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春节习俗与老规矩,云霄人知道的有多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闽南人在春节都吃什么 闽南春节习俗与老规矩,云霄人知道的有多少?

闽南春节习俗与老规矩,云霄人知道的有多少?

2024-06-04 2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忙年”的那几天,虽然非常忙碌,但“年兜”的喜庆气氛让大家忙得很热乎,也很“乐乎”!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这个节日大家都称之为“过大年”。不同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特色的过年习俗。在闽南一带,过年习俗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小编搜寻了部分闽南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从不同角度与大家一起了解闽南的“年文化”。

【俗语篇】

闽南方言是个语言宝库,其中有许多关于新年的俗语很是生动有趣。这些俗语用闽南语读起来诙谐幽默,含义十分深刻,不少俗语不仅是闽南人对新年的重视与期盼,更体现了闽南人特有的纯朴与善良。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对一些新年俗语进行解读。

“囝仔爱年兜,大人乱糟糟”

释义:“囝仔”表示小孩;“年兜”指的是除夕。“囝仔爱年兜,大人乱糟糟”的意思是,小孩子欢喜过年;而大人却是一团乱,一方面是因为忙着筹办年货,一方面是因为过年得花很多钱。

理解:“‘囝仔爱年兜,大人乱糟糟’所折射的是物质匮乏时期人们过年的场景。”市博物馆李国宏馆长认为,过去因为生活水平较低,“囝仔”只有在“年兜”的时候,才能穿上新衣裳,领到“压岁钱”,春节自然是他们最爱的节日。但对于大人而言,新的一年就要有个新的开始。为此,母亲忙着给家人做新衣裳,父亲则忙着打扫房屋,让来年有个好兆头。“很多人将‘乱糟糟’理解为大人们为过年心烦,其实不然。”李馆长告诉记者,‘乱糟糟’并不是贬义的词语,其实它表达的是大人们在忙碌中收获‘丰收’,传递的是一种幸福感。”

“呷你甜,呼你越吃越‘好生’”

释义:到亲朋戚友家拜年时,主人会拿上甜品。这时,吃甜食的人说,“呷你甜,呼你越吃越‘好生’”,意思是,让你的生活更加甜美,且越来越年轻。

理解:春节期间,大人小孩纷纷走出家门到亲朋戚友家拜年。当客人在“食甜”时,吃糖的人一般要即兴说些吉祥话。如送糖的对象是个老年人,应该送上“越吃越‘好生’”的祝福,祝福老人越活越年轻,长命百岁;当送糖的是经商人士时,一般是以“呼你春大钱”作为祝愿,让他来年的事业红红火火,多多发财;同理,如果是个刚走进社会的年轻人送“甜”时,应该送上“呼你挣大钱”。

“送神风,接”

释义:腊月廿三送神上天,凌晨起风;正月初四接神下天,当天小雨。

理解:“许多俗语都是源于生活,‘送神风,接神雨’就是人们总结生活经验所编的一句顺口溜。”市博物馆的邱副馆长告诉记者,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发现,每年的腊月廿三都会起风,而每到正月初四也会下雨。想象力丰富的人们就把这种自然现象解释为:年关时,管理人间的诸神要上天“过年”,所以就刮起了风;而年初的时候,过完年的诸神又会回来管理人间琐事,故下起了雨。从此,人们为了感谢诸神一年的辛劳,每年腊月廿三要“送神风”;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收成,人们又会热情地迎接诸神归来,从而有了“接神雨”之说。

“年兜不回家无某”

释义:“某”指的是妻子,“年兜不回家无某”是指尚未娶亲的青年男子过年不回家。此外,“年兜不回家无某”还有一说法是“没过年兜是无某。”

理解:对于“年兜不回家无某”这句俗语,邱副馆长解释,闽南地区自古临海,交通发达,外出打工者更是不计其数。而有些外出打工者,考虑到家里的父母有其他兄弟姐妹照顾,为了多赚些钱,连过年都在外打拼。“而一旦成了家,就得回家照顾妻儿,即使再忙,过年也要回家。”因此,“年兜不回家无某”成了未婚男子漂泊在外的真实写照。

【美食篇】

不知不觉,年味已浓。相比起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年货,石狮老街里的传统年货似乎在外观上和种类上都处于下风。只是,在超市里买不到的一些零食,在老街里都能找到,且还是小时候那个味儿。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以前过年时必备的零食,现在却逐渐被遗忘了。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那些新年传统零食原滋原味的闽南风韵。

金桔糖

小时候,每逢春节,果盘里总会有金桔糖的影子,这是因为闽南语中“桔”和“吉”同音,象征大吉大利、万事如意,为了讨个好彩头,金桔糖自然成了待客佳品。

金桔的味道奇酸,不能生吃,得去籽用盐水浸泡去其酸涩之味后,再加以白糖腌制熬煮成金桔糖,依旧保留了橙黄的色泽和金桔特有的馨香。只有半颗花生仁那么大的金桔,外面裹着一层白糖,闻之沁入肺腑,入口鲜嫩清甜,食后醇香回逆,余味无穷。

酥糖

云霄酥糖,本地名“隔壁响”。是用精选花生仁、优质蔗糖、猪白膘肉、麦芽糖、香葱做为主料的一种糖食,其味香甜、质感较硬。还有一种加麻的,叫做麻酥糖,其味香甜、质感松软。在糖类食品中独树一帜,云霄人逢年过节、休闲品茶时,喜爱将酥糖作为上等茶料及馈赠的高档佳品。

