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指向“语文要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闰土刺猹表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蒋军晶:指向“语文要素”

蒋军晶:指向“语文要素”

2024-07-14 0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浏览一遍课文,你觉得哪些词语还需要这样解释?

——猹:大概是獾一类的东西。“猹”字是鲁迅自己造的。

(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少爷”“值年”“祭祀”“仿佛”“五行”“装弶”等词语的意思)

第二步

围绕“新鲜事”感受闰土的特点

1.再读课文,思考:你觉得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朴实、健康、机灵、勇敢、见多识广……

2.整篇课文中出现过“朴实”“健康”这样的词语吗?(没有)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小结:是的,我们通过这些外貌描写了解到闰土是一个朴实、健康的少年。

4.整篇课文中出现过“机灵”“勇敢”“见多识广”这样的词语吗?(没有)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

——闰土脑袋里装了很多新鲜事。

5.是的,闰土给“我”讲了许许多多新鲜事,但作者选择性地写了几件?(四件)分别是哪四件呢?(让学生作批注、讨论)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6.我们先来细读“雪地捕鸟”这件事。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雪地捕鸟”这样的事对你来说新鲜吗?

——捕鸟方法很新鲜……

——捕到的鸟很新鲜,很多名字都没听说过……

(2)是的,因为捕鸟的方法新鲜,闰土讲述过程中用到的那些动词也很特别,请圈出来。

(3)我们来读一读,把这种新鲜感读出来。

7.我们接着来细读“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两件事。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1)我们再来看发生在海边的两件事: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这样的事对你来说新鲜吗?哪里让你觉得新鲜?

——那些贝壳对我来说新鲜,没听说过……

——看跳鱼儿这件事对我来说很新鲜,没听说过……

(2)我们来读这几段话,把这种新鲜感读出来。

8.我们接着来细读“看瓜刺猹”这件事。

“……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1)“看瓜刺猹”这样的事对你来说新鲜吗?哪里让你感到新鲜?

(2)对“我”来说,也特别新鲜,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两次插嘴问问题。

(3)我们试着读好这几段对话。

9.课文里的“我”对闰土所讲的一切都感到新鲜,还可以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

我那时 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我 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 不知道的。他们 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0.你们看,这三段话分别跟在三件事后面,讲一件事插一段话,讲一件事插一段话,这些话实际上是“我”当时的感慨。这种写法叫“夹叙夹议”。

11.我们再读这三段议论,就会发现,“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词语——不知道。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作为少爷的“我”羡慕闰土多姿多彩的生活。

——作为少爷的“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太少。

——“我”向往乡村生活。

——“我”觉得自己眼界很窄,像井底之蛙。(顺便解释“四角的天空”)

12.这四件事,对“我”来说,哪件事最新鲜?(看瓜刺猹)为什么?

——因为课文中两次提到了,开头提到了,中间提到了。

——因为这件事所占的篇幅最长。

——因为“我”两次插嘴问问题,打断闰土说话。

13.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同一件事,鲁迅竟然写到了两次,可见印象之深、分量之重。我们要把课文开头这段话背下来。你有没有发现这段话有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把它背下来?

——首先是环境描写,然后是外貌描写,最后是动作描写。

第三步

借助《故乡》结尾,引发深入思考

1.关于鲁迅的文章有一句玩笑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说的是鲁迅的文章很难读懂。现在看来,鲁迅的文章也不是很难嘛。

2.其实你们不知道,这篇课文只是鲁迅写的小说《故乡》里的一个片段。在《故乡》结尾部分,三十年后,“我”又一次碰到了闰土。经过三十年的岁月,闰土四十出头了。也就是说,他从一位少年变成了一位中年男子。发挥想象,你觉得四十出头的闰土会是一个怎样的闰土?

——还是那个对“我”有很多话要说的闰土。

——还是那个热情的闰土。

——还是那个能讲出很多新鲜事的闰土。

…………

3.下面,我们默读《故乡》的结尾,说说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我看到了一个憔悴、苍老、呆板的闰土。

——我看到了一个和“我”非常生疏的闰土。

4.你有什么疑问?

——闰土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变化?究竟是什么让闰土从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变得如此憔悴、苍老、呆板?

——又是什么使儿时的玩伴变得如此陌生?

5.你看,有些文章,补充了资料,读了全文之后,我们会有新的想法。我们发现,鲁迅不仅仅是为了写一个朴实、健康、见多识广的闰土,鲁迅写《故乡》的真正目的,好像是想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

6.鲁迅写《故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查找资料,读的资料越多,你的思考可能就越深刻。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指向语文要素:蒋军晶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蒋军晶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

(点击图片,跳转小程序可购买图书)

联系人:胡老师

源 创 图 书

扫码加入社群

群内不定期有购书优惠券掉落

源创图书 · 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

长按指纹,或搜源创图书关注我们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