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虹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 长虹能源碱电板块自主品牌培育仍需较长的时间验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虹主要业务是什么 2022年长虹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 长虹能源碱电板块自主品牌培育仍需较长的时间验证

2022年长虹能源发展现状及主营业务分析 长虹能源碱电板块自主品牌培育仍需较长的时间验证

2024-06-28 0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长虹能源:“碱电+锂电”双产品体系

公司简介

长虹能源成立于 2006 年,2016 年挂牌新三板,2021 年登陆精选层公 开发行并于同年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是集全系列碱性锌锰电池、锂离子 电池等电池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已经 形成了“碱电+锂电”的双产品体系,和众多世界 500 强企业结成了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的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销往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 地区。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为碱性锌锰电池和高倍率锂离子电池。其中碱 性锌锰电池具体包括 LR03、LR6、LR14、LR20、6LR61 等不同规格的 产品,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不同规格的 18650 和 21700 圆柱形电池电芯。

产品重心向锂电转移:

锂电:公司 2018 年 4 月控股收购长虹三杰后正式进入锂电行业,收购长 虹三杰之前,为了满足部分客户的采购需求,公司会从外部采购少量方形、 软包锂离子电池作为产品配件对外销售。公司的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主要应 用于电动工具、园林工具及吸尘器领域,基本以自有品牌直接销售给上述 领域的生产厂商,销量增长迅速。2021 年锂电销售占比 56.4%,毛利同 比增长 72%,首年反超碱电。

碱电:公司的碱电产品主要通过 OEM 生产销售,公司已经成为众多国际 一线知名品牌的重要供应商之一,2021 年碱电销售收入占比 40.6%,毛 利同比增长 12.5%,整体处于稳定增长期。

碳电:公司碳电产品的占比逐步降低,目前已无碳电生产线,仅外采部分 碳电应少数客户的要求给与配套。

盈利成长性明显

收入及利润持续增长,盈利能力稳健。2017-2021 年公司营收/净利润 CAGR 分别为 39.4%/47.1%,2021 年,公司总营收 30.71 亿元,同比增 长 57.4%,归母净利润 2.53 亿元,同比增长 56.2%,主要为公司拓展销 售渠道及新增产能释放所致。2022 年 Q1 公司的营收 9.60 亿元,同比增 长 46.8%,归母净利润 0.56 亿元,同比增长 8.14%,在原材料成本及疫 情扰动下仍保持增长态势。

毛利率逐年提升。公司毛利率近年来逐年抬升至 2020 年的 25.17%,其 中锂电毛利率 29.53%,碱电毛利率 22.81%。由于三元正极、电解液等原材料涨价及新增产线固定资产折旧增加,2021 年公司锂电毛利率下降 至 21.7%,整体毛利率降至 22.91%,22 年 Q1 整体毛利率降至 14.29%。

期间费用率显著降低。得益于公司营收增长带来地规模效应,期间费用率 逐年降低,有效缓冲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影响。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提 升,2021 年公司同比增长 62.09%,为满足市场竞争需要,对标国际高端 客户锂电需求,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协同发展

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 公司,持有公司 60.28%的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 管理委员会。

子公司长虹飞狮主要负责公司的碱锰电池业务;子公司长虹三杰主要负责 公司的锂电池业务,长虹三杰位于江苏泰兴,于 2020 年 5 月在绵阳设立 全资子公司长虹杰创,将在绵阳地区建造锂电生产基地,并于 2021 年 8 月出资设立苏州研究院,定位为公司锂电池研发中心;参股公司四川桑立 德通过全资子公司四川泰虹向长虹能源供应钢壳、密封圈、集电针等碱锰 电池生产配件。

2.碱性电池:稳步增长,扩产巩固行业地位

百亿市场稳中有升,国产 OEM 稳居第一

碱性电池成为锌锰电池主流。公司的锌锰电池分属于一次化学电池,根据 电解液和电极结构的不同,锌锰电池主要分为碳性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 池。碳性电池具有寿命短、稳定性差、漏液率较高等缺点,且含有汞、镉 等重金属,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高。碱性锌锰电池的技术发展自 碳性电池,并随着材料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克服了碳性电池的上述缺 点,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产生伤害,成为锌锰电池的主流产品。

碱性锌锰电池百亿市场稳中有升。根据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的报告, 2020 年全球碱性电池市场规模为 75.8 亿美元,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预测,2021-2028 年,市场预计从 2021 年的 77.6 亿美元增长到 2028 年的 108.6 亿美元,CAGR4.9%。

