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闽东苏维埃纪念馆在哪里啊多少钱 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24-07-10 03: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附图1:闽东苏

附图1: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闽东苏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由闽东苏区革命旧址、闽东革命纪念馆、闽东革命烈士陵园等“六点三馆一园”共14个主要展点组成,展陈面积17551㎡,展出闽东革命时期文物(文献)1203件,图文资料959幅,现有专职讲解员5名,兼职讲解员16名。该基地积极利用重大节日、假日、纪念日,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每年接待60多万参观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任职期间,多次到该基地指导工作,李鹏、贾庆林、曾庆红等中央领导也曾多次前往视察。2014年1月,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附图2:闽东苏区

附图2:闽东苏区示意图

历史回眸

闽东革命根据地是以马立峰、詹如柏、叶飞、曾志、阮英平、杨而菖、叶秀蕃、范式人等为代表的闽东党组织在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及邓子恢、陶铸等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紧紧依靠闽东广大工农群众,经过“五抗”斗争和游击武装斗争的多年浴血奋战而创立的。闽东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党在南方建立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

1933年下半年,由于国民党调集重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和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减轻了对闽东的压力,闽东党组织趁机发动了全区性的武装暴动。1934年,相继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共临时闽东特委、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形成以福安、连江为中心的面积1万余平方公里,拥有近100万人口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闽东革命根据地具有三个突出的亮点和特色。一是革命武装力量独具特色。有一支畲族革命队伍,闽东畲族人民是全国参加革命最早、参与人数最多、活动规模最大、贡献突出的少数民族之一。有我党最早的海上武装力量——福鼎县海上游击队、闽东红军独立团海上游击独立营、闽东红军海上游击队连罗总队等武装。有一支多达十万之众的群众性武装力量——闽东“红带会”。二是为革命艺术事业提供创作素材。京剧《沙家浜》中的主要人物叶排长,就是取材于当年的闽东红军形象。三是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如“百丈岩九壮士”、“九家保”、“畲嫂救曾志”等。此外,闽东还为革命事业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如曾受到毛泽东同志赞誉、徐向前元帅为之题词“无名英雄”的红四方面军无线通讯和技侦工作的开创者和卓越领导者——蔡威等。

闽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时创立并迅速崛起,遭到反动派当局残酷镇压,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革命战争年代,全区有7326名烈士(其中畲族510名),1031个村庄被毁,17364户被绝户。在严峻的形势下,闽东革命根据地仍然保存并壮大了革命武装,为党的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闽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方面钳制和消耗了敌人的大量兵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战略上有力地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同时,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不断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严重威胁国民党在闽浙两省的反动统治,从而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支撑点。此外,闽东革命根据地培养造就了一批党和军队的优秀干部,对新四军的创建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主要展点

主要展点有14个——“十点三馆一园”。

附图3:闽东红

附图3:闽东红带总会驻地

1.“六点”:①闽东苏区革命旧址。该旧址包括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旧址等4座革命旧址,是当时闽东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政权指挥中心。②“九家保”旧址。1933年10月,松罗乡南溪村发生了感人至深的“九家保”革命事迹,该旧址现有纪念碑、纪念室、烈士故居等。③山下村分田斗争遗址。山下村是闽东分田运动的发源地,遭到反动派残杀的革命群众达400多人,现仍保留当时激烈战斗留下的残垣断壁等遗址。④东山村革命后方遗址。东山村是当时红军供给后方,现保存遗址多处。⑤马立峰纪念碑、亭和纪念室。马立峰是闽东党组织和闽东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为闽东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牺牲时年仅26岁。⑥狮峰寺闽东红带会旧址。土地革命时期,闽东红带会总部设在该寺。⑦红领巾水库。这是1958年全国的少先队员为支持革命老区的生产建设募捐建造的一座水库。⑧楼下村贫农社中农社旧址。1955年9月,毛主席亲笔为《福安县发生中农社和贫农社的教训》一文题写按语,明确阐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力量主要依靠贫农,但中农是需要团结的力量,不团结中农是错误的”的论述,为全国合作化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⑨榕头村郑虎臣故里。村里留下诸多南宋忠烈郑虎臣的古迹和传说,村中郑虎臣祠始建于宋代,祠内有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等人题写的楹联。⑩楼下村古民居。这片古民居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9)至咸丰(1854年),迄今200多年,保存完整古宅仍有30幢。数百年来,居民们发扬爱国爱家、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附图4:闽东革命纪念馆

附图4:闽东革命纪念馆

2.“三馆”: ①闽东苏区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1.56公顷,展馆面积1020平方米,展馆以“五百里红色苏区”的创立和建设为主线,展出珍贵的图文资料330幅,陈列闽东革命文物88件。②闽东革命纪念馆。该馆占地面积20亩,展馆面积1819平方米。是反映闽东地区革命斗争史和闽东苏区老一辈革命家活动的专题性纪念馆,以“闽东革命斗争史”为主题,按时间顺序分别展出闽东革命时期的五大篇章:成立党组织、创建闽东苏区、三年游击、团结抗战、解放闽东。③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该馆由叶飞提议创立,展厅面积342平方米,全方位展现了“闽东畲族革命斗争史”,真实再现了闽东畲汉同胞患难与共的战斗历程。

