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阜外医院王婧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2024-06-25 0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目前正朝向综合型医院转型发展。阜外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所在地,是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承担单位,是获得全国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全国首个国家医学中心实质落地项目建设单位,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疾病而享誉国内外,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研究与教育中心。

一、医院基本情况

阜外医院始建于1956年,2009年中央编办批复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形成“中心—医院”一体化格局。本部阜成门院区总用地规模5.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门头沟西山院区总用地规模7.33万平方米,其中西山一期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西山二期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建筑面积5.62万平方米。

阜外医院现有病房39间,手术室27间(含多模态手术室1间),复合手术室6间,导管室18间(含日间手术室1间),编制床位数1521张,实际开放床位数1392张。阜外医院将“持续建设、完善‘以心血管学科为引领,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布局,为推动未来向综合性医院转型奠定基础”视作为核心发展目标之一,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配置及规模,现有临床中心涵盖心血管内科、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影像中心以及心血管相关疾病诊疗中心;新兴学科包括肾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五官科、中医科等。

阜外医院现有在职员工3833人,截至目前累计培养了院士6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8人,享受政府津贴83人,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709人。同时,阜外医院配备有血管造影机、双源CT、核磁共振、PET-CT、回旋加速器、心血管多模态数字化手术室等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

二、医院“四大”特色工作

(一)医疗方面:坚持做“医疗技术和质量排头兵”,严把医疗质量关,不断拓展新技术,竭诚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  

1.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伴随2006年阜外医院内科介入诊疗总量首次破万、2011年外科手术总量首次破万,阜外医院成为世界范围内首家内、外科手术量均突破万例的特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2023年全年门诊942966人次,急诊46470人次,急诊危重症抢救19529人次;出院85842人次,床位周转65.44次,床位使用率98.87%,平均住院日5.47天,死亡率0.15%。住院外科手术18874人次,内科介入手术56223例、射频消融9559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63例。在医疗服务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患者平均住院日、手术死亡率、出院患者死亡率等多项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优异。阜外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其他专科手术组)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继续保持专科医院最高等级A等,CMI值(代表收治病例疑难复杂度的病例组合指数)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2.开拓进取引领心血管诊疗技术发展

建院初期,阜外医院开展了胸廓成形术、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以及低温直视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了我国第一例室壁瘤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人工生物瓣置换术等新技术,奠定了“阜外”在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医院陆续开展国内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Bentall术、大动脉调转术、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直接PCI、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裸支架)、不停跳非体外搭桥术、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国际第一例大动脉双根部调转术、杂交技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等诸多新技术。

为加快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救治难题破解,阜外医院始终坚持探索新技术,示范引领国内外临床诊疗新实践。2023年共开展26项新技术、新项目。包括单纯超声引导下完全可降解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左心耳脉冲消融封堵系统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治疗、CorVard 4.0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治疗高危PCI技术临床应用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医疗攻关技术。此外,结合临床诊疗能力提升规划,医院着力于构建心血管急症患者多学科一体化急救体系、心血管病人群呼吸睡眠平台管理体系、新生儿及儿童先心病围术期肺功能量化评价及救治体系,升级围手术期麻醉、心脏外科手术及术后恢复各环节诊疗水平与技术设备,为相关疾病患者构建安全有效的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二)科研方面:打造国家级科研基地,搭建创新研究体系,开展创新性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

1.丰厚的科研基础条件与科研平台

阜外医院拥有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平台,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研究平台,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冠心病风险预测与精准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肺血管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等7个医科院级研究平台。

2.大步向前的科研成绩

建院68年来,阜外医院共斩获科研成果361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奖(含全国科技大会奖)46项,部委级成果奖187项,获国家专利713项,发表学术论文14192篇,出版专著341部。自1998年至2023年SCI收录论文5403篇,全院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The Lancet《柳叶刀》、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irculation《循环》杂志等)论文2075篇。牵头和参与了国家“七五”以来的心血管领域攻关项目126项和“973”、“863”、“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等重大项目,获得科研立项1805项。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学、心血管外科学连续十年名列年度学科榜单首位。心血管病学、心血管外科学名列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榜单首位。

3.影响深远的国际交流

阜外医院立足“国际一流”心血管病医院建设,积极推进高水平、多层次国际合作。持续保持与加强同国际一流医学机构合作,组织参加或开展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与沿线多个国家心血管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境内外发展中国家青年医生培养教育活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积极扩大阜外品牌影响力,积极主办和引进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心脏大会、中国血管大会等,吸引和邀请国际学者参会并发布最新国际研究成果。

(三)预防方面:发挥心血管疾病预防“国家队”作用,实行“将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向社区转移”防控策略,让人民群众少得病

1.开创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

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防治研究工作始于1959年。197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的专业研究室。2000年成立群体遗传学及防治研究室,在我国心血管人群防治基础上开拓了新的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领域。2004年9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落户阜外,具体负责推动全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研究工作。2013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投入实质运营,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站上了更高平台。

2.引领中国防治事业走向世界

1969年吴英恺带领专业人员深入首钢,率先开展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创造了心血管病社区防治新模式,对我国民众心血管病的预防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著名的“首钢模式”,1994年WHO通过卫星向全球推广这一模式的经验。1981年开展了中美20年流行病合作及国内多中心长期队列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阜外医院为核心的16个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基地和专业的研究队伍,掌握了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阜外医院先后于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5年、2020-2022年六次领导组织全国性高血压病抽样调查。

3.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同质化建设

自2013年起,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其他各部委、各司局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阜外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陆续输出建设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云南阜外”)、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华中阜外”)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深圳阜外”)三家区域医疗中心。以同质化发展为目标,利用“传帮带”模式全方位推进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4.技术协作网络与专科医联体建设

