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地名文化故事】张长城:阿城和它的阳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阳谷县阿城镇派出所 【聊城地名文化故事】张长城:阿城和它的阳谷

【聊城地名文化故事】张长城:阿城和它的阳谷

2024-06-28 05: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首都穷桑古阿邑

为什么说古阿邑是“中华首都”?因为它是黄帝都邑!

古阿邑简称阿、柯。《史记》:“黄帝邑于涿鹿(非地名,逐鹿中原之意)之阿”。阿就是古阿邑。《帝王世纪》:“黄帝于穷桑登帝位”。《山海经》 袁珂校注:“所谓甘渊 、汤(旸)谷 、穷桑盖一地也。”《帝王世纪》:“黄帝由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 “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谓之穷桑帝。” “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又迁帝丘。”颛顼帝始都穷桑“大棘城”,大棘城在东平县旧县乡利仁镇(又大吉城)。袁珂说的“甘渊”,也是《山海经》中提到的“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在古阿邑的东南方向,约五十华里,就是今天平阴县洪范镇的扈泉。扈泉在半山腰,其貌就是甘字形,常年“甘水出焉”,山下有大壑以及古扈国遗址。

晋杜预注、皇甫谧《帝王世纪》皆以穷桑在鲁北。其实就是以古阿邑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区域,有的史料也称作“空桑”。

古阿邑龙山文化小城和秦汉大城文化叠压。小城应该是三里之城,因为《孟子》曰:“三里之城(都邑),七里之郭”,阿城镇至今还保留着“阿城”、“小城”、“皋门”、“海会” 等文化符号为村名。辞海中皋门的解释为:古皇城的第五道门,也称国门、郭门。我的理解为:小城代表的是古阿邑(黄帝都邑);皋门是其皇城外门之郭门;海会一词,这里有享誉四海的“海会寺”,佛教“海会”词汇另当别论,这里为文化源是四海之中之意。古阿邑秦代大城大约4X4里,规模之大甚是罕见,有传说是未建成的秦朝皇城。

虽然古阿邑小城不是大中国概念上的气势磅礴的皇城,但我们的人文记忆、姓氏文化,绝大多数是以炎黄为始祖的,上古时代的“三里之城”,已是高规格的帝王之邑了。又据传,“古阿井为炎帝所掘”,所以,黄帝邑也曾是炎帝之邑,炎黄之都邑就是中华首都,当之无愧!

阿地名文化符号,在历史上也曾是高大上的字眼:曲京曰阿(又四京曰阿)。

文化演变、辐射,阿演变出许多地名:曲阜(曲阜本意阿)、曲阿(江苏,曲阜+阿)东阿县、西阿县、阿城镇、东阿镇、桑阿镇(冠县,穷桑+阿)、阳阿(河南新乡市,旸谷+阿)。

阿,作为中国最早的都城文化符号,在秦代还曾很皇家,这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

古阿邑,作为黄帝时代的中心都邑,有着极高的上古史研究价值。

阿邑的旸谷及其演变

在古阿邑正东四十华里黄河北岸有鱼山,南岸有阳谷山,这里正是阿邑的春分日出之地-------旸谷。

《世本·作篇》“黄帝使羲和占日”。以阿邑东郊旸谷日出点定春分、秋分,加之冬夏两至,初定年周期为四时。《尧典》也记载:“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鱼山当为嵎山的讹传,阳谷山即旸谷山。《魏土地记》曰:“县有谷城山,山出文石,阳谷之地”,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堣夷(嵎夷),在冀州旸谷,旸各本作阳,今正。”

“谷山春晓” 是阳谷古八景之首,就是旸谷山上春分之日出,这一天昼夜均分。鱼山之上有“龙山文化”遗址祭台,正是穷桑时代的文化遗存,嵎夷旸谷之“宅”就是这里。

为什么古人对春分如此看重?读懂《尧典》这段就会明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春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这是农耕文明最早的文献记载。而在我们阳谷,或者说是古穷桑地区,是四季最分明的地区。在阳谷城内,古人还附会了一个“日中”地,在老县衙西侧,传说是“无影地”。无影地是夏至现象,而旸谷是春分,看来阳谷迁过来后,当时人们对“日中”词义理解偏了,设置了一块“日中”地叫作“无影地”。我斗胆更正一下:无影地,应该诠释的是“阳谷是四季分明之地”------春分之日中。