附图5:红歌会

附图5:红歌会

3.“一园”:即闽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安城区甲杯山,由纪念碑、烈士墓两大部分组成。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高24米,碑座四周镌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张鼎丞、陶铸、粟裕、叶飞、范式人、曾志的题词。纪念碑北侧是革命烈士公墓,安葬着詹如柏、陈铁民、阮英平等282位烈士。

红色故事

凌福顺的故事   1936年4月,时任周墩独立营营长的凌福顺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捕。敌人的威胁利诱,酷刑拷打,都不能使他屈服。最后,敌人将他剥光上身,用四寸长的铁钉将他钉在十字架上,用匕首、锥子在他身上乱戳,把他脸颊、手臂、大腿、胸脯的肌肉一块块割下,惨状目不忍睹。临死之前他迸力高呼:“父老乡亲们,死没有什么可怕,我凌福顺会绝代,革命永远不会绝代!革命要永远从红莫从白……”这呼声,是誓言也是遗言,强烈地震撼着人心,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一座共产党人不惧淫威、宁死不屈的永恒丰碑。

附图6 凌福顺烈士就义前的照片

附图6 凌福顺烈士就义前的照片

当时敌人拍下了行刑时的照片,真实记录了敌人惨无人道的暴行,却为我们留下了凌福顺英勇就义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这张原照一直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1999年6月,中国革命博物馆推出“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全国革命英烈事迹展览”,其中就有凌福顺英勇就义时的照片。人们在这张照片前久久伫立,深受教育。许多参观者感动地说:“这张照片,就知道什么是英勇就义了”。

九家保   1933年10月,准备在福安松罗乡南溪村施脓禄家开会的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人詹如柏、叶飞、施霖等3人,连同正赶往开会地点的中心县委委员小郭和交通员施隆弟等人被以谢玉针为首的大刀会徒疑为“土匪”(指共产党人)捉捕。詹如柏等被捉走后,施脓禄心急如焚,立即赶往牛落洋村向中心县委委员詹建忠汇报,研究营救办法。决定利用亲戚关系争取放人。最后通过几个与谢玉针有姻亲关系的亲戚说情,谢玉针提出放人条件:九家人以各自全家性命财产担保,外加500块大洋。施脓禄回到家,立即找来同村的刘新贵、刘学清、刘老仁、刘奶连、谢嫩妹等8户商量,大家都同意当保家,连同施脓禄自己共九家,分头设法凑齐大洋500块送给谢玉针,使身份尚未暴露的詹如柏、叶飞等人全部脱险。不久,事情被国民党当局发觉,具保的九家人全部被捕入狱,遭尽酷刑。施脓禄被施以最残暴的磔刑,壮烈牺牲。史称“九家保事件”。

革命先辈

附图5:邓子恢

附图5:邓子恢

邓子恢   (1896-1972)福建龙岩人。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1931年4至10月,以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州中心市委农村巡视员的身份到福安、连江巡视,深入福安溪柄、连江透堡,组织、指导“平粜”斗争和秋收减租斗争,为闽东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

附图6:陶铸

附图6:陶铸

陶铸   (1908-1969)湖南邵阳人。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1932年1月至1933年5月,在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书记期间,于1932年6月到闽东检查工作,帮助连江、福安的党组织将农村中以“五抗”为中心的经济斗争转为创建闽东苏区的武装斗争。亲自指导福安、连江组建闽东工农游击武装。传授游击战术,指挥军事训练,为闽东工农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附图7:叶飞

附图7:叶飞

叶飞   (1914-1999)原名叶启亨,福建南安人。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32年7月,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身份到闽东,加强党的领导,先后任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委员、闽东红军独立师政委,闽东特委书记兼独立师师长、政委,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宣传部长兼少共临时省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团长等职。为创建闽东苏区、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率领闽东人民子弟兵奔赴抗日战场,作出了卓著贡献。

附图8:曾志

附图8:曾志

曾志   (1911-1998)女,湖南宜章人。解放后曾任中顾委委、中组部副部长等职。`1933年6月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前来闽东加强党的领导。历任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委员、闽东临时特委委员、福霞县委书记等职。1933年10月,她和任铁锋、施霖等领导发动了著名的福安甘棠暴动,1934年1月,参与领导赛岐暴动。主持制定闽东苏区分田大纲,领导由点到面的分田运动,为闽东土地革命斗争和苏区的各项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附图9:范式人

附图9:范式人

范式人   (1909-1986)又名范拯民,寿宁县鳌阳镇人。解放后曾任邮电部党组书记、中顾委委员等职。土地革命时期,先后任中共寿宁特支委员、闽东特委宣传部长、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参与领导闽东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闽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闽东特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军事部长、组织部长等职。1939年7月,当选福建省出席党的“七大”代表并任代表团主任,1939年11月离开福建北上延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