阜外医院完成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近代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建立了心血管技术培训网络。1982年创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技术协作培训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自2009年起,阜外医院在全国科学布局,构建分级管理与培训体系,推广适宜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通过推动全国技术协作网络建设,协作单位已覆盖全国282家医院,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阜外医院陆续探索建立了涵盖全国县域层面的高血压、心血管代谢、心力衰竭、心肌病、肺动脉高压、生活方式医学、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8个专科联盟,持续统筹调动内外部资源,推进专科医联体规范化建设,夯实资源输出体系,为协作单位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帮扶,提升基层获得感,推进各学科专科医联体建设迈出实质步伐。

5.以社区为基础的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网络建设

(1)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自2009年起,阜外医院积极探索社区防治转诊模式,与北京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启动合作与防治项目,与北京市五大城区卫生局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推行专家定期社区出诊,已形成北京市社区心血管疾病“前筛”、“后疗”和“健教”三个基地。2013年组织召开全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不断探索和完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近年来,阜外医院与时俱进,探索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互联网+智慧医疗”的新型干预模式,成功研发临床辅助决策工具,建立了针对患者和医生两个层面的综合干预管理系统,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血压管理需要,提升慢病防控能力及水平。

(2)加强心血管防治新体系建设

阜外医院始终以“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防治管理项目”“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共管项目”“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四大国家项目为媒介,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自2014年启动,十年间累计筛查社区居民超过524.7万人次,检出心血管病高危对象146.4万人,并完成风险监测干预随访465.7万人次。

全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项目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项目之一,自2017年在中心成立项目办公室以来,先后发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版、2020版)和《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培训超过235万名医务人员(其中基层医务人员占80%)。通过新媒体传播途径向公众传播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理念和方法,覆盖民众2500余万人。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高血压评价体系,以统一的七级管理数据分析质控平台,推动基层管理质量“持续改善”。该平台已管理重点联系点地区的1.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438万高血压患者。开发适合基层的高血压管理辅助诊疗工具(1.0版、2.0版),并通过持续开展降压效果调研评价工作,探索防控新模式。

“三高共管”试点建设项目自2020年12月启动,先后在天津、河北、辽宁、河南等14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截至2023年,该项目已在12省市启动14个试点,管理近2万例 “三高”患者。“三高共管”项目的试点地区平均血压规范测量率达46%、血压控制率达58%。

“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监测项目”于2020年10月启动,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集危险因素与发病一体的监测网络。截至2023年底,危险因素检测范围已覆盖31个省262个区县,调查30万人;事件监测范围已覆盖400多个县区网点,收集病例742万例;并撰写了《中国居民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22》和《心血管病发病事件监测报告2022》。

6.打造了全国性心血管疾病资讯平台

中国心脏大会前身为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自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二十届,通过搭建全球性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学术交流的舞台,促进国内外业界同行互融互通,营造良好行业氛围。自2005年起,阜外医院已连续18年对外发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充分发挥咨询平台和专家智库的作用,为我国心血管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与权威评价,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决策依据。除此之外,阜外医院制定《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心脏性猝死的标准》等行业规范文件。

7.完善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自2009年起,阜外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托,先后成立5个国家级质控中心,分别是国家心律失常介入技术医疗质控中心、国家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控中心、国家心脏移植技术医疗质控中心、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医疗质控中心、国家外周血管介入技术医疗质控中心,各质控中心共下设17个亚专业组,承担全国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截至2023年,心血管病相关专业质控中心实现省级质控工作全覆盖,并延伸到63.1%的地市,“国家、省、市、县”四级质控工作网络不断完善;组织制订《心血管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1年版)》,包含11个病种和技术105项质控指标,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连续9年参与编写国家卫生健康委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连续3年组织编写并发布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分册》,并首次发布省级质控报告;提出心血管病相关专业国家医疗质量改进目标,组织开展医疗质量改进行动,包括制定、发布、解读规范化诊疗流程和标准,开展多层次专业能力提升和质控培训,针对关键质量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定期反馈质控信息,指导省级质控组织开展质控工作。推动我国心血管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持续改善。

(四)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大人才观”理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心血管专业人才,是国家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摇篮

1.教学资源的国家队平台

医院现覆盖医学、理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5个,其中国家级试点基地1个。医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86名、硕士生导师99名,育有全国优秀教师陈在嘉,院校教学名师胡盛寿、顾东风,院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十余名德艺双馨的医学教育工作者。

2.层出不穷的人才

阜外医院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造就了一代中国心血管领域大师级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家,为我国心血管专业领域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阜外医院院内先后培养了6位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英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朱晓东、高润霖、胡盛寿、顾东风。28名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名科技部创新人才。

作为一所临床教学医院及中华护理学会、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承担了北京高等护理学校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以及中华护理学会与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认证的培训工作,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护士近300人。自1977年恢复招生起,医院共培养131名博士后、1777名博士、1436名硕士及17492名进修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医院还接收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家的医务工作者来院学习,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扩大我国在世界心血管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

目前,为更好地培养心血管优秀后备人才,积极探索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面向全国公开招录和培养优秀心血管专业住院医师。

三、医院获得的社会荣誉

阜外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首都卫生系统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培育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先进个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中国好医生、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一大批“阜外”精英,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阜外人在历任院领导的带领下,传承“听党指挥守纪律”的军队优良传统和“治学严谨”的协和精神,形成了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的“创新精神”和协作包容、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这一阜外家风,推动了阜外医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洪流中独占鳌头,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心血管临床、科研、防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