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码核酸医学实验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陈可馨与于弘逸 非编码核酸医学实验室

非编码核酸医学实验室

2024-06-15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非编码核酸医学实验室简介(张春祥团队)

一、实验室概况

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占地面积1000 m2,仪器设备约720万元,团队固定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14名(67.7%)、博士生导师5名(23.8%)、博士19名(90.5%)。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担任主任委员(顾东风)与副主任委员(陈义汉),另外9名业内顶尖专家学者组成。

近五年获得各级科研项目63项,经费资助总额1321.1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20项,其他类型项目26项,特别是实验室主任张春祥教授于2020年获得西南医科大学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97万元)。同时本团队近五年发表专业性文章129篇、专利授权9项、获得各级奖励12项。

二、实验室成员

李春红 教授 李 蓉 副研究员

冯建国 副研究员 宋章永 副研究员

李胜彪 副研究员 孙晓磊 副主任医师

李秀英 副研究员 贾 静 讲师

牛 红 讲师 乔 淦 讲师

肖五淀 博士后 张 俊 博士后

易婧妍 讲师 余 烊 医师

研究生:杨海琼、李秋婷、高佳丽、丁念会、苏青青、王章旭、

陈可馨、藏芳芳、王敏睿

实验室负责人介绍:张春祥,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现任国际转化医学学会国际会议委员会主席、北美华人药理学会会长、美国恩科心血管研究院秘书长等。长期担任国际科研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评审专家。

在美国主持大型国家级(NIH)项目13项。主持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4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非编码RNA 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开拓者。在相关国际权威杂Science, JACC, J Exp Med, Cell Metab, Mol Cell,Circ Res等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其中一篇论文获心血管专业顶级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 最佳论文奖,另一篇论著获F1000推荐论文。论文总引次数1.2万余次,h-index为49。

三、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1)非编码核酸与心血管疾病;(2)非编码核酸与消化系统疾病;(3)非编码核酸与心血管药理学;(4)非编码核酸与麻醉及急重症医学。

围绕非编码核酸,从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麻醉及重症医学等多重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药理学相关研究内容,来系统性探索非编码核酸在人体病理生理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利用新型载体技术研究包裹特异性RNA靶向药物对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与急危重症的预防与治疗,探索新型创新药物的研发与转化应用。根据非编码核酸在某些状态下的特性,利用现有的检测手段探究血液、尿液中某些非编码RNA是否可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梗、消化道溃疡与肿瘤等的诊断标记物。

四、近5年发展计划

到2026年,使实验室在心血管、核酸与医学领域研究的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实验室成为心血管与消化系统疾病病理生理基础研究、核酸与医学研究、新型药物与载体研发的人才培养基地,支撑学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成果需求与供给的源泉;形成一支的高水平、专业化的创新研究团队。

争取8-10项国家级项目,10-15项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共计100篇以上,其中SCI或EI检索论文约80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约2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以上;获得泸州市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学术交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3-5人,每年开展国内学术交流6-8人次。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