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朴门的设计师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防风固沙是什么价值观的 实践朴门的设计师之路

实践朴门的设计师之路

2024-07-15 17: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09年,刚到深圳的时候,没有工作经验又恰逢金融风暴,没有找到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可以说迫于经济压力快速选择了一家商业地产公司做招商,经过一年的磨练,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为觉得园林设计还是自己要走的方向。现在想起来,我的经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笔很重要的财富,人生每个阶段都是重要历程,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面对一条其实职业发展还不错的道路,促进你数次转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因为性格的原因吧,我是喜欢去求证一些事情的人。每到一个阶段都会去反思自己这段历程的收获及存在的问题。刚开始转行是到一个建筑设计公司去做商业综合体的前期规划,再转到植物设计,再到绿化施工,后来又转回植物设计,然后离职参加了朴门永续设计的课程,去绿源全职打算探索实践朴门及相关的环境工作。每一次都尽自己全力,很快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但很多时候我对自己是不满意的,虽然能随大流做到别人觉得还不错的状态,但是我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会不停的去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招商这种太考验口才的工作,我觉得不适合我;建筑规划呢,我喜欢同样也渴望过成为一个建筑师,但我知道那需要很漫长的道路,非专业出身坚持下去也很困难。一直以来,我就特别喜欢植物,更觉得植物跟很多的生态系统连接起来,所以决定回到自己的专业并专项做植物设计,也很清楚自己将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每一次转行我都投入到了新的领域中,都经历了降薪,职业发展中薪酬和其他东西,其实我并没有太担心,因为我对物质的欲望并没有那么强烈,相反对自己内心的声音比较重视,觉得做自己喜欢的事,尽全力去做好就一定能做好。

绿源红树林普查队

在工程部的职业经验有什么帮助呢?

我自己的体验是,需要先去工地几个月,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再到设计部开始画图,当有一定工作经验及设计工作遇到瓶颈时,然后还需要回到工地去跟进至少一个项目。这样的过程才能让人学到实在的东西。但是一定要先参与到项目中做完设计再去工地,最好是对自己的设计有了质疑时,这样才有收获。我们在工地全面参与到买苗、选苗、核算、工人管理、挖机协调、造价控制、竣工图的绘制以及与甲方协调的诸多事情,都是需要亲自参与了才能明白的。绿化工程有几个月是非常忙,每天朝六晚六一直都在跑,不停的看和协调。忙的时候,种苗木有六七十个工人,这个时候就需要充分协调好,并做好领队的管理工作。

很多人对工作不满意的选择是坚持本职工作,同时开展类似淘宝店一样的副业,你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因为我很清楚我需要什么,我需要吸收很多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不能偏离我的初衷。我喜欢植物,是真的很热爱。我一直觉得植物设计让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考察项目就是去跟大自然接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因为喜欢,就希望自己设计的植物能更健康的生长,也同时对整个生态环境更有益,那我就会思考怎样的方式更生态,对植物更有利呢,我就会开始往野花野草、动物栖息地、雨水花园等以及结合低影响开放这种方面来思考,都是为了更生态的植物景观,为整个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设计行业的现状,让自己没办法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才决定去绿源,当时也是希望是能够在这个组织里面去实践朴门的理念,但是后来发现这也很困难,虽然理念一致,但没有资金、项目同样也没有办法去探索实践朴门。我还是想去实践探索一些内心想法的地方,只有实践才能让自己内心更踏实。

你现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我在深圳某地产公司研究软景和低开发策略、雨水管理还有一些屋顶和阳台的设计策略等跟朴门有关的相关工作,公司很多同事都学过朴门,理念比较相近,能够一起去实践探索。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工业园,下个项目我们就准备开发生态型住宅。我们准备在下个项目实践更多朴门的理念,这家公司更注重是朴门永续设计对于对于人文的营造,进而形成一个人文型的生态社区。

但是市场可以接受他们么?

这就是我们的挑战。我们希望更多有共同理念的人一起跟我们一起做友善地球的事,比如对待树的态度,我们不希望用森林里移栽的大树,破坏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得不到预期的生态效益,反而增加了碳排放,如果我们选用就近的小树(不是小树苗,只是小于15CM),既能达到相应的生态效果也能让居民和树一起成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理念,甚至是很少人接受,但我想肯定有很多的青年人都能接受这样的理念。也需要有这样的社区氛围。大家一起在屋顶种菜,在小区看着树跟自己一起成长。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热情

照顾地球

朴门永续设计

怎样的机会让你接触到朴门设计的?如何进入这个领域呢?