碱性电池的稳中有增,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碱性电池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连续放电能力强、工作电压平稳等 优点,相较锂铁电池、镍氢电池等在中低电流用电器中有稳定需求;

2)随着电子化、便携化的趋势,对电池的性能要求提高,碱性电池在增 量市场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

3)据普华有策数据,发达国家碱性化率已达 70%以上,碱性电池的替代 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持续提升。以我国为例,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数据, 2014 年以来我国碳性电池产量持续下滑,碱性电池产量持续提升,2019 年我国碳性锌锰电池产量 217.6 亿只,小幅回升 1.21%,碱性锌锰电池产 量 231.5 亿只,增速达 19.82%,碱性电池占比 52%,渗透率仍有提升空 间。

我国锌锰电池 OEM 份额全球领先。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1999 年以来我国二氧化锰原电池(主要为锌锰电池)的出口金额与出口量均保 持全球第一。2020 年我国碱性电池出口金额为 11.9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出口数量为 120.86 亿支,同比增长 23%,增速相对全球市场整体 而言较快,国内企业的产能扩张带来市场份额的扩大。

碱电产业链的利润更多集中在品牌方。参考长虹能源一次问询回复中数据, 2019 年度全球碱性电池 300 亿只销量,及我国 2019 年出口数量 110.57 亿只估算,我国碱性电池出口数量已占全球产销量的 37%。参考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数据,2019 年全球碱电市场规模 74.8 亿美元,我国出 口金额 9.91 亿美元计算,我国碱性电池出口金额占全球市场比例仅为 13.2%。我国企业多以 OEM 方式参与竞争,碱电产业链的利润更多集中 在品牌方。

全球碱性电池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从电池产业链分布角度而言,全球锌锰 电池的产销企业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和中国,前十大企业已占据全球产 销量的 80%左右。其中全球知名的品牌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 南孚电池在国内市场份额领先,达 80%以上;在国际市场产销份额为 9.8%,位列第三。长虹能源、野马电池、力王股份等国内企业主要通过 OEM 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全球市场产销份额位列前十。由于碱性 电池的生产环保性提高,国际企业保留了部分生产能力,产业转移有减缓 趋势。

技术国际领先,客户稳定性高

国际先进的碱电技术。通过长期摸索与积累,公司已形成了超高性能碱锰 电池技术、10 年保质期碱锰电池技术和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制造技术等 核心关键技术,并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和生产一代”的研发战略。公 司先后参与起草和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是中国电池工业协会 副理事长单位,一次电池分会执行会长单位。在具体电性能指标上,公司 主要指标均超 IEC 标准和国家标准 50%以上,达到国内外同业公司的技 术领先水平。

形成了优质大客户渠道。公司的碱性锌锰电池产品以 OEM 生产销售为主, 2020 年上半年,OEM 模式销售收入占比 95%。公司与众多的国际知名 商业连锁企业、国际知名电子设备生产厂商和大型贸易商建立了长期稳定 的信任、合作关系,并已经成为一些全球一线品牌商客户的主力供应商之 一,这部分客户的订单放量是公司碱电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另外公 司在积极拓展新客户中,已经储备了部分欧洲市场客户。

客户黏性较大。国际知名企业供应商筛选过程的复杂、漫长,从与客户初 步接触至批量采购,通常需要 2 年左右时间。无论对客户或是供应商,在 时间与费用上均存在一定的切换成本,合作关系较为稳定。

放量维持市场地位,提质增效+品牌培育

碱电翻倍扩产,突破产能瓶颈。公司 2019 年碱性锌锰电池产能利用率已 达 107.8%,而 2020 年碱电收入增长 33%,公司现有的供货能力将难以 满足下游市场需求,制约了公司市场份额的提升。公司通过 2021 年募投 资金投产,将自主研发设计新建及改造新型碱锰电池高速智能化生产线 12 条,形成年产 15 亿只无汞环保碱性锌锰电池的制造能力,成为我国西 南地区最大的碱性锌锰电池研发制造基地。按公司 2020 年中产能为全年 一半,估算截至 2020 年中公司年产能 15.2 亿只,募投将带来翻倍扩产。

产能扩张为行业趋势。由于碱性电池行业的 OEM 出口体量大,且劲量、 金霸王等国际一线品牌的供应商关系建立后逐步放量,国内可比公司的营 业收入均在近年呈增长趋势,业内公司也均进行产能扩张。公司 15 亿只 产能增加,是对公司行业地位的有力保障。

