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之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寅恪诗歌 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之法

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之法

2023-06-12 06: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谈陈寅恪先生的文史互证之法——以《元

白诗笺证稿》为例

作者:徐金金

来源:《语文学刊》

 2013

年第

10

    

徐金金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

  

]  

文史互证是我国文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存在的历史悠久,经陈寅恪的完

善得以成熟。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文史互证方法的根源追溯,第二部分则是以

《元白诗笺证稿》为例,从三个方面对陈寅恪文史互证的精妙之处予以论述。

    [

关键词

]  

陈寅恪;文史互证;元白诗笺证稿

    

中图分类号:

1207. 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610( 2013)10 -0013 -02 

    

文史互证是中国文学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考证文学与历史的综合手段。在同一文本

的注释中,将文学文本和历史文本相互进行印证,或借以考辨两种文体各自的正误,或借以说

明诗歌的旨意和历史事实,这就是文史互证。其目的是为了阐释文学同史实的内在联系,以沟

通文学和历史,在对文学做出正确解释的同时,对历史事实也进行了考证说明。任何时代的文

学创作都无法脱离现实政治而独立存在,这使得文史互证的方法早在文学产生之初便也随之产

生。

    

一、文史互证的源泉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正统体裁,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论语·阳货》)是对诗歌功能的一个介绍,其中“观”,是指诗歌能够真实地反映

社会政治和道德风尚状况,因而让人们从中观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这说明诗歌是可

以对历史进行真实地反映的,它是“以文证史”的有力证明。

    

孟子在《孟子·万章下》曾经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这就是孟子“知人论世”的观点,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

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

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它是“以史证文”的最好阐释。

    

杜甫有“诗史”之称,他的诗歌记录下了安史之乱给唐王朝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也因此成

为后人研究唐史的重要依据。对杜诗研究的最成功的要数清代学者钱谦益,他的《钱注杜诗》

运用了文史互证的方法,将杜诗和唐史紧密结合,互相证明,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诗歌的真实

性,也将我们带回历史之中,对杜甫的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使得文史

互证的方法得以初步确立,陈寅恪在他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完善和超越,使文史互证的方法得以

成熟。

    

二、陈寅恪的文史互证之法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的重要著述,也是他文史互证运

用的代表性作品。在《元白诗笺证稿》中,陈寅恪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对元白的作品进行分析,

引例证实,处处体现着先生文史互证的精妙之处。

    

(一)对诗歌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