旸谷与古阿邑这个中华文化源几近淹没,因为这些文化被后世固化成了皇家独有文化。北京皇城朝阳门外的日坛,为帝王春分祭日之所,文化源就是我们这里。就是东阿鱼山“龙山文化祭坛”(曹植墓台基),也是古阿邑的旸谷地。天坛,是帝王祈年祭祀之所,是发端于桃丘(古阿邑东南20华里,黄帝出生地)的文化演变,寿张寿字源于桃丘。历代皇家的天坛都设在皇城东南方位,因为桃丘在古阿邑的东南方。这种布局,为的是纪念人文始祖黄帝,也是天帝,俗称玉皇大帝。当地海文化演变为皇家苑囿之池,如北京的北海、中海、南海、西海等,皇家随便一个大坑就叫海。

文化演变、辐射,本地旸谷演变成了阳谷邑、阳谷县。谷文化也派生出谷国、谷邑、谷(穀)城,以及穀丘、上谷、穀熟等等。阳谷县城周边有四十多个海名村,属于上古海文化在故地留馨,寓意着曾经的“西海之滨”、“四海之中”、海会帝都、宅兹中国(京师、都城即中国),穷桑文化附着在了阳谷,以至于阳谷传承者很多古老传说。

诸如:阳谷北境有宓(mi)城,伏羲之城;阳谷是伏羲教民观阳播穀之地;天下第一山---谷山春晓;二十四节气是在阳谷制订的;古阿井是炎帝所掘;古柳树上天庭的故事;王子斗宝的故事;会盟台的故事;孙膑战庞涓迷魂阵的故事;西汉庄张良的故事;阳谷城在“四海之中”的布局寓意穷桑;还附会复制了谷山、黄山、龟山“三山不见山”;第一山碑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旸谷经历了夏朝谷国时代(之后谷分化出穀)、商周阳谷邑时代(址在东平湖东北部今阳谷店)、隋开皇十六年建县(景阳岗西部‘水没城’)和宋代迁城(1006年迁孟店即今阳谷)几大历史变迁,由阿邑东郊旸谷辗转到了西郊昧谷,阳谷名历时约五千年之久。

原本的阿邑的旸谷之地有“小谷”,当为最早的谷国,后迁徙,周代在湖北谷城县亡国。之后秦代在小谷设立谷城县,再之后明代东阿县治迁此地,改为东阿。东阿治所再迁出,此地现在叫东阿镇,属于平阴县。

中古之后中国人避讳穷字,桑与丧谐音,亦有避讳之俗,只用桑梓、桑麻等词汇寓意故里、老家、父老。很多古地名因为人文变迁而变更。阿作为都邑名词,早在周代就被“京”字替代,周都镐京,后世皇城多用京字作都名,如西京、南京、东京、北京。

穷桑与旸谷文化发生演变,随着历代皇城的变迁,每一个皇都东部都应该有一个“旸谷”,或者带“朝”字的地名。南亳商都的旸谷我认为应该是“砀山”;殷墟的旸谷或为“朝城”;洛阳的旸谷疑似新郑,因为那里附会了“黄帝故里”。在国家概念定型之后,旸谷脱离了都城,形成了国家东方日出之地曰旸谷了,也生成了穷桑在东方的观念,甚至说成“东夷”。这就出现了旸谷日照说、威海说(有旸谷村)、辽西说(朝阳、东銕)、乐浪说(朝鲜)、日本说(日出之国、扶桑)等等。原本古阿邑东郊的嵎夷、旸谷(东夷),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文化的辐射,不断东移,东夷泛指越来越远,中华文化圈越来越大。

阿城与阳谷,从远古穷桑走来,文化传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凭大河淹没、风云变幻,这些地名文化符号,始终默默宣示着这里是中华文明记忆的源头,这里是炎黄子孙的祖籍。

散文| 张长城:一包月饼

【作者简介】张长城,男, 1961年生人。聊城市地名文化学会会员、聊城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台前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特约主播:虹 逸

主 编: 踏清秋

j1380635183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