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杰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镇巴县黄山简历 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的杰作

2023-11-28 17: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巨大(地下水位深埋)的可溶性岩层中(以碳酸盐岩为主),从地下通向地面,四周岩壁封闭而峭立,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现今或曾经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大型岩溶负地形。

这个定义丰富而缜密,对天坑的形状、发育、构成及关联因素作了科学的界定,“天坑”便有了正式的称谓,埋没在荒山野岭间的“天坑”从此在真正意义上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了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并迅速扩大其影响,名闻遐尔。

汉中“天坑”

汉中,北依秦岭、南接大巴山,处于中国版图“重心”“核心”“绿心”的位置,是一块风水宝地。其南边的大巴山横亘川陕,处于亚热带气候带,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形成天坑的天然条件。于是,绵延起伏、广袤无垠的大巴山里便有了星罗棋布、瑰丽奇谲的天坑。汉中天坑怎么被发现的?研究进展如何?这些都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

揭开天坑神秘面纱的要首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者:

1981年,国家地质工作者深入陕南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发现大规模的坑体,将之称为“岩溶漏斗”或“落水洞”;

2016年初,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联合中外地质专家深入南郑小南海、镇巴三元镇、西乡骆家坝、宁强禅家岩开展调查,从而发现了汉中天坑群;

2016年7月,“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正式启动;

2016年1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汉中天坑群考察的阶段性成果,媒体评价为“地质自然博物馆”“地球送给人类的礼物”;

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家地理》推出重磅文章《汉中天坑群:竟然一直藏到今天》,把汉中天坑誉为“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

2017年11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播出了《天坑奇观·汉中天坑》系列记录片,评价汉中天坑群“是岂今为止,北半球最北界,也是全球最高纬度首次发现的大型天坑群。”

至此,汉中天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引来人们的关注、了解和认识,大家争相一睹其真容。

在汉中天坑发现之前,全世界发现并被确认的天坑为117个,均位于北纬24度和30度之间和南北纬20度以内,其中我国84个天坑分布在桂、滇、黔、川、渝等地的25个区域。汉中天坑群的发现,不但将中国天坑分布位置推到了北纬32度湿润热带、亚热带岩地貌区最北缘,而且将全球的天坑数增加到171个。

2016年11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汉中天坑正式亮相:初步调查圈定遗迹总面积约5019平方公里。通过对600多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深入调查,在汉中南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结合部位,新发现地质遗迹200余处,其中天坑49处(超级1个、大型17个、常规31个),直径50—100米的漏斗50余处,洞穴50余处,其他如峰丛、洼地、石林、地缝、峡谷、湖泊、石芽等岩溶地貌景观60余处。这些遗迹主要分布在汉中市镇巴县三元镇、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4个区域。其中位于镇巴县三元镇的天坑最为密集,其岩溶地貌景观形态也最为完整,分布有单体规模最大、全球海拔最高的圈子崖天坑和形貌最为典型的天悬天坑。

镇巴“天坑”

镇巴县位于汉中东南,与四川接壤,与陕南南缘的宁强、南郑、西乡,乃至安康的汉阴、镇坪处于“大巴山——米仓山”弧线上,天坑分布首屈一指。据初步调查,镇巴天坑分布面积约133平方公里,发现天坑19处、洞穴89处、竖井4处,其他地质遗迹28处,区内以圈子崖超级天坑及天悬天坑为核心,还在三元、大池、永乐、青水、巴山、兴隆等镇发现有后湾天坑、 阴司天坑、石笋洞天坑及洞穴、峡谷、石林等地质景观

这里特别提到的镇巴县三元镇圈子崖天坑、天悬天坑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圈子崖天坑、天悬天坑位于镇巴县三元镇双河村,这里是亚洲最大原始木竹林——巴山林——的核心区。圈子崖天坑发育在一个山脊上,一条蜿蜒迤逦的山梁突然漏下去一个深坑,宛如仙人行走于山间踏下的一个巨大足印,险峻而壮观。坑口长足有500米,宽约300米,深达380米,海拔2010米,是迄今发现的全球海拔最高的超级天坑,形态保存完好,属双河地下河系统,四周悬崖万丈、绝壁千仞。据考察,坑底泥土覆盖较厚,有崩塌巨石散落其间,圈口处还有乔木、灌木、藤木以及草本植物等间杂生长,遮天蔽日,郁郁葱葱。至于其为何发育于山脊之处,还有待地质学家进一步深入考察研究。

(镇巴圈子崖天坑)

天悬天坑则呈瓮状,长110米,宽100米,最大坑深183米。崖壁陡峭,口小而紧,向下渐次增大,坑底达到220米乘以170米,沿坑壁有数道水帘飞瀑直下,致坑底常年积水。坑底发现有珍稀动物红白鼯鼠。从空中航拍,该天坑宛如心形,随着季节变化多姿多彩,被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家地理》广泛用于片头和封面,被称为最美心形天坑。

与圈子崖天坑、天悬天坑与地面垂直不同,凌冰洞则是另一种与地面呈锐角的洞穴式天坑,位于镇巴县三元镇梨溪坪西北方位,有上下两洞,下洞高30米,宽40米,洞内常年有小股泉水从左侧流入右侧斜洞,冬暖夏凉,六月结冰,洞内有冰柱高20米,直径1米,被誉为天然冰箱,成功吸引了炎热夏季大批游客前来乘凉消暑。

