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非遗㊲:刻木机关造为偶 提线执杖皆成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锦州木偶戏民间艺术 爱上非遗㊲:刻木机关造为偶 提线执杖皆成戏

爱上非遗㊲:刻木机关造为偶 提线执杖皆成戏

2023-09-05 07: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广西云非遗团队 广西日报

编者按

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在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木偶戏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在广西,木偶戏也广泛分布在南宁、玉林、北流、博白、藤县、昭平、靖西等地,出现了如靖西提线木偶戏、藤县杖头木偶戏、北流杖头木偶戏等多类型的表演,成为人们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各类活动中常见的文化艺术形式。

本期走进广西木偶剧团,领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木偶戏的艺术魅力。

广西木偶戏

类别:传统戏剧

级别: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批次:第五批

地域:广西·南宁

广西木偶戏将木偶制作、操纵技艺与壮剧、彩调等剧种相结合,演绎广西传统民俗、传说,各地神话、革命经典、童话等。木偶形式上由提线木偶过渡为杖头木偶,在杖头木偶基础上研发了肢体躯干饱满、真实感强的软体木偶、铁枝木偶等。2014年,广西木偶戏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的木偶戏始见于唐代,《旧唐书·崔慎由传》记载,唐懿宗咸通九年,桂林戍卒以“弄傀儡”刺探军情,此后木偶傀儡走进了广西百姓的视野。清代时木偶艺术已在桂东、桂南、桂西和桂中地区盛行,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这项流传已久的民间戏剧艺术正式进入广西后,在八桂大地上落地生根,并将彩调、壮剧等剧种的表演元素融入其中,铸就成如今的广西木偶戏。

广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小芳。陶洁 摄

陈小芳是广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14岁拜师学艺在广东加入剧团开始学习木偶戏表演。1956年,一支来自广东的演出队伍——广东省龙川县剧团来广西巡演,一年的巡演时间里为广西百姓的娱乐生活注入了新鲜空气,受到广泛欢迎。巡演结束后,他们被邀请留在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木偶剧团就此成立。

广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小芳(左一)在向剧团演员讲解提线木偶戏的动作要领。陶洁 摄

广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小芳,彼时正值青春年华,也跟随师父扎根广西直至今日,已有六十余年。从见证和参与广西木偶剧团的建立,再到培养一代代新的木偶戏演员,她把一生的大部分年华献给了她热爱的木偶戏表演事业。

陈小芳(左)在指导剧团演员提线木偶戏的表演动作。陶洁 摄

广西木偶戏以传统提线木偶戏、仗头木偶戏为主,随后发展出软体木偶戏、铁支木偶戏等新的表演形式。

经典提线木偶剧目《钟馗》。陶洁 摄

提线木偶戏是流传最久的木偶戏表演剧种之一,通常由一人或两人通过吊线来操控木偶,表演者一手提起勾板,一手控线,通过梳线、勾线、提线、穿线等技法操纵木偶进行表演。

钟馗性格豪爽、动作粗犷,表演者需要通过吊线来表现如持剑这样的高难度动作,需要对操纵力度有精准的把控。陶洁 摄

陈小芳说:“提线木偶是间接的艺术,因为线条是软的,通过线条呈现动作,比人直接表演要多一个动作转化的步骤,所以它讲究操纵的力度。”

手上操纵、脚步移动、嘴上唱演,尤为考究人与偶的相互配合。林宝利 摄

与提线木偶相比,仗头木偶的表演更为“直接”,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又被称为“举偶”。

杖头木偶戏中的花旦角色。陶洁 摄

杖头木偶戏主要有两个步骤:首先由操纵者演绎剧目人物的形体动作、对白唱段、步伐调度等;同时,操纵者需要操控木偶,右手持木偶头部主干,操纵头、眼、嘴、耳和身体,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虚握成一个锥形,将两根控制木偶双手的侧杆(又叫扦)握在里面,拇指和食指捻动扦杆,通过“举杆、捻扦、穿扦”完成各种动作。

剧团演员在练习操纵杖头木偶的刘三姐。陶洁 摄

除了传统的表演元素外,广西木偶戏融合了壮剧、民间小调、山歌等壮乡传统民间艺术,将经典故事重新演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杖头木偶戏经典剧目《楼台会》,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陶洁 摄

以传统仗头木偶表演片段《楼台会》为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千古爱情佳话融入了壮剧编排,木偶表演与北路壮剧独具特点的十字步掏花点步转、三穿花、男生前点步、小垫步相结合,展现出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楼台会”。

