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格局竞合协调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长三角区域合作会议 长三角:一体化格局竞合协调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格局竞合协调发展

2024-07-14 17: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江苏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地区领先,但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变化,以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江苏正面临新的挑战。图为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拍摄的108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工程。(新华社图片)

在法国地理经济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六大城市群理论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就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这个1976年提出的理论,经过40年,正逐渐在长三角的经济版图上变为现实。改革开放30多年来,长三角以全国2.1%的陆地面积、1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0.37%的国内生产总值、12%的财政收入、33.9%的进出口总额,成功崛起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016年6月初,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一规划的落地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2017年全国两会中,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在肯定“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提出加快“一带一路”陆上经济走廊建设、启动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修复等工作。在国家战略背景和绿色发展要求下,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由过去的错位竞争转向竞合,并在制度性合作中走向区域协调,构建发展空间新布局。

▲浙江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创新,明确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图为 “全国生态示范村”——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双一村一角。(新华社图片)

聚焦“一核四带五圈” 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规划》可以概括为“一核四带五圈”,“一核”为上海;“四带”为沿海发展带、沿江城市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五圈”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与宁波都市圈。《规划》目标是构建“一核四带五圈”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五圈”、四带”实现聚合发展。

《规划》的核心概念是“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充满活力、高端人才汇聚、创新能力跃升、空间利用集约高效的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经济密度进一步提高。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资源的枢纽作用更加凸显,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门户地位更加巩固,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全面建成全球一流质量的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经济增长看中国,中国经济增长看东部,东部地区看长三角。”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的城市群中,珠三角城市群内地与香港之间协调存在一定的制度成本,京津冀城市群未来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而长三角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条件,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结构上比较协调的基本发展格局,除了城市化水平高,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化的构成中形成了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相互协同发展的格局。上海是生产性服务的中心,江浙皖主要是制造基地,这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协同,在区位上进行配合。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基本形成发展一体化格局,相较中国其他地区城市群,在发展机制的协调、发展协作关系、各类产业集聚等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

放眼长三角三省一市,作为龙头的上海正在积极迈向卓越的全球化城市目标。不久前,上海对外发布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规划了上海“全球城市”的新定位,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相呼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上海正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谋划面向2040年的发展。上海将在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与兄弟省共同携手、一起努力,实施好国家战略。

2016年9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率领党政代表团前往上海、浙江进行学习和考察。李强表示,国家关于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出台,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江苏要更好地学习上海、依托上海、接轨上海,进一步深化江苏与上海、浙江在协同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科技产业合作、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表示,浙江和江苏分处长三角南北两翼。近年来,江苏走出了一条东部发达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浙江好好借鉴。浙江和江苏当前都处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两省将进一步加强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携手共进、共同发展,合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

2016年10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率领党政代表团赴江浙沪学习考察。李锦斌希望沪皖着力深化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合作,着力深化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作;希望苏皖双方深入推进产业分工合作,积极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希望浙皖共建创新服务联盟,共享创新创业平台,共同推进创新发展再上台阶。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指出,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依托,在一体化发展中,区域协调是关键核心,区域合作是重要内容。

长三角各地间的合作不仅体现在主要领导间的高层互动。徽商、苏商、浙商的频繁往来;浙江学习江苏科技创新;江苏学习浙江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安徽积极融入,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城市间合作、机制构建,正是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正迈向整合发展的体现。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瞄准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五大任务。这标志着新形势下,长三角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进军号角已经吹响。图为坐落在杭州余杭仓前的梦想小镇内景。 (新华社图片)

提升区域经济总量 培育新兴产业成共识

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十三五”时期,长三角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得到提升。

“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第三产业成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增长力量。数据显示,2014年,长三角核心区16个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在40%以上。其中,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南京、杭州占比超过55%,舟山、苏州、无锡、常州占比也超过了45%。产业结构调优、调轻成为“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各地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随着总体经济增速的放缓,要实现2020年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提升,长三角三省一市任务艰巨。

2016年11月13日,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杭州召开。自2009年起,这一会议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地轮流举办。观察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不难发现,在相当长时间内,产业合作和转型升级是长三角地区合作的主线。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模式成效显著,有学者评价,很多原本的三四线城市变为了二线城市,浙江的宁波、舟山,江苏的昆山等地直接接受上海辐射,发展自身独具特色的产业,成为独特的现象。江苏昆山花桥借助上海轨道交通的延伸和错位发展,成为上海的卫星商务城。作为中国首条跨省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上海地铁11号线昆山花桥段,截至2016年底日均流量已达到4.8万人次,同比增长23%。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花桥从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发展为常住人口近30万的小城,其中在上海工作的新上海人和在台企工作的产业工人占到70%以上。

迈入“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不再仅仅是产业转移。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解决产业发展势能不足的问题,成为长三角各地新的共识。