云霄酥糖,是油炸而成,因而,吃多了容易上火,要注意控制。

云霄酥糖,已有百年历史,它以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科学配方精制而成,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精心选料,制作精良,以其独特的酥、香、脆而闻名!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油而不腻、自然纯正、风味特佳。进嘴甜酥,满口喷香,老幼皆宜。

“寸枣”

经堂口一家食品店的老板拿出了两包寸枣,“寸枣是闽南必备的新年零食之一,我们过年的时候都要吃寸枣。”她说,春节期间家里的小孩总是争着吃寸枣,虽然寸枣好吃,但是吃多了会上火。

用植物油、精面粉、芝麻、白砂糖制成的寸枣,有香、酥、脆、甜四大特点。小小的寸枣,外面裹着一层糖衣,也可用黑色的芝麻点缀,看上去像一根根小“金条”, 香香脆脆,咬起来“咔呲咔呲”响,似在诉说着来年的兴旺。

“麻枣”

“香甜可口,入口酥脆松软,甜而不腻,好嚼劲,且不沾牙。”推销起自家店里的麻枣,蔡老板可谓是滔滔不绝,“不信你尝尝,吃完之后,嘴里还留着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说罢便拿了一根麻枣递过来。

麻枣以上等糯米、角棕芋、白糖、饴糖、花生油、白麻等为原料,分三道工序精制而成。第一道工序,先把角棕芋加工成粉末状,拌以糯米粉,制成麻枣心。第二道工序,把麻枣心用花生油炸至膨胀,迅速捞出。第三道工序是将饴糖置于大锅加热煮化,麻枣心炸过之后下锅蘸取,将白芝麻铺于簸箕,捞出混合糖浆的麻枣心滚以白麻,至均匀即成麻枣。

【禁忌篇】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闽南地区,过年习俗与其他城市不尽相同。石狮农村相较于其他地区,一些过年习俗也保留得较为完整。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民俗渐渐消失,但是过年期间尤其是在正月初一的一些民俗禁忌至今仍保留着。记者采访了多位老人,整理出以下几条:

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开端,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同样禁忌也多。人们见面时互道声“新年好”、“恭喜发财”等。不论哪位客人到家里来,主人都得把准备好的糖果蜜饯端出来让客人“甜一下”,祝福对方新年有个甜蜜的开端。

◆不与他人吵架,不打骂孩子,不哭泣。

◆不欠钱过年,不向人逼债讨钱,小孩也不能向大人要钱。若向人借钱也尽量在年前还清。

◆不能扫地,不倒垃圾,避免把家里的财气一扫而空。若是地板真的太脏了,也只能是从外往内扫。

◆不出门挑井水。“井”与“钱”的闽南语读音相近,这一天挑水,则恐怕会井(钱)水流失。

春节老规矩

春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隆重的节日,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民间俗称“过年”。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悠悠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新春佳节,阖家团聚、走亲访友正是孩子们学习文明礼仪和老规矩的大好时机。

春节老规矩之待客

待客分为迎客、敬烟、敬茶、送客等基本环节。春节客人来之前要提前打扫门庭,以迎嘉宾,并备好茶具、烟具、饮料等,也可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准备好水果、糖、咖啡等。客人在约定时间到来,应提前出门迎接。

客人来到家中,要热情接待。首先请客人落座,然后敬茶、递烟、端出糖果。端茶送糖果盘时要用双手,并代为客人剥糖纸,削果皮。敬烟是我国现代家庭待客的一种习俗,是待客时不可忽视的礼仪。另外一般不对女性客人敬烟,如果对方不吸烟,则不可强求。

敬茶也是待客的重要礼仪之一。在敬茶前要事先把茶具洗干净。在倒茶时,要掌握好茶水的量。常言待客要“浅茶满酒”。所谓浅茶,即将茶水倒入杯中三分之二为佳。端茶的时候对有杯耳的杯子,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水送给客人。

客人告辞,一般应婉言相留。客人要走,应等客人起身后,再起身相送,不可客人一说走,主人就站起来。有些客人常常会带礼物来,对此送客时应有所反应,如表示谢意,或请求客人以后来访再不要携带礼品了,或相应地回谢一些礼物,绝不能受之无愧似的若无其事。

春节老规矩之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只是正月初一时,家长带领晚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朋友们也互致新年快乐,以吉祥之语互贺新春。晚辈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等热情款待。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衹,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

拜年仪式也分几种,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流行这种礼仪。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春节礼仪之用餐

春节难免要聚餐吃饭,教会孩子餐桌礼仪则是必须。入座时,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

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不可起身夹菜,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声响,最好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进餐时不要打嗝儿,也不要发出其他声音。

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不要光低着头吃饭,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最后离席时,必须要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在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作客,以示回谢。

春节礼仪之交际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总免不了人情与交际往来。交际礼仪也是春节礼仪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见面中,“尊位”是表达尊敬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的活动中,“尊位”各有不同。中国传统的做法是“以左为尊”,将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侧,以示尊敬。

初次见面也有讲究。一般而言,年少的应向年长的、男士应向女士先主动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要面带微笑,注视被介绍的对方,专心聆听介绍的内容。如一对一介绍,应从座位上起身站立表示敬意。

要教会孩子主动分享别吝啬。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并礼貌地打招呼“再见,有空再来!”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去别人家做客也应守规矩、讲礼仪。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

综合自锦江书院、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