我本来对环保就有很多的热情,对大自然很向往,很想了解。机缘巧合,我就去报名参加自然大学(www.inu.org.cn)的“南岭生态假期”。报了好几次都没报上,每次不是条件不符合就是自己时间对不上,在不断的报名中认识了自然大学南岭项目的负责人,她也是学园林的,有很强的生态园林理念。我和她交流了我当时的一些理念跟困惑,她觉得想法很不错,就牵头组建了“生态园林建设”微信群,把一些有共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了。在热闹的群讨论里听说了朴门永续设计,我就去搜索,惊喜的发现这恰好是我想追求的东西。

当时,大部分的朴门永续设计的课程都是在台湾,大陆都没有相关的课程。我就只好找来一些视频学习,刚好那段时间从工地回到设计公司,突然陷入到单调的完成任务式的工作状态里,我就想干脆去台湾学习朴门吧,没想到幸运的是朴门打算在深圳开课,而我正好赶上了,我很果断的辞职了。

朴门设计是不是有类似宗教一样的感召力?

学景观设计的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Ian McHarg,Design with Nature,1969)这本书,是景观生态学的运用,朴门很多的思想是跟麦克哈格想通的,也是源于生态学。比尔.墨利森(Bill Mollison),朴门的创始人之一,他自己也是一位生态学家。而墨利森是很崇尚日本自然农法的推广者福冈正信的。而事实上福冈正信也是继承了中国老子、庄子和孟子的观点。其实很多朴门设计的思想回归到了我们传统的价值观。

朴门设计的创立者虽然是生态学家出生,倡导了一种新理念,但有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和工具、策略来落实朴门设计?

这些伦理是朴门一个非常基础的课程。朴门设计是有策略和方法的。它之所以可以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去推广,引起全球各地的人的追随,是因为在它“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分享多余”这三个核心伦理之下,有很多小策略。它的策略并不是朴门设计本身发明的,而是存在的广泛的人类经验之中,我们在这个核心伦理之下去把它找出来。比如我们四千年农耕文明的自然哲学、日本的自然农法、古老的传统思想、自然建筑和被动式建筑的技术以及雨水收集的技术等等。其实可以说朴门设计的方法和工具并不是它自身的,而是可持续发展领域和生态学领域本身已经存在的一些方法和工具。在朴门的价值观中,这些工具是结合当地,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它所有的方法都是在地化的,朴门所做的,只是把这些所有这些优越的东西连接在一起。

接触朴门的朋友给我们分享了一些让人感动的小案例,比如雨林被砍伐之后,朴门倡导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应该把小树枝和石子捡起来,平行于等高线的方向减缓地表径流,形成小生态,让地被生长起来。

朴门所倡导的第一步并不是改变它,第一步就是观察,最重要的也是观察。自然拥有自我恢复的能力。除了朴门伦理的基础课程,你刚才谈到的径流,是作为朴门永续设计其中的一个课程存在,这些课程包括社会性林业、等高线集水区、适切科技与自然建筑。这些课程都有很强的技术性,在朴门伦理的下,需要每个人付出一生的时间来探索跟实践。等高线集水区的设计其实更强调是回到低开发模式的策略层面(LID),按照尊重自然、观察自然的原则,根据这个地块内的径流量和雨水收集的面积,包括可能存在的建筑和屋顶,也需要完成相应的计算。

朴门的课程一般都是学什么?

基础课程一共十五天的课程,并不是全部都是讲理论,在讲理论的时候也会结合起来做一些实际操作,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及掌握一些策略方法。还有一些专题的技术性课程是专门开设的,比如社会型林业的课程只有四天,等高线集水区设计的课程是七天的时间,很短的时间里面,会教你和当地的情况怎么结合,比如会考虑深圳的纬度来应用我们的设计。朴门的课程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课程中更多的是会体会到自己价值观改变。每一个老师也有相应的实践的基地,而每一个基地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共同的特点是,都能解决一部分的能源自给自足,而大部分的食物也是自给自足。在这些社区的营造中,包括前期规划、能源系统的设计、基地、经济策略、后期管理和法律政策都会纳入到这个社区营造里面来。朴门就是连接,不再是单纯上一个生态上的理念,是把我们现有的学科和这个价值观相关的知识都糅合在了一起。

彩虹之境,鸭嘴兽农园

朴门设计的理念比较柔软,比较女性化,上这个课程的女生很多么?这些学习朴门的人都是怎样的背景?