此外,广西木偶剧团还在传统仗头木偶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展出了软体木偶戏、铁枝木偶戏。软体木偶以木头作为骨骼躯干,再用密度海绵进行包裹和塑形整体,真实感更强,体态更柔软;而铁枝木偶增加了木偶的操控杆数,通常一只木偶身上会有七根铁支。结构的改进也让木偶操纵更灵活,从而丰富了木偶的表演形式,更具观赏性。

木偶芭蕾舞剧《小美人鱼》首创使用软体木偶。广西木偶剧团 供图

“人偶合一”的表演灵魂是广西木偶戏的重要特征。在木偶戏中,演员并不是直接进行表演,而是通过木偶来传达角色的感情,因此,人与偶的配合是演出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广西木偶剧团的演员们每天需要进行基本功训练。陶洁 摄

广西木偶剧团演员队队长田园介绍道,为呈现更自然的木偶表演,每位木偶戏演员的训练主要包括“声、形、台、表”四方面。

剧团演员需坚持每天持偶训练,有助于保持肌肉记忆。陶洁 摄

声指对白唱段,演员在演出时需要自己给木偶实时配音,并完成唱段,这对于演员的体力有较高的要求。形指形体、步伐等基本功,在没有演出的日子里,演员仍需要坚持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的基本功训练,保持“肌肉记忆”。

广西木偶剧团演员队队长田园在进行形体基本功训练。陶洁 摄

台指台风,演员站在舞台上时,就必须要把自己完全带入到角色之中,想象自己就是木偶。表主要指木偶的操纵,在声、形、风的基础上,最终的呈现还是需要以手表意,用灵活的双手呈现出角色的一颦一笑、举手抬足,把想传达的情绪均凝聚在木偶之中。

表演演员赋予了木偶活的灵魂,让其能够栩栩如生的与观众见面;但在聚光灯的舞台外,还有一群匠人,首先赋予了木偶基本形态,制作出了木偶的躯体。躯体与灵魂的结合,才是完整而丰满的广西木偶戏。

退休木偶制作师陈泓达在给木偶模型化妆。陶洁 摄

走进广西木偶剧团的舞美创作部,退休木偶制作师陈泓达正专心致志地给一个孩童木偶的头部模型上妆。因其木偶制作手艺精湛,加之目前剧团内关于木偶制作方面的专业师傅很少,陈师傅退休后返聘又回到剧团创作部工作,常常专注着一工作起来就是一天,剧团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陈师傅。

木偶的上妆需要贴合角色定位,反映出角色的性格。陶洁 摄

“在创作木偶时,需要将其真正当成一个人来考虑,脸型、五官、妆容等都需要符合角色定位和性格。”陈师傅介绍木偶的外形制作时说道。

如制作一个七八岁孩童的人偶,要符合他的年龄段的外貌特征,如脸颊婴儿肥、眉毛短、中庭距离近、脑袋比较大等,只有抓住不同任务的形象特点,做出来的人偶效果才是活着的、贴合现实的。

木偶的手部模型半成品。陶洁 摄

一块块木块、泥塑、细铁丝......看似普通的零部件在木偶制作匠人们的手中变成了各式精良的机关,被设置在木偶的手臂及躯干等地方,让木偶有了能“动”的活筋骨。

木偶制作师将木偶的手指拆解成一节节关节,再通过设置机关,使每一节手指都能够活动,增加木偶的灵动性。陶洁 摄

广西木偶剧团在继承了传统仗头木偶、提线木偶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一是发展出抛扦、抖扦、反抛、反抖等创新技法;二是与儿童剧等创新表演形式结合。

在这里的木偶戏的表演者、制作者们,更是木偶戏的守护者,他们在传承守护的基础上让广西木偶戏焕发新的光彩。

— 完 —

关于爱上非遗

《爱上非遗》系列是广西日报-广西云倾力推出的“广西非遗传承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望用自己的笔触和视角,将那些植根于壮美广西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深融于壮乡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印记真诚呈现。由此,汇聚起涵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涓涓细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非遗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受益者。

采访线索征询

《爱上非遗》系列旨在宣传广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全方面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我们向全区征集采访线索,如果您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或您的身边有非遗传承的典型故事,欢迎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通过采访、活动展示等方式,传播非遗传承保护事迹,让非遗“活”起来。

线索提供方式:

原标题:《爱上非遗㊲:刻木机关造为偶 提线执杖皆成戏》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