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先后在永、乐,瑞、平等地留下诗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陇右诗人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先后在永、乐,瑞、平等地留下诗篇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先后在永、乐,瑞、平等地留下诗篇

2023-03-12 06: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永嘉南渡后来过温州的名人们(十二)》

作者:夏河乡

2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陆游出生在父亲陆宰(时任京西路转运副使)奉诏入朝述职途中的淮河舟上。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南迁山阴(今绍兴)。建炎三年(1129),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温州。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当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习诗作文,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陆游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与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齐名的陆游同样是应了一句名言 - 愤怒出诗人。爱国诗人,南宋史学家,四大文学家之一,陆游一生作诗词不下万首。留有催人奋进之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不仅是高智商,还具有高情商。陆游初娶表妹唐琬,青梅竹马,两少无猜。成婚后,夫妻恩爱,疏以婆媳礼节。引陆母所不喜,以唐琬不孕及耽误陆游功名等理由,逼陆游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改嫁同郡赵士程。十余年后,陆游回家乡春游时,在沈园偶遇唐琬夫妇。痴情的陆游于伤感之余,在园壁上题了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不久,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看到了曾经的爱人为她所题的词,而悲伤不已。便在陆游的题词旁边也依律赋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雨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此次邂逅没多久唐琬便忧郁而逝。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沈园直至老年八十余岁,绍兴沈园亦由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而久负盛名。

绍兴二十三年(1153),28岁的陆游进京(今杭州)参加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陆游被取为第一。因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逝。绍兴二十八年(1158),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南下途经永嘉,游江心,时年34岁。二年后,调返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再次途经温州,两次都赋诗寄情。陆游先后在永嘉、乐清,瑞安、平阳等地留下众多诗篇,例如描写飞云江的《泛瑞安江风涛贴然》,赞美雁荡山的《菖蒲》,(据考初仕瑞安主簿期间的)《戏题江心寺僧房壁》,还有温州通往福建宁德必经古道上的官驿《平阳驿舍梅花》。《至永嘉》是在从福州到永嘉的路途中写的:

尊酒如江绿,春愁抵草长。

但令闲一日,便拟醉千场。

柳弱风禁絮,花残雨渍香。

客游还役役,心赏竟茫茫。

陆游进入朝廷中枢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绍兴三十一年(1161),陆游以杨存中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36岁的陆游此时已继承了其祖父陆佃的衣钵。北宋年代的陆佃师从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厌烦朝政。于绍兴三十二年六月以“倦勤”为由,传位给养子赵眘。他自称太上皇帝以“专心”画画。赵构自临安登位以来,从来没有真正想过北伐。因为他不想把“临时”皇位交还给被掳去的北宋钦宗。赵构以81岁的高寿死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1187) 。

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转告枢密使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罢贬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以张浚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以长远之计,稳扎稳进。张浚不经意,于四、五月期间,部署李显忠与邵宏渊两军十三万北伐,复灵壁(今安徽灵璧县)、虹县(今安徽泗县),进据宿州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州市)。李显忠与邵宏渊不睦,邵宏渊不肯力战,诸将相继违令逃遁,金军进逼,宋军大溃。继而金军转守为攻,宋军败入城中。北伐最后时刻,宋军溃师于古符离,精锐兵力几乎全失。更关键的是使南宋都城暴露在敌人的兵力之下。从军事战略上分析,符离之战和后世的淮海战役是类似的败例。

符离之战对宋孝宗恢复中原的图谋是个沉重打击。在主和派的压力下,宋孝宗不得不派使臣向金求和。此时,金兵又乘机渡过淮河,攻取南宋盱眙(今江苏盱眙县)、濠州(今安徽凤阳)、庐州(今合肥)等地。此后南宋丧失再战之力,于宋孝宗隆兴二年被迫议和,宋对金称侄皇帝,不再称臣。每年向金贡献银、绢二十万两匹,史称“隆兴和议”。从此,金宋之间四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南宋偏安朝廷早已气数丧尽,只能是苟延残喘 ,等待灭亡。

符离之战后,偏安之论甚嚣尘上,主和派又称是主战派把金兵南引。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隆兴二年(1164)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说: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约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就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

当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就对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再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乾道元年(1165),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有人诬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立即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孝宗淳熙四年(1178),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中原,沉浸在苟安的和平中。感伤时事的陆游以沥沥心血写下(与岳飞的《满江红》齐名)永催世人悲伤之泪诗: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音kui,今重庆市北部)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后只身前往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此后,陆游以爱国为己任的余生中多次呼吁朝廷抗金北伐,收复中原。不过,直把杭州当汴京的南宋偏安朝廷再也不愿意听到陆游的声音了。

嘉定二年(1209)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卧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给世人之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末完待续)

编辑:丁乙

往期选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