江苏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地区领先,但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需求变化,以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江苏正面临新的挑战。江苏省委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进一步完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浙江对“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大力推进产业创新,明确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创新发展思路,着力培育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大产业。

经济总量尚不及江浙的安徽是长三角“扩容”后的新成员,在安徽省委对“十三五”的规划建议中提出,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长三角三省一市不断丰富区域合作内涵,推进创新协同融合,连手打造区域合作“升级版”。比如,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构建“四省市务实合作、东西双向开放、江海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构建“以城市群为主形态,以都市圈为主构架,以基础设施网络为主纽带”的发展空间新布局。

合作迈向纵深 减少分割优化区位

2016年12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重点围绕“创新、协同、融合: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主题,提出长三角要围绕“共建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强化创新、协同、融合,进一步推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开放、设施互联互通,合力打造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会议期间,三省一市签订了《关于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小洋山区域开发等重大合作事项的框架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关于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等多边和双边协议。

郁鸿胜认为,城市群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城市群可以解决一些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自身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

比如,上海面临着出行难这类大城市问题,除了进行交通大整治外,轨道交通的延伸、城市间的产业衔接,人口的转移,令上海逐渐“突围”。2016年,上海平均车速由23.5公里/小时提升至24.5公里/小时,增幅达4.1%,逐渐退出“堵城”序列。

长三角城市群拥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城镇分布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城镇间联系密切。特大型、大型城市与中小型城市间人口、产业、资源的自由流动,在缓解大城市压力的同时,亦为整个区域合作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资源。

长三角产业合作正迈向纵深。2017年初,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启动,该联盟是长三角地区品牌合作、研究、规划、咨询、推广与传播资源跨界整合的平台,通过品牌资源、人才资源和金融资源等的开放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媒”相结合的品牌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跨区域、跨行业的品牌发现、培育和推广协作机制,营造优良的品牌建设生态系统。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副主任、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认为,长三角的品牌资源是长三角经济体系中最优质的部分,是长三角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统筹国内外资源、参与国内外竞争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推进品牌经济建设过程中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刘志彪认为,长三角产业从错位发展到协调聚合发展,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宏观方面的考虑,地方经济地理基本格局要进行重组。要压缩时空,节省时空尤其是交通运输的成本,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满足区位优化的需要;要增加密度,划分功能区,产业发展集中化,增加协调程度;要减少分割,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政策方面、有意或无意的分割都需要减少,加大开放的力度。不仅仅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还包括医疗、教育、通信等软性因素。在减少分割方面,除了国家层面的动作外,各地间相互开放也可化解大部分的问题。

制度创新 扩散长三角辐射能力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2013年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确认,今后急切需要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城市合作等11个重点领域开展更加扎实有效的无缝对接专题合作。

区域经济学者、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潘毅刚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经过10多年发展,已有了重大进展,进入了打破制度壁垒的实质一体化阶段,处在全面一体化的关键时期,从过去更多的竞争中一体化走向了竞合一体化,合作大于竞争,主动合作多过被动竞争。

2016年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共同谋划和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联合编制重要规划,积极创新重点改革,加快完善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和规划体系。

目前,长三角地区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机制,包括决策、协调、执行三个层面。决策层是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审议、决定和决策关系区域发展重大事项。协调层是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主要任务是做好主要领导座谈会筹备工作,落实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协调推进区域重大合作事项。执行层是在主要领导座谈会和联席会议领导和指导下,实行重点合作专题协调推进制度。

去年12月8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强调,要不断完善“三级运作”合作机制,发挥主要领导座谈会的议事决策功能,强化联席会议的组织协调功能,优化调整专题组设置。

刘志彪对本刊记者表示,长三角已是世界级的城市群,但尚未处在第一方阵。长三角城市群面临的劣势主要有两个。其一就是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长三角无论从开发的强度还是现有的环境质量来看,污染程度都是比较严重的,如在江苏,很多苏南地区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很多大都市地区,密度过大。环境问题都会影响世界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在此方面长三角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其二则是前述行政区分割的问题,还有待未来大量的工作。

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要在创新驱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要率先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为探索中国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为中国建设19个城市群建设提供示范。

作为中国历史上市场经济最为活跃、开放和成熟的区域,长三角如何实现城市间分工的有序、区域治理的创新、产业层级的提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迈向世界级城市群的领头羊地位,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

长三角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城市群还有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员陈新光撰文指出,建设一流质量的世界级城市群应符合六大标准:高度一体化;高度城市化与同城化;高度国际化;高度创新化;高度绿色化;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其中高度一体化是核心。目前,长三角在一体化方面存在着城市空间利用率不高、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城市间分工协作不够、交通堵塞、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亟待提高。长三角要做到“规则一体化”,要以区域政府之间的制度合作为基础,在市场决定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横向关键性、战略性联系方面推行制度创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