾说曼生壶“壶随字贵,字依壶传”。

清 嘉庆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半瓜 南京博物院藏

至于传说中所谓曼生曾介入造型设计,这当然很有可能,然而,若说什么十八式、十九式,那就诚属无稽之谈了。良多耳食之言谬论,大致发源于民初狡黠的骨董商所编写的一部《骨董琐记》。那是专借历史文献中的一些记述,捕风捉影,绘声绘色,为各种传统工艺品的摹制假货而作的舆论工具的。更有甚者,在曼生壶传器中,有“曼公督艁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为羼泉清玩”像这样的作品,使探讨史实的人,不能不产生疑窦;曼生作溧阳县官,按清官制,县令一任三年,封建社会的地方官能如斯闲适吗?在三年县任内,即使专司其事地以工余之睱死劲干,也要合到四、五件一天。若请人代庖,也必需雇佣至少两到三个专职职员方能完成偌大数目,能使人信服吗?陈曼生在清代文学艺术各方面都有相称的地位,不可给粗制滥造。

清 嘉庆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石瓢 唐云藏

曼生之与彭年的合作,可以说是一代艺缘,两人定有深挚情谊在;当时砂艺超出彭年的别有人在,而曼生始终未与他人合作,不然砂艺史上兴许另有绝唱。

清 嘉庆 杨彭年制 陈曼生铭 石瓢提梁 唐云藏

于廷,也常有人提及,可惜未见传器。倒是另外一位叫虔荣的,应记上一笔。虔荣,潘姓,字菊轩。名在《宜兴县志》长寿耄耋之列,当地砂艺老辈颇为推重。高熙的《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一文中,亦首提其名。现尚有二佳器传世。此壶曾见于《宜兴陶器图谱》(台湾出版第202页图版),壶底刻有纪年名款及作者春秋。1937年李景康、张虹着《阳羡砂壶图考》,即载有碧山壶馆及披云楼各藏同型同款紫砂大壶一持,“……砂细工精,底镌楷书‘岁在辛卯二月,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十六字”。笔者1981年秋访问香港时,由罗桂祥先生陪同参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偶见保藏砂器中有此同样款式的壶,很觉稀罕,亦感欣逢。据馆长高美庆博士先容,此壶数十年中辗转新加坡、台湾、香港,现为私家庋藏而寄存博物馆中。笔者于1985年和1989年再赴香港时,都去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观摩赏识,洵可乐也。

清 道光 虔荣 莲子大壶 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藏

按上述该壶和作者的纪年推算,作壶年代当为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年虔荣七十六岁,往上推算,虔荣当出生于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陈鸿寿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卒于道光二年(壬午,1822年),据此,虔荣即长于曼生十二岁;曼生去世时,虔荣还健在,且七十六岁尚有如斯佳作。

清 嘉道间 邵大亨 鱼化龙 香港茶具文物馆藏

邵大亨,上袁里人,正确的生卒年已无法查考(因邵氏宗谱毁于十年浩劫)估计约生于乾隆晚期,殁于道光末年。大亨艺技卓越,秉性刚强,情趣散逸,当时誉满全邑,他出色绝伦的传器,理趣、美感盎然,从艺者观之赏之,如醍醐灌顶,沁人心目;藏玩者得之爱之,珍于拱壁,不妨释手,本书所收几件作品,尚不足以窥其全豹。

清 嘉道间 邵大亨 掇球 宜兴紫砂陈列馆藏

从格调上来品评,大亨传器应该说是紫砂陶文化前进中的又一大转折。他一改盛清阶段宫廷化的繁缛靡弱之态,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合用,又表现技巧的深到,成为陈鸣远之后又一代宗匠。笔者自习艺开始,以之为毕生孜孜于斯道的技艺上的楷模,揣摩端倪,悟其眞谛,遂得以奠定基础。

清 嘉道间 邵大亨 八卦河洛书龙头一捆竹 南京博物院藏

大亨秉性的刚强,在清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上有如下一段记载:“……有邑令欲得之(指壶),购选埿色招人署,啖以重利,留之经句,大亨故作劣者以应。令怒而杖之,亦不吽暴也。”这显示了大亨是一个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珍惜艺术灵魂的坚强艺人,具有高贵的品格。