其实上这个课的男生也很多,创始人也是男的嘛。一个班大概四十八个人,女生会稍微多一点。除了园林设计师,还有农场主,一些环保领域NGO的人,或是社会研究者的和大学生。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朴门的终极的愿景是什么呢?

朴门理念是基于环境危机下产生的一种伦理价值观,所以它才会有三个核心的价值观“照顾地球、照顾人类、分享多余”,为的是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一种对地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在这三个理念中,它把人的地位降到了第二位,把自然和土地的需要提高到了第一位。

朴门的理念听起来似乎比较倾向原教旨环保主义,会不会变成一种过时的生活方式?

朴门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因是因为它并不拒绝科技,它是适切科技,就是不过量的科技。所以可以在都市的屋顶阳台上实现朴门。现在的很多的朴门实践者仅仅把他当作农业,要回归乡村。其实朴门的范围非常广,小到一个香蕉园,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各个方面都可以运用朴门的原则去做规划。比如我们在城市推广食物森林,可以解决食物的碳足迹、能源消耗的减少,如果我们可以在绿地里实现食物森林,就可以减少食物的碳足迹。减少能源消耗是朴门目标之一的,也就是“反熵”。在一个系统里做功,如果我养鸡,可以考虑鸡会为我的地提供肥料,而菜地也可以为鸡提供食物,朴门方法就会去分析环境里所有物质的各种相关性,尽可能的利用这些关系让场地内的物质互相做功。

朴门永续设计和城市发展是不是相悖的?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在考虑思考,如何去平衡生态和经济的平衡点。学了朴门之后我们会更系统的去看待问题,或者说把任何事情当一个整体去考虑,比如一个小区设计、农场设计、甚至一个城市的设计,我们会考虑水怎么流得更慢,把问题看成资源,比如洪涝问题看成雨水收集的好时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同时建立人工湖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在屋顶建立屋顶农场解决城市食物问题的同时降低温室效应,这跟城市的发展并不相违背,都是为了让环境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生态经济学所倡导的方向。

朴门设计领域有哪些值得推荐的网站、书籍和社区?

大地旅人(earthpassengers.org/ ) ,Robyn Francis老师的网站(permaculture.com.au/)。上海和杭州也有一些朴门的工作坊,《向大自然学设计:朴门Permaculture 启发绿生活的无限可能》孟磊、江慧仪;大地旅人出版的《地球使用者的朴门设计手册》等。

实践

呵护红树

对坝光的深情

对于坝光这个项目来说,如果按照朴门永续设计的思想来设计,应该怎么做呢?

如果按照朴门的原则,那就尽可能多的观察,如果按照常规的设计我们可能只是去现场走一下,拍拍照,并不会去了解它的层次结构,及生态现状,但是朴门教会我去观察,尽可能多的理解现状才能做出相对应的设计。因为坝光的自然景观已经非常好了,它本身就是深圳非常好的自然景观之一。基于朴门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让自然做功。所有朴门永续设计都是尽量基于“反熵”的这个原则来设计的,一个系统内,让所有的系统都能够最大化的利用,产生最少的浪费。让“熵”尽可能的小。

王明英以及绿源的志愿者和坝光项目组交流场地内的植物信息

在绿源成为志愿者之前还参加过其他志愿组织么?

之前在DFH(Design for Humanity) www.design-fh.org 的设计网站的做过在线的志愿者,是分享优秀设计案例的网站。他们致力于从生态学和设计学实现社会平等的途径,将设计作为一种解决环境危机的途径。他们的志愿者遍布全世界各地,把相关的案例翻译整理出来,发到主编那里。其实这些事情和环境设计也是相关的。他们也会把相关的案例整理成册,方便大家的参考。他们的电子杂志有《城市的另一面》《节约设计》《棕地设计》等等

绿源现在有哪些项目?怎样加入他们的?