“天坑”的价值

天坑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在碳酸盐岩地区形成,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容积上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环绕、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洞穴相通的特大型漏斗。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汉中天坑群作为一种地质遗迹,其规模、状态及内蕴的科学信息,都堪称世所罕见。纵观其产生、形成、演化、发展的生命过程,更涉及地理学、生物学、水文学、环境学、灾害学、景观学、旅游学等多方面学科,类别多领域宽,研究课题丰富而深广。另一方面,天坑地质现象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其专业性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今后的研究方向可能主要从基础地质入手揭示天坑形成年代、成因机理及演化规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天坑物质、能量流动规律,探索天坑的古环境变化和生态过程;进而通过大量实验,将天坑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结合,建立起天坑研究的理论体系。而这些神奇莫测又充满魅力的科学探究因素,无疑将会吸引众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大中学生参与其中。

(二)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天坑分布于大山深沟陡坡,具有“稀”“奇”“峻”“雄”“险”“秀”“奥”“幽”“秘”的特点。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它将远与近、壮与秀、直与曲、幽与浅、古与今等看似对立的因素完美融合在一起,呈现出自然性、丰富性、纯洁性,达到了完美的程度。从审美主体来看,人们被天坑的特质深深吸引,激发起探究的欲望、考察的冲动、体验的兴趣,从而得到心灵的满足和愉悦。这就说明,天坑将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结合在一起,其美学价值不言而喻。

(三)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作为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天坑演化的年代可能比人类活动年代更为久远,但自人类诞生起,就与自然紧密结合,天坑也一定在人们的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居住在天坑周边的居民虽然一直将其视为“旋坑”“剥牛坑”,但仅从经验或直觉出发也已经对其产生了一定认识。从调查所获情况来看,居民有到天坑附近采集中药材的,有到天坑打猎的,这说明天坑给人们带来了丰富而巨大的益处。同时,天坑因其险峻,牲畜经常不慎落入,难以获救,说明天坑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基于此,我们理应对其加以防范。因天坑险而幽,深而奇,人们靠农耕工具难以接近,遂对其出现的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包括蟒蛇出没、虎狼奔走、阴晴不定等,难免让人产生恐惧,甚至将其与灾凶、谶纬相联系,对人的心神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现场考察,历代多有人在天坑壁、开坑底、天坑附近修建庙宇,或在大石、大树跟前烧香挂红祈祷者大有人在。同时,人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编织了有趣的神话传说,给人无限遐想。如镇巴县三元镇天悬天坑似人的脚印,相传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路过时踩的。以此为据,人们就把天悬天坑又称为湘子坑。由此看来,天坑与周边居民已经形成互动关系,天坑已经成为人化的自然。随着天坑科学奥秘的不断揭示,其价值的不断展现,会有更多的人对天坑进行探究,其人文价值会越来越突显。

“天坑”的保护与开发

诚如2017年10月“汉中天坑群现场研讨会”所指出的:汉中天坑群以完整的岩溶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景观价值,成为世界岩溶地质的天然博物馆,具备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秉赋。其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全域旅游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因汉中天坑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突出的美学价值和深厚的人文价值,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纷纷将天坑潜力挖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进行擘画。自天坑发现以来,镇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循环和转型超越为主题,坚定实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率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5个关联单位为成员的镇巴县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天坑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一名副县级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并聘请中国地质科学院教授、亚洲洞穴联盟主席张远海等人成立了专家工作站,专门从事天坑保护与利用工作。该县先后投入资金2.3亿元打通了108公里旅游环线,促进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天坑地质公园建设镇巴县城至巴山林的轻轨交通和通用机场也正在积极规划和争取中。

镇巴县三元镇自2018年起,将一条抵达天坑的公路进一步拓宽硬化,对天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目前,天坑公园已初具规模,其旅游效应也逐步显现。近三年来,接待游客有增无减。不少画家深入天坑公园写生作画,一些音乐人循踪而至激发创作灵感,大批科学工作者不断深入考察探寻科学奥秘,成群结队的家长带领孩子们到天坑公园观摩、生活、励志,引发一次次心灵的触动,写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截止2020年底,天坑公园已陆续接待游客1万多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和发展。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亿万年中演绎了无数的沧海桑田,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数的精彩。天坑,这天工的伟大杰作,见证了山河的变迁,记录了万物的化育,有幸落脚大巴山,馈赠给了勤劳智慧的汉中儿女,令我们骄傲和自豪。我们完全应该 “以美的规律来塑造”,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天坑,研究、探索、学习,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向极致,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富裕家乡。

(说明:本文写作时采访了镇巴县天坑办公室王显枫等同志,参考了洪增林等著的《汉中天坑群》等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监 制:龚兴富

总 编:熊顺勤

审 核:孟 瑞

编 辑:李 玮 孟 瑞

邮 箱:[email protected]

镇巴县融媒体中心

监 制:龚兴富

总 编:熊顺勤

审 核:孟 瑞

编 辑:李 玮 孟 瑞

邮 箱:[email protected]

镇巴县融媒体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