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镇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镇雄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70年,镇雄

70年,镇雄

2023-12-25 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城秋韵

南城秋韵

70年镇雄

镇雄,自西汉(公元前135年)置南广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全县3696平方公里,与滇西腾冲并称“金腾越,银镇雄”。1950年,镇雄获得解放,从此,千年古邦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南城秋韵

俯仰之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镇雄从1949年走到了2019年,70年峥嵘岁月,70年春华秋实!镇雄踏着时代的步伐,一路筚路蓝缕,砥砺奋进,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落后走向了进步,从贫穷走向了小康,千年古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写了壮丽辉煌的一页!

经济实力大增强

195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不到1000万元,197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9649万元。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从2012年的82.4亿元增加到102.17亿元。2018年达到123.6亿元,是1952年的1656倍。GDP增幅连续4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连续3年位列昭通市第一。2018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5亿元,名列昭通市第三位。

南大街风貌改造后

与经济发展相印证的是:镇雄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全国产粮大县”“云南省卫生城市”“云南省文明城市”“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产业结构大优化

70年来,镇雄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80.9:8.5:10.6调整为22.4:37.7:39.9。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有力。

全县农业产值由1952年的几百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4.23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42家,新型经营主体达989个,23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粮食生产总量从1952年的7.64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50.01万吨。多年来一直保持“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工业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76.08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75.5亿元。新型工业迈出新步伐,生态正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

日趋活跃的电子商务、持续繁荣的房地产、日益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红红火火的新兴服务业……让“古邦”不“古”。

2018年,镇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1亿元,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完成19.2亿元和79.3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完成1.8亿元和9.2亿元。

基础设施大改善

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镇雄交通建设快马加鞭,高歌猛进:高速公路、铁路从无到有,境内干线不断提档升级,农村公路不断延伸覆盖,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公路技术等级、路面通行条件发生质的飞跃,道路综合运输体系日臻完善。公路通车里程从1956年的不足500公里发展到12000多公里。展开镇雄交通发展的新画卷,川滇黔接合部的“立交桥”正呼之欲出。

与迎宾大道相接的镇毕高速镇雄段高架桥

70年来,水生态,水环境,水工程,正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镇雄。截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建成水库26座,总库容为8100万立方米。新建蓄水池8647个,水窖3160个,新增蓄水25万立方米。治理河段总长度30公里,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保证率达34.07%。

70年来,电力发展变化贯穿广大群众生活的每个角落。从没有电到离不开电,镇雄电力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从1954年8月,镇雄在城东中山公园建立五星电厂,当年发电8000度,到2016年农网改造全覆盖;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脱贫到致富……纵横交错的电网,向乡间田野不断延伸,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19座,形成了220千伏为核心、110千伏为主网架、35千伏为辅、10千伏覆盖全县的县域电网网架,年售电量从1978年的0.085亿千瓦时,增加到2018年的10亿千瓦时,用电量增加了117倍多。

城乡环境大提升

经过70年的发展,低矮的房屋、破旧的街道、漫天飞沙、满地泥泞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长明路灯、柏油路、花团锦簇的绿地所替代。一年四季,无论是漫步在县城大街小巷,还是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城在山中、山在绿中、绿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美丽隽永的风景。

雨河镇乐利村左家沟

陈贝屯

芒部集镇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立足川滇黔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镇雄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引领作用,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打造品质县城。县城城区面积从1950年的2.3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5.94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达51.8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25万人,集镇人口达50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44.75%。

一个以县城为龙头、重点特色集镇为支撑、乡村集镇为基础、村庄建设为补充的城镇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沐浴新时代的春风,镇雄让老城蝶变、新城崛起、集镇提升、村庄美丽,合力打造让闻者向往、往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宜居宜业、和谐美丽幸福新镇雄。

拉埃

松林文化活动广场

镇雄东收费站

2017年,镇雄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在全省测评中同比提升了59名,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2018年,获得省级文明城市殊荣……一个个惠及民生荣誉的获得,不断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县正从底线民生向普惠民生发展。

上下街

充满浓郁彝族风情的房舍

湾子苗寨

农耕文化展示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美丽乡村700余个、特色示范型村庄61个,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35个,坡头镇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雨河镇乐利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芒部松林等5个村获评第八届云南文明村镇,乌峰镇街道办事处毡帽营等11个村创建为“昭通市首批精神文化家园建设示范点”。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24.4%提高到29.4%,林木绿化率达68.2%。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杉树乡细沙河民族团结示范点

民生福祉大增进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镇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县民生支出连续多年占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

师大附中

学校由1951年的31所发展到773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通过省级评估。坚持把打造优质高中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突破口,成功与云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合作办学。基本形成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较为完善的办学体系;初步形成具有镇雄特色,形式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大格局。“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村级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等项目的相继实施,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精品佳作和文艺新人层出不穷。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诗词和民间文艺等各个艺术门类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喀红贝》《傩戏》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建成使用的城南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揭牌,170余万城乡居民享受到华西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顿规范医药卫生市场秩序,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镇雄县城公租房

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社会扶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近年来,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近4万户,建设公租房9300套,廉租房2202套。

脱贫攻坚是全县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4年实现47.63万人脱贫。2018年,贫困人口降至23.24万人。2019年,又将有9.88万人走出贫困。如期实现小康,指日可待。

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51元,是1962年人均总收入92元的103倍。

芒部山易地搬迁点全景

罗坎村易地搬迁安置点

松林上下街易地扶贫搬迁点全景

螳螂村银厂坪易地搬迁点

木黑村湾子苗寨易地搬迁点

老区精神大传承

镇雄是云南省土地革命时期的5个革命老区县之一。红军长征著名的“四渡赤水”和“乌蒙回旋战”,使镇雄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老区精神滋润着一代代镇雄儿女的心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雄继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筑牢精神家园,奋力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全县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打造“士气足”的攻坚铁军,构建“力气强”的组织体系,营造“风气清”的政治生态,夯实“心气顺”的群众基础,改出“朝气旺”的工作机构,人人在状态、时时有激情,以实干作风干实工作,答好“时代之问”。

历史的巨轮,既镌刻着过去的辉煌,又承载着新的使命。

村庄环抱“一星拱斗”

南城秋韵

初步谋划,镇雄将按照“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定位,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枢纽,即,全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即,区域中心城市、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四基地,即,云南重要的绿色能源矿冶化工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生态康养基地和人力资源输出基地。

镇雄,沐浴春晖,威蕤繁茂,盛况空前;勤劳朴实、勇于担当的镇雄人,正欣喜地领略着昨天的辉煌,掂量着今天的分量,憧憬着明天的灿烂!

来源丨文/镇雄新闻网 镇雄县政府办 图/镇雄县摄影家协会 昭通市政府办

编辑丨昭通市人民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返回搜狐,查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