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日记,记录了一个觉醒的年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忠实纪念馆在哪里 他的日记,记录了一个觉醒的年代!

他的日记,记录了一个觉醒的年代!

2024-07-13 0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一生走南闯北,立志做一个

“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

为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幸福谋方法

他是青年团早期组织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一任书记

他的名字叫——俞秀松

这本日记陈列在龙华烈士纪念馆

它的主人正是俞秀松

1920年6月到7月间

俞秀松在日记中

记载了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创建前的一些活动

以及他的若干生活片段

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资料

也是国家一级文物

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俞秀松继子俞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红色文创发展中心共同发起并策划的《俞秀松与他的日记》合集带我们走进青年俞秀松的精神世界。

01

1920年2月,陈独秀从北京回到上海,4月共产国际派维金斯基一行来到中国,到了上海,他和陈独秀商量如何在中国创建共产党组织。以前史书上所说,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创建,有5月说、6月说、8月说,其中参加共产党创建的施存统,他的回忆是在1920年6月,由于孤证不立,所以一直没有采信。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俞秀松的日记发现了,他在1920年7月10日的日记中写道,“经过前回我们所组织的社会共产党以后,对于安那其主义和波尔雪佛克主义都觉得茫无头绪。从前信安那其主义的确是盲从的。”

所以说从这一点肯定了我们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是1920年6月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由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后,制定了党纲,6月20日施存统把党纲带到了日本,25日陈公培把党纲带到了法国,所以说这个日记的发现对我们党史界来说有很重要很重大的意义。

1920年6月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由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5人创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02

由于《星期评论》周刊的关系,俞秀松广交良朋,与好友相伴,这也是俞秀松最为快乐的时光。在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俞秀松多次提到同沈剑龙、杨之华、沈善生等人一同去骑脚踏车,三五好友结伴。

在100多年以前,自行车是文明与先进的象征,作为新奇且稀有的物件,对国人来说并不仅仅是出行工具。那时的上海主城区以租界为主,行人、公共电车与汽车早已将有限的空间堵得满满当当。要是没有好的技术,根本无法在拥挤的马路上骑自行车,何况是学自行车,特别是女子会骑脚踏车更是让人觉得惊奇。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多数人学车、骑车都是在公园进行。

在星期评论社和老渔阳里中间恰好有一个法国公园,即现在的复兴公园。俞秀松等人经常在此公园内骑自行车,时不时的谈些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于事物的看法,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俞秀松同沈剑龙、杨之华、沈善生等人一同去骑脚踏车。

03

《共产党宣言》是发行量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之一,其翻译与传播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陈望道应星期评论社的邀请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俞秀松日记》记述了他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相关信息,这是关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手资料,对于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情况和出版时间,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十分珍贵。

俞秀松在1920年6月27日的日记上写道:“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这篇宣言底原文是德语,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译文来对校了。”从俞秀松日记中可以看到,陈望道到上海后,就与俞秀松等一起住在上海三益里的星期评论社,经常一起讨论问题。陈望道和俞秀松是师生关系。所以,这也是陈望道把《共产党宣言》译稿交给陈独秀的事项托付给俞秀松的原因。

俞秀松在1920年6月27日的日记上写道:“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到独秀家去。”

04

1920年6月28号上午九时,俞秀松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送到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手中,他们就译书的事进行了商谈,认为译书总该忠实精细,但现在译书的人,每天以译书度生活,一天总许有八千字,才能生活。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很快成为大家主要的学习资料,为党的创建做了思想准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国内第一部完整的中文版,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对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920年6月28号上午九时,俞秀松将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送到老渔阳里2号陈独秀的手中。

05

1920年3月,在浙江一师时的老师沈玄庐的帮助下,俞秀松进入了星期评论社,并住在此处。星期评论社是早期共产主义者聚会开展活动的地方,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之一。《星期评论》主要关注劳工问题与介绍社会主义,受到广大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销量最高时约为三万多份。

在此期间俞秀松给朋友骆致襄的信中感慨:“这里的同志,男女大小十四人,主张都极彻底,我实在还算不得什么。但是和爱快乐天真的空气,充满我底四周,真觉得做人底乐趣。”后来《星期评论》因为文字犀利被各方针对,维持运转已经举步维艰,1920年6月6日《星期评论》正式停刊,俞秀松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对于《星期评论》社有很深切的感情,《星期评论》停刊,已感觉到十分难过;现在社里底人又要跑散了,你看我难过到怎样呢?”