有三个项目,零废弃工作坊、红树林保育和污水检测。零废弃工作坊主要是在社区、企业推广一中零废弃的理念及旧物回收利用,用手工作坊的形式带动社区、小孩一起倡导零废弃。刚开始是先参加红树林保育的活动,在刚才提到的“生态园林建设群”里绿源的会长发了一次活动,是红树林捡秋茄的一次活动,我就去参加了。我当时就很好奇这些秋茄捡了之后是种到哪里去。我就问其中一个志愿者这个东西是种到哪里,我很想去种,他说有绿源的人去种,他告诉我绿源是一个环保组织,我当时就加入这个QQ群了,就去参加他们的活动,成为他们的志愿者。绿源的使命是倡导公众参与环保,以前是义工联环保组,2013年的时候注册成专业的环保NGO,开始走向专业环保领域。

为什么是绿源在种植红树呢,成员有专业的背景?

有专业背景的人没有那么多。绿源的工作人员不是生物学相关专业毕业的,但这么多年以来,他们都很努力的在学习相关的知识。红树林这一块绿源有专业顾问,比如厦门大学的老师王文卿、红树林保育联盟的刘毅。你们看到的场地里面很多标识清楚的带有绿源标识的树牌就是绿源志愿者挂上去的。每棵树都有GPS定位,那些都是古树了,大的树有367棵,小的树有差不多5000棵,这就仅仅是银叶树的数量。做银叶树调查时基本上每一次的活动我都有参与,现在还是有人在做持续做这个工作。

绿源在坝光曾经有哪些调查和发现?现在被保护的银叶树区域健康么?

我是大概是2014年6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参与到这个。最开始绿源大概是捡垃圾净化滩涂的活动发现了这里,以前他们说深圳没有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 Linn.,一种红树),但是后来我们在坝光发现了很多海漆,当时他们看到那个地方很适合繁育红树,就开始在坝光开始种植红树。之所以选择秋茄(Kandelia candel (Linn.) Druce,一种红树)是因为它的最容易得到种子也最容易种植。白骨壤、木榄虽然也可以种,但是他们的种子都非常难以收集,像银叶树一样,种子非常硬,成活率很低,他们以前种了很多,现在就只有800多棵。银叶树的种子很硬,需要剪掉才容易发芽。

坝光场地的现状鸟瞰,远处就是即将被即将被改造为潮汐湿地的基围鱼塘

绿源在坝光这里做的事包括捡垃圾,挂树牌,捡秋茄的种子,还有巡护的任务和育苗的事情,以及挖沟排水,插管通气等等。台风来了之后,也会请专家来诊断。不仅在坝光,绿源一直坚持在深圳的各个区域繁育红树这件事情,整个深圳沿海的红树林绿源的志愿者都有在巡护,发现问题就会及时报告或者寻求媒体报道。像西乡、前海的红树林绿源都参与了巡护保护。坝光这里很难得,NGO还可以参与到里面提出自己的意见。

从银叶树的群落来说是健康的,只是生物多样性会偏少,因为它板根的原因,其他的植物是很难生长的。它的根系太发达了,是单一的优势种。当然从防风固沙的角度来说它是非常好的品种。其实靠近海水里面的银叶树它还是长得不太好,它毕竟是半红树,所以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排水沟。不能让银叶树的根长期泡在水里。

王明英和绿源整理的植物群落层次

坝光银叶树为什么要设立为国家级的保护区?

可能主要是因为它有五百年的历史了,而且在整个中国来看这也是唯一一片最古老的银叶树林了。坝光的银叶树这个品种其实主要生长在东南亚,这个树的根系确实是对这个场地的意义非常重要的,以前那一片都是种不了什么东西,因为根系非常发达,防风固沙很厉害,有了这一片银叶树的风水林,盐灶村才可以种下粮食。

关于未来园区的管理,你有什么设想么?

对于坝光我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相信绿源的很多志愿者都是这样,从不认识多少红树到为每一棵银叶树定位,从不了解红树林的结构到深入调查红树林的层次结构,这是在做植物设计时想做但没办法做到的事,但在坝光一一做了,对于这块土地的每棵树我们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不希望它遭到过多的人工破坏,当然从社会性林业的角度来说,又不能把它全部封闭,因为森林是需要人的歌声的,是需要适当的人工干预的,所以需要专业人员管理,比如利用森林的副产品做生物炭,发挥森林最大的功能。也同样希望这个地方能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因为自己就是在这片森林里受到启发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所以后期也是希望NGO参与到一些管理跟自然教育中来,让更多的人受益,当然是这里的植被资源跟鸟类资源生物多样性没有被破坏的前提下。

[采写/唐海培 陈琳 曾哲][校核 廖慧怡 ]

[王明英亦对本文有修订]

[本文为奥雅设计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出处取得授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