清 嘉道间 邵大亨 钟德壶 个人藏

大亨在情趣上亦颇为散逸,他在创作上留意掌握灵感,正如高熙赠他的文章中所品评的:“或游览竟日,或静卧逾时,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则,终日无所作,或强为之,不能也。”一个投身艺事的人,没有这种精神,如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缺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气一样。大亨是能进入艺术境界的一代大家。

清 道光 邵友兰制 邵二泉铭 高蛋包 个人藏

与邵大亨同时的邵友兰,春秋稍轻,亦生于乾隆晚期,殁于同治初年,享寿颇高。笔者幼年时,听祖辈述其甚详,故颇为耳熟。他所用的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二泉”所作。故宫博物院及爱壶家均有藏器。但在技艺上,他比大亨,则要逊色得多了。

清 道光 邵友兰制 陈曼生铭 三元式胆壶 王一羽藏

以上品荐之虔荣、大亨、友兰三人,都是陈曼生同时期的人。他们传器的技艺水平量之于杨彭年,都要高出,后代谙于砂艺之道者,没有不称道他们的。

清 道光 万泉 秦权 南京博物院藏

蒋德休,字万泉,歴清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林“工搏埴业,无所师承,而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观其传器什物,《宜兴县志》似有溢美之词,姑且记之,以待有识者公论。

清 道同年间 邵有廷 矮蛋包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

邵友廷、邵湘甫、邵权衡(一字权寅,又字赦大)这三个人,应推友廷为首,都生于道光朝,历咸丰时皆已丁壮,先后殁于光绪年间,生平皆载入《宜兴县志》。

清 同光年间 黄玉麟 供春壶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

本编收入黄玉麟力作数件,故亦着重品荐,藉此机会,也想说明一下他的生卒年限。黄在清同治初年,随邵湘甫习艺,当生于道光末年或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兵燹以后,他遂拜在邵湘甫门下。湘甫与笔者祖辈有葭莩亲,故亦自幼耳熟。黄殁于民国初年,终年六十余岁。他的成就,读者仔细观赏他的传器便可了解,鄙认为他是自大亨之后独一杰出的人物。黄在技艺上亦是多面手,方圆器型都擅长,每器纹样、细部、结构、衔接、刻画,均清楚干净,但一盘圆器终觉得浑塌塌然,腴润有之,巧丽欠缺,有大亨的格调而无大亨的气质。《宜兴县志》有黄玉麟的传记。

清末 程寿珍 扁壶 南京博物院藏

程寿珍是邵友廷之养子,同治四年(1865年)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卒。承父家教,少年所作品类较多,中年至晚年仅制三个品种:掇球、仿古、汉扁。技艺娴熟,型制把握准确,不务研媚,精犷中饶有韵致,是个多产作家。他的壶价廉物美,当时嗜壶者都能购得,故其传器较多,颇受大众推崇。常用印章“冰心道人”“寿珍”,把下则钤“眞记”二字小印。其子盘根,一向作与其父亲相同品种,并以其父所用印章钤之,以致搅浑眞伪,但盘根型制把握差父甚远,故识者大抵不难辨认。

清 光绪 陈光明 诗画仿鼓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陈光明,字匡卢,小字顺宝,中年以后,依其女侨寓上海,艺技较同辈精致,复仿历史作品,则技不如黄玉麟。传器朴雅古茂,格调较高。

民国 俞国良 红大传炉 宜兴紫砂工艺厂藏

俞国良,原籍无锡,1939年卒,享寿六十五岁。传器制作严谨,器型格调雅致,是晚于黄玉麟的名手,但总的表现,又逊于黄玉麟一筹。

清 光绪 韵石制 梅调鼎铭 博浪锥 唐云藏

砂艺自明朝到现代这几百年中,是逐渐演进发展而成为宜兴陶业中一个独特体系的;它侪身于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的一脉——紫砂陶文化中,并非哪一位大师个人的功劳,而是无数名师高手实践创造的结果。以上简略先容部门历来公认的砂艺大家的成就,意在凭一已之见,抛砖引玉,供热忱于砂艺的人仕共同探究耳。

——本文节选自顾景舟《紫砂陶史概论》

与作者交流加微信ppyyy61

送你一本《紫砂电子书》

加主理人微信(发暗号:61)

有我花了3个月整理的泥料知识等干货

往期推荐

紫砂历史上的三大妙手。

就这么个紫砂印泥盒 ,值700万?紫砂不只是做壶

紫砂壶如何断代,是否有迹可循?

紫砂陶刻三石传奇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