1920年3月,在沈玄庐的帮助下,俞秀松进入了星期评论社,并住在此处。

06

俞秀松在戴季陶的介绍下来到了厚生铁厂。他在日记里写道,进工厂的目的,一个是观察现在上海工厂里的工人生活的状况,观察工人的心理应该施以什么教育和交际方法,尽他自己的力量,于可能的范围内,组织一个很小的工人团体。

他到厂里两个多月以后,觉得工人的知识和思想太单薄了,非先施一种工人教育是不行的。他提倡劳动运动的人,要抛弃他们所有的一切,先进工厂去做苦工。他在工厂期间提出来,“我们要先在上海组织一个工人俱乐部,里面有娱乐室、运动场、讲演场、戏剧场,用这样的方法来团结工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一种教育,改变他们的旧思想,然后再组织各种团体来实现我们的劳动运动。”

俞秀松来到厚生铁厂做工。

07

有一段时间俞秀松天天从住所走路去厚生铁厂上班。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现在——下午三点——我将要回工厂去了,我此番住在这里——法租界白尔路三益里十七号《星期评论》社——有十天了,我到这里是十又一天。”

他反复提到:“从工厂——厚生铁厂,在虹口东鸭绿路三百五十一号半——到《星期评论》社,都是走的,很快的速度,要走一点钟才到呢。”从东鸭绿路到法租界白尔路三益里沈玄庐住所“要走一个多钟的路,我从厂出门的时候,是六点二十分,到了三益里十七号,已七点多了。”走路上班,有时边走路边思考,有时看着一路不同的风景。想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他也不觉得吃力了。

俞秀松从东鸭绿路走到法租界白尔路三益里沈玄庐住所。

08

1920年7月9日,俞秀松应沈玄庐之邀,与沈玄庐、陈望道一起坐火车去了杭州。第二天,俞秀松与沈玄庐一起坐船到沈玄庐的老家萧山衙前,实地探索开展农民运动之问题。在从杭州去萧山衙前的路上,有一段路上,因为沈玄庐当过浙江省议会的议长,是个政治名人,很多政客都想见他,所以为了避人只得坐轿。

俞秀松坐在轿子里,看着两个轿夫气急汗流地抬着他,心里觉得非常难过,深有感触,他说“我坐在轿里的时候,看看他们两个人,气急汗流的抬我一个人,我底心里觉得非常难过。科学真要注意!同是人类,有的这样爽快,有的那样辛苦,我很希望科学发达以后,人工天天减少,功效天天进步,以人抬人,于我心真觉不安!”

他就思考人和人要平等一定要注意发展生产力,得早日把同胞们从人工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所以他从那个时候就关注到最底层的劳苦群众,他们的生活状态,这也对于俞秀松立志要推翻旧世界也打下了一个思想的基础,由此决心,“此后对于社会改造,总该格外努力进行!”

俞秀松看着两个轿夫气急汗流地抬着自己,心里觉得非常难过,深有感触。

09

到衙前还距三四里的时候,沈玄庐立起来手指前面的村落告诉俞秀松这就是他的家,沈玄庐的家在凤仪山底前面,森林郁葱,奇岩挺秀。俞秀松不免有些激动,在这里就要实地探索开展他们的农民运动之问题。

因为此前沈玄庐和俞秀松、崇侠讨论农村计划和农民运动的相关事宜,俞秀松是非常高兴和赞同的,他非常同情农民,在日记中写道:“我对这件事非常赞同,并且也是我几年来梦想底一种。”彼时的他也在思考农民运动的计划,他寻思着在组织农民组织的同时,创办农村学校。这也是他在考察衙前后,对沈玄庐提出的具体建议。

俞秀松十分注重教育问题,他认为不光工人需要教育,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向农民群体进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办个学校,一方面向农民传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农民走上革命道路。

到衙前还距三四里的时候,沈玄庐手指前面的村落告诉俞秀松这就是他的家。

这本日记向我们展现了青年俞秀松的精神世界,他和今天的年轻人一样,常常面对人生的迷茫和困惑,思考着自己的去向,未来的职业理想、婚姻爱情。但俞秀松对于尽其所能、倾其所学的坚持,殷切的家国情怀以及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将激励今日之青少年继续俞秀松等一批革命者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事业。他百年前那铿锵的誓言,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有饭吃,中国做到了,百年前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今天实现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和俞秀松一样“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南北人”吧!

原标题:《他的日记,记录了一个觉醒的年代!》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