价格刚性下,改进生产技术提质增效。我国的碱性电池出口量不断增 长,但出口均价均在 0.08 到 0.11 美元之间,且随着国内规模效应提升, 价格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可比公司的电池主要性能差异较小,生产成 本差异也相当,制造成本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使用性能。在这样的趋势 下,进行高速产业线的改造是行业竞争趋势下的必然选择,将驱动进一 步提质增效,保有成本端的竞争力。

自主高速产线是提质增效的关键保障。随着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波及面 的扩大,部分电池工业装备巨头逐渐收紧了向中国出口先进的技术设备。 加拿大海霸公司被特斯拉收购后目前已停止向中国出口其技术最先进的 600 只/min 电池高速生产线。通过对引进生产线的消化、吸收、再创 新,公司在工艺技术、设备技术上形成了一定的自制、改造和集成的能 力,能够通过 2021 年募投项目,自主研发电池工业关键短板智能化设 备,建成 650 只/min 的高速电池生产线。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产高速 线的智能化水平,在产能转移减缓的趋势下维持我国产业的竞争地位。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碱性电池自主品牌建设。公司目前经营模式下,锂 离子电池以自有品牌销售为主,锌锰电池以 OEM 为主。公司在碱电方 向也进行了“长虹”品牌建设: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推出性能全面提升、适 应物联网时代消费场景的长虹 U10 系列碱性电池,积极拓展各类渠道 市场;通过和儿童自媒体头部品牌“小伶玩具”开展跨界营销合作,并推 出星座系列电池,引入时尚潮流元素,行业内率先提出“潮玩电池”新理 念,打造长虹电池新三好(好看、好玩、好用)的品牌心智。份额较为 稳定,公司碱电板块自主品牌培育仍需较长的时间验证。

自主品牌培育将给毛利率提升带来较大空间。公司目前碱电自有品牌 收入占比较少,2021H1 公司碱电自有品牌销售收入 2,423.63 万元, 仅占碱电营收的 5%。公司自有品牌毛利率 32.7%,相较 OEM20.19% 有较大幅度的差异。相较可比公司,亚锦科技由于“南孚”品牌的自主品 牌销售为主,毛利率高达 54%,利润空间相较 OEM 为主的公司高出 30%。在南孚电池主导的国内市场进行品牌推广将有一定阻力,但随着 品牌影响力的逐渐培育,将成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

3.锂电池:放量高增,全球市场份额扩张

下游需求提振与国产替代趋势下的行业高景气

锂电池市场整体高速增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研究表明, 2021 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327GWh,同比增长 129%,预计 2025 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 1450GWh,未来四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0%。新能源汽车、3C 数码领域、储能、小动力和电动工具是锂电池 主要的下游应用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最高,在 2021 年为 69%, 3C 数码和储能次之,2021 年锂电池高增长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 高增、储能项目加速落地、电动工具用锂电加速国产替代等因素。

小动力锂电池出货量高增。区别于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小动力电池主 要是提供各细分产品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领域有电动工具、自行车、 扫地机器人等。根据 GGII 数据,2017-2019 年中国小动力锂电池市场 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2019 年,我国小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为 14.7GWh, 产值规模已超 100 亿,已连续 2 年以超 50%的增速增长。随着国内锂 电池产业规模化和技术的提升,对于一些电池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细分 市场,国内锂电企业已能与国际企业竞争,如电动工具锂电市场。

下游细分行业景气度高。长虹能源生产的高倍率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目前 主要应用于电动工具、吸尘器等领域。随着未来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技术不断成熟,锂离子电池在电动工具等领域中的渗透 率将持续上升。EVTank 统计数据显示, 2020 年中国无线吸尘器用锂离 子电池的需求量 4.3 亿颗,同比增长 40.24%;GGII 数据显示,2021 年 国内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 11GWh,同比增长 96%。

详解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

1)全球电动工具锂电市场高速增长 根据 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 《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 2021 年全球电动工具出货 量达到 5.8 亿台,同比增长 19%;全球电动工具用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达 到 25.5 亿颗,同比增长 26.2%。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的高速增长,主 要受欧美地产相关行业发展、无绳化渗透率提升及疫情带来的家庭 DIY 工 具等需求上升催化。

专业级&工业级电动工具长期受益于欧美地产相关行业发展: 按照精度和使用领域的不同,电动工具整体的产品体系大致可以分为 工业级、专业级和通用级三个级别。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 年 全球电动工具 291 亿美元市场中,工业级&专业级占比 69.42%,并预测 2025 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 386 亿美元,工业级&专业级仍将维持 70%的 占比。

