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市历史变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春历史照片 解读城市历史变迁

解读城市历史变迁

2024-06-25 15: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清嘉庆五年(1800年),为管理流入郭尔罗斯前旗的关内贫民,清政府借地设治,建立长春厅,治所新立城。今天的长春所在地,在当时只是一个被称作“宽城子”的移民聚落,因紧靠伊通边门,25年后宽城子已成为拥有五条大街、两千余户的村镇,一时间“商贾辐辏,五路通衢”。经济中心的转移带动治所迁移,长春厅通判衙署遂移建于此,长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被称为“关左冲衢”和“东三省中央之枢纽”。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俄占后,遂入两国之范围”,长春又自开商埠,于是形成老城、日本和俄国附属地、长春商埠等四大区域。“九一八”事变后,长春又成为伪满首都,日伪势力实施的“大新京都市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之后几十年长春城建的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长春城市空间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地图集》使用了41幅街路图和38幅专题地图,对长春在150年中所产生的有关城市形态、景观变迁、城市扩容,以及政权更迭、机构变化等人文地理内容,进行了系统展示,清晰记载了长春城市发展轨迹和脉络,有效弥补了长春城市史料之不足。

1910年长春城厢区域全图 选自《长春历史地图集》

“长春之疆域自设治以还”的220年中,经历了道光七年增设农安乡,光绪十五年和宣统二年分设农安县、德惠县等几次重要疆域变化。民国时期,中国学界热衷于对中国疆域赋形,如称中国“如秋海棠叶”,东北史专家金毓黻则称长春疆域“略成蝶形”。《地图集》中收录的区域地图直观地呈现长春疆域的“蝶变”过程,加深了人们对长春形象化的认知。《地图集》首次集中了数十幅东北沦陷时期与“新京”相关的街路图、规划图、旅游图、立体图,记载了长春在伪满14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被强迫赋予“首都”这一特殊历史地位,以及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成为当时日本侵略者图谋长期霸占东北的有力证据,具有历史警示教育作用,增加了《地图集》存史、教化、见证的意义。

地图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见证,它用线条与符号勾勒出万千世界,记录着各时期的自然和人文等状况。它能映照历史真相,讲述历史事件,便于读者重建历史时空。作为特殊的文献史料,《地图集》见证了百年前长春乃至东北较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可以说,大量地图所载诸多关涉长春的地理信息或文字信息,为今天文献所不载或失考,有效弥补了因文字资料记述不足所造成的遗憾,成为研究长春史乃至东北史的重要史料。

《长春历史地图集》凝聚了一代长春城市史学者的心血和文史情怀,改变了长春古旧地图分散、孤立、混乱的状态,为长春城市历史研究、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文化研究提供了支撑资料,是长春史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它所构建的全景式图形文献,系统地揭示了长春区域变化和长春城历史发展过程,记录了这座城市成长的年轮;展现出长春这座年轻而美丽的城市的勃勃生机,同时也展现了勇敢的长春人民不畏艰苦、奋发图强的“蝶变”历程。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22日 16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