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戚继光抗倭时的“倭寇”是些什么人?全是倭人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闾巷风俗是什么意思 明朝戚继光抗倭时的“倭寇”是些什么人?全是倭人吗?

明朝戚继光抗倭时的“倭寇”是些什么人?全是倭人吗?

2024-07-17 01: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史载,胡惟庸谋反,曾把日本作为后援,让人假称亲信林贤有罪,把他贬到日本,实际上充当了胡惟庸与日本君臣的政治掮客。胡惟庸还致信日本借兵,因此林贤回国时,日本僧人如瑶奉命率兵400多人,谎称来进贡,把火药和刀剑藏进巨大的蜡烛里。

这些“倭兵”登陆后得知,胡惟庸已经失败,计谋没有实行。几年后此事败露,朱元璋诛灭了林贤的九族,断绝与日本的往来。后来著《祖训》把日本列为15个不征讨的国家之一。此后日本不来朝贡,“倭寇”渐渐消失。

“倭人”武士

3、明成祖朱棣后,“倭寇”又起

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后登上皇位,次年有对马、台岐各岛的海盗抢劫沿海居民,朱棣命日本国王捕捉,日本发兵捉住海盗头子20人送到宁波交差。朱棣下旨让日本自行处理,“倭人”把这些人放进甑里,用火蒸死。

此后沿海“倭寇”屡禁不绝,但“大抵真倭十之三”,就是说真正的“倭人”10个里面有3个。那么,其他“倭寇”是何人?后世推测,主力应是支持建文帝的势力和人马,他们招募流民,袭扰沿海郡县,烧杀抢掠后就逃到海上。

“倭人”的历史照片

4、不法商人勾结“倭寇”

1417年前后开始,“倭寇”船载土产、兵器出没,有机会就侵掠,没机会就摆出土产称来朝贡。“倭寇”中有大量沿海不法商人。对此《明史》记述:明成祖后不许“片板入海”。近百年后有不法商人私自出海,与倭人、佛郎机诸国通商。

其中福建人李光头、安徽人许栋占据宁波双屿岛。不法豪商支持他们,以漳泉两地最多,有的与他们通婚,借济渡名义造双桅大船,运载禁运物资,官府不敢过问。有人欠债,许栋就引诱他们做海盗,“倭寇”也与许栋合作劫掠沿海,大有割地称王之势。

日常生活中的“倭人”

5、豪绅把“倭寇”当作利益代理人

“倭寇”祸乱沿海,与部分豪绅将其当作利益代理人有关。《明史》载,因不法之徒与“倭寇”勾结,正德年间的抗倭名将朱纨下令,凡抓获这样的人,不上报朝廷可就地斩杀。如此一来,浙闵两地以“倭寇”为利益代理人的豪绅,因为经济损失而恼火。

朱纨则上报朝廷指出这些豪绅的勾当,引发闽浙两地人的厌恶。巡按御史周亮是闽人,上书诋毁朱纨,周亮的同党也四处活动,最终剥夺朱纨的官职,罗织罪名,逼迫朱纨自杀。史载,此后4年海防无巡抚之职,海禁松弛,“倭寇”之乱越发严重。

明朝的“倭寇”之患始终不断

6、少数人助纣为虐

“倭寇”发展到无法控制,与少数人助纣为虐有关。明朝曾在浙江宁波设“市舶提举司”,管控海上贸易。明世宗时撤销,不法商人便操纵海上贸易,后来操纵权转移到达官贵人之手。与倭人交易后这些人不结账,欠钱不还,出言恫吓,使倭人怨恨。

一些人因在国内无法生存,就到倭人那里做事,鼓动他们做海盗。穿倭人服饰、打倭人旗号,分船抢掠,愈演愈烈。1552年“以佥都御史王忬任之,而势已不可扑灭”。王忬出任巡抚时,“倭寇”势力已无法扑灭。现在,让我们记住《明史》中提到的这些人:汪直、徐海、陈东、麻叶。

抗倭名将戚继光

查阅明朝相关史料,可大体得知“倭寇”初期多为前朝流寇勾结倭人组成,后来不法商人、豪绅、亡命之徒加入,《明史》、《太宗实录》等书记载“真倭不过一二”、“真倭十之有三”,其中还有大量南海诸岛、朝鲜、琉球、佛郎机等国的流寇和罪犯等人。

在明朝,“倭寇”一词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这里是说,纵览整个明朝,严令禁止与倭人来往,街巷中百姓争执时,会用责骂对方是“倭贼”来贬低其人格,有的地方还用“倭贼来了”吓唬不听话的孩子……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