全球电动工具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于欧美市场,2019 年北美和欧洲 销售额分别占比 38.4%和 32.1%,并集中在地产相关行业,以 2019 年 TTI 业务收入为例,65%来源于地产相关领域。受益于欧美房地产高景气 周期,以 TTI 为代表的国际电动工具巨头获得较高收益。受加息等因素影 响,地产走势回归平稳,但疫情带来的对更大住宅的需求、住宅供应仍不 足的基本面不改,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将带来电动工具需求的稳步增长。

电动工具“无绳化”趋势下锂电池用量提升:

随着电动工具小型化、便捷化发展趋势,无绳类电动工具渗透率越来 越高,根据 EVTank 数据从 2011 年的 30%提升至 2021 年的 65%。 其中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电动工具中应用越 来越广泛,实现对镍氢类产品的逐步替代,锂电类工具在无绳类电动 工具中占比从 2016 年的 81%上升到 2021 年的 93.5%。

电动工具用锂电池行业规模预测:

假设一:根据《中国电动工具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 年)》,计算全 球电动工具 2011-2021 年复合增长率 6.8%,假设为 2022-2023 年电 动工具出货量年增速。

假设二:由于锂电类无绳电动工具对镍氢类持续替代,我们假设 2022-2023 年锂电类在所有无绳电动工具占比为 95%。

假设三:根据 2020 和 2021 年的锂电池出货量及锂电类无绳电动工 具出货量,计算得两年的单台电动工具所需锂电池均为 7.2 节,因此 假设 22、23 年维持。

假设四:根据蔚蓝锂芯 2020 和 2021 年锂电单价分别为 6.13/6.85 元/ 颗,考虑原材料涨价下单价上涨,我们假设 2022 和 2023 年单颗电 动工具用锂电池价格为 7 元。

由上述假设,我们预测 2022/2023 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市场规模分别 为 203.2/228.1 亿元,同比增长 16.3%/12.25%。

2)产业格局持续向国内转移:

2021 年国内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 11GWh,同比增长 96%,整体增 速较高。从 2020 年电动工具锂电池的装机份额来看,目前三星 SDI 仍为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的第一大生产商。但我国企业天鹏能源、亿 纬锂能已经取代 LGES 和 Murata 分占第二、三位,海四达、长虹三 杰亦加速占领市场份额。

产业格局向我国转移主要有以下因素:

国际企业产能转向车用领域。LG 化学、三星 SDI 为代表的国外锂电 池企业 2020 年后逐步将产能转向车用领域,减少电动工具用圆柱锂 电池产量 , 电 动 工 具 装 机 市 占 率 分 别 从 45.2%/19.1%下降至 36.1%/7.4%。

国内锂电技术提升,进入国际电动工具供应链。天鹏电源已有 21700 型号容量 4000mAh、45A 超 高 倍 率 产品, 且 其 拥 有的 21700+NCA 正极+硅碳负极技术体系,和日韩公司处于同一技术世 代。随着国际电动工具企业的产业转移趋势,及国产电池的技术成熟, TTI、 博世、百得等多家国际电动工具企业加快了对国内锂电池的产 品验证和导入,比如蔚蓝锂芯已经进入博世、TTI、百得、牧田前四 大厂商供应链。

国内企业价格优势明显。随着国内企业的产能增长与精细化管理的深 入,加之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其成本优势带来了低价空间。以 1.5Ah (30A)为例,2020 年 12 月 28 日,天鹏电池最低价定价 7.8 元/ 只,较 SDI、LG 化学的 11 元/只低 29%;2022 年 5 月 27 日,天鹏 电池最低价 10 元/只,涨价幅度 28%,但较 SDI、LG 化学的 12 元/ 只低 17%。由于国际企业的产能转向车用领域,而我国企业处在扩 产周期,仍有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加强空间,我国企业的价格优势具备可持续性。

原材料成本上行,国内厂商价格更具弹性。电池在电动工具中的成本 占比少于 12%,远低于纯电动汽车中电池 38%的占比,相对而言, 在原材料成本上行情况下,电动工具厂商对锂电池的涨价敏感度较低。 就电动工具锂电池厂商而言,我们根据真理研究的报价,可以观察出 天鹏电源在 2022.5.27 相对于 2020 年底的报价,比 SDI、LG 等公司 同期的报价涨幅普遍更高,以 1.5Ah (30A)为例,天鹏涨幅 28%, SDI、LG 涨幅仅为 9.1%。这一方面是国有厂商的低价优势带来的涨 幅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厂商进入国际品牌供应链,已经具备了 相应的价格协商实力,能够更有效地传导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3)扩产提效,抢占份额成国内行业主流趋势

