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如何辨六经辨八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5种复合症状原因和主症全部说给你听 临床如何辨六经辨八纲?

临床如何辨六经辨八纲?

2023-05-25 11: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临床如何辨六经辨八纲?

上周门诊的时候,有实习医师问我,说临床中不知道该怎么去问诊。这个问题很重要,如何问诊,如何去采集四诊信息,其实反映的是你脑海中的临床思维。

前面我们谈到了六经来自于八纲,(点击查看经方科普:为何说六经来自于八纲?)临床中可以通过辨八纲来得出六经的诊断。今天我们具体谈谈,如何通过辨八纲,达到确定六经的诊断。首先需要明确,经方与医经学派的区别。

早在《汉书·艺文志》中,就把古代医学分为医经派和经方派,其中医经派的代表是《黄帝内经》,而经方派的代表,就是《汤液经》和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

在宋本《伤寒论序》中,林亿等说: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又说:“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

近代杨绍伊先生、钱超尘教授、冯世纶教授等,通过明确考证后指出:《伤寒论》仲景自序中的“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论》合十六卷”,前面的23字为后人篡写,并非仲景文字。胡希恕先生通过毕生实践及研究,明确指出:《伤寒论》属于经方一脉,而《内经》属于医经,二者源流不同。仲景《伤寒论》传承的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的学术体系,属于八纲-六经辨证体系,与《内经》为代表的医经、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不同。决不能因为《伤寒论》中的六经之名与《内经》六经之名相同,便认为《伤寒论》之六经即为《内经》之六经。

正如中医讲心肝脾肺肾五脏,西医也讲心肝脾肺肾,但二者截然不同。因此,经方与《内经》理论体系不同,不能用《内经》理论来解读经方,而要用经方理论体系来解读《伤寒论》,用《伤寒论》条文来解读条文,用八纲来理解六经,理解《伤寒论》条文。

辨六经的过程,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因此,通过辨八纲,可以达到辨六经的目的。八纲辨证最重要就是病位和病性,病位是表、里、半表半里,病性主要是阴和阳,阴阳作为总纲,我们有时候是通过辨寒热、辨虚实来达到辨阴阳的目的,病性要落实到寒热、虚实上。总之,问诊一定要有自己的辨证思路。

临床中如何进行四诊,包括问诊,四诊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患者的病位在哪里,病性是什么,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四诊,这就是辨病位、辨病性。

《伤寒论》中是辨某某脉证并治。如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有的医家提出,脉诊是关键。脉诊很重要,也是独具中医特色的诊法。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们更提倡四诊合参,不是说脉诊不重要,脉诊的确很重要。我们通过四诊,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就是病位、病性。

以脉诊为例,脉学著作很多,观点也不少,对于初学者,只要求能够从脉诊中,能够判断基本的表里、寒热、虚实即可。能够通过脉的浮沉来确定病位,通过脉的快慢来确定寒热,通过脉沉取有力无力辨证出虚和实,这样一来,一些典型的脉象,便足以帮助我们判断出八纲和六经。

再比如舌诊,通过舌诊也能够看出大概的表里、寒热和虚实,当然都是相对而言的。以舌苔为例,舌苔有白色和黄色的区别,相对而言,白苔多属虚属寒,而黄苔多属热属实;舌苔分厚薄,薄苔多属于表证、疾病初起,而厚苔多属里证,病程长;同时也可以通过舌质的变化来判断,比如舌淡和舌红,相比而言,舌淡属虚、属寒,舌红多属热、属实。温病比较重视舌诊,在卫气营血辨证中,舌诊更是占据着主要地位。

综上,脉诊、舌诊都能反映出八纲辨证的内容,问诊可能是大家临床中最常用的,问诊的时候怎么问呀?有人说要抓主症,抓什么主症?有助于判断表里、寒热、虚实的症状,就是主症。

展开全文

举例而言,对于一个感冒患者,《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可见,恶寒的时候,有无发热就是主症,就是诊断的关键点。再如第56条:“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小便是否清,也是主症,是辨证的关键点。再比如,外感疾病常通过有无口渴、咽痛,以及是否舌红,来判断寒热,判断是风寒还是风热,这也是主症,也是鉴别的关键点。

如果不能抓住主症,怎么办?初学者完全可以把表证的典型症状和患者的症状一一对应,围绕主诉进行问诊。比如遇到一例发热患者,如何辨病位,需要问患者发热的时候,有无恶寒、汗出、头痛等,以及有无鼻塞流鼻涕喷嚏。如果有,说明表证存在;如果没有,说明表证不存在。

通过患者是否具备以上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具备表证。然后再辨病性,是风热外感的发热,还是风寒外感的发热?同样道理,可通过问诊来判断患者的寒热、虚实情况。通过问患者有无口干、口苦,是否渴喜冷饮,咽干咽痛,大便干、小便黄等,来判断其寒热情况;通过望诊,看患者是强壮还是虚弱,声音是高亢还是无力,疼痛是拒按还是喜按,脉沉取有力还是无力等,来判断其虚实情况。

通过虚实、寒热来分辨患者是阴证还是阳证。我们知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是从人体正气的角度考虑,而寒热是正邪交争所反映的特点,虚、寒多属阴证,实、热多属阳证。阴阳完全可以通过机体功能的亢进与沉衰来反映。比感受邪气后,正邪交争,可表现为:机体功能亢进者为阳证,如发热恶寒;如果人体机能沉衰,无力抗邪,表现为无热恶寒,为阴证。

随着临床水平的提高,可能我们问诊的内容会越来越少,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得出诊断结果。

临床中,通过四诊所采集的信息,包括我们问诊的思路,都会受到临床思维的影响,就是受到八纲辨证的影响,采集到的信息要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八纲的情况。有时候,通过一些典型的舌脉,足以帮助我们判断八纲了,当然还有很多细节问题,留待以后逐渐地深入探讨。

小结一下,中医辨六经的过程,就是是辨八纲的过程,我们要把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辨别清楚,把阴阳辨别清楚,具体是通过辨寒热、虚实来实现的。阴阳为总纲,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但这点往往容易被忽略。

通过以上内容,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临床的思路的过程就是辨八纲的过程,八纲辨别清楚了,六经也就辨证清楚了。辨证准确可为我们后续的立法、选方用药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我反复强调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都是二分法,是中医的基本功,如果八纲都没有辨证清楚,只能说明基本功太差,后面的法和方也是没有意义的。

作者:马家驹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点击下方“阅文阅读”,查看马家驹博士的中医在线音频+文字课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