天鹏电源、亿纬锂能、海四达、长虹能源等位居国内电动工具锂电池 市场份额前列。该细分行业领军者目前通过不断扩大产能、构建规模与成 本优势,以及积极构建与国际电动工具巨头的合作、获得稳定的供应商订 单两方面途径构建竞争优势,使得国际份额扩张具备较强的明确性。

技术领先优势,掌握国内优质客户资源

建立技术领先优势。长虹三杰深耕于三元高倍率动力电池领域多年,通 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公司在高倍率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在行业中 相对靠前,低温放电等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是国内最早 实现 21700 型号高倍率电池批量生产的国内企业之一,公司部分 18650 型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性能与三星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相当。

在制备工艺方面:公司与国内可比公司不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提质 增效,在国际化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成本优势。

国内大客户优势建立,国内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目前国内大型的电动 工具企业包括江苏大艺机电工具有限公司、宁波汉浦工具有限公司、浙 江动一新能源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与长虹三杰建立了长期 的合作关系。因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一旦确认供货 关系后,短期内不会轻易做出改变,进入其供应链的锂电池企业将会在 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长虹三杰的已有的国内存量客户资源 较为稳定。

收购长虹三杰少数股东股权,扩产+拓客+产品结构优化多维成长

收购长虹三杰少数股东股权。2022 年 1 月,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公司控股子公司长虹三杰的少数股东方杨清欣先 生、赵学东先生及泰兴市众杰新能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的 长虹三杰不超过 33.17%的股权。同时,长虹能源拟向长虹集团、长虹 能源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等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 金不超过 12 亿元,募集配套资金将用于支付现金对价、长虹三杰技改 扩能项目、长虹三杰及长虹能源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于 2018 年收购长虹三杰后,其成为公司锂电池的经营主体,本次 收购完成后,长虹三杰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长期有利于公司锂电 业务的开展。公司于 2022 年 5 月 28 日发布公告,该项目相关事项在 等待绵阳市国资委批复中。

锂电翻倍扩产,助力公司抢占市场份额。2018 年-2020 年中,公司锂 离子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均超 89%,产能利用率较高。公司 2021 年锂电 营收 17.32 亿元,同比增长 133.79%,受益于长虹三杰泰兴三期项目 新增产能释放,公司扩产有利于抓住行业风口,提高细分行业市占率。 随着公司绵阳工厂逐步投产,锂电池生产线将由 4 条提升为 8 条,日产 量将由 70 万只增加到 150-170 万只,预计 2022 年整体产能将突破 5 亿只,产能有翻倍增长。

国际客户拓展,享受国际产业转移红利。公司主要通过参加展会、行 业交流和销售人员市场营销等方式进行新客户的开发。2020 年度,公 司进入宝时得、德国 LIDI、美的等大客户的供应链,月均增量需求在 300 万只左右。2021 年,电动工具、吸尘器国内外的前几名大客户已 经审厂和产品测试通过,2022 年将陆续形成订单销售,如 TTI、百得、 飞利浦、BISSELL、东芝。公司国际客户拓展的主要原因有:

公司的技术积累,能够在质量上满足国际企业需求;

与国际锂电供应商相比具备明显价格优势,受益于与国际电动工具 的供应链向国内转移;

产能扩大后,具备成为 TTI、牧田等国际大客户的供应商条件,有 能力服务大订单需求,推动公司顺利进入国际客户的供应商筛选流 程。

产品结构优化。21700 电池产品轻量化特征更能适应电动工具类产品对电池放电倍率、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的需求升级,且在电池能量密度提 升 20%的前提下,制造成本下降近 10%。长虹三杰作国内首批实现 21700 电池产品大规模量的企业之一,有能力把握行业升级转型趋势, 抢占市场先机。

长虹三杰原在泰兴的 4 条产线中,3 条都为 18650 产线,仅一条是 18650 和 21700 共用产线。在后续扩产规划的绵阳 4 条产线和泰兴扩 能项目中,18650 和 21700 产线都是 3:1 的比例,整体 21700 产能 将有持续释放。

大幅提升电池组自给能力。目前,长虹三杰的 PACK 线尚未形成有效 产能。募投项目将建设 8 条 PACK 组装线,项目建成后,长虹三杰可 向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能够从交期、质量、服务等维度进一步提 高面向客户的履约交付能力。此外,PACK 组装项目投建有助于从价值 链维度向 BMS 的研发、设计与制造领域进行延展,并有助于向电动交 通工具、家庭储能等新市场拓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