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欢&郭再萍Adv. Sci.综述:基于润湿性调控制备锂金属复合负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锂金属的熔点高还是低 叶欢&郭再萍Adv. Sci.综述:基于润湿性调控制备锂金属复合负极

叶欢&郭再萍Adv. Sci.综述:基于润湿性调控制备锂金属复合负极

2024-01-25 06: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1. 表面能及表面张力图示

如图1a所示,表面能的定义将为单位面积内的内部粒子移动至表面所需要的能量。由于大多数金属有着稳定的金属-金属键,因此其表面能通常较高。液态金属的高表面张力迫使其在材料表面呈球状,难以在基质中分散。由于表面张力与内部相邻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成正比,降低金属键键能便可以提高物质的表面润湿性。大多数金属的原子间距在高温下会扩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促进了粒子由内部向表面的跃迁(图1b)。因此提高温度可以有效地改善熔融锂金属的润湿性。温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如表达式1所示:

其中ϒT为温度T下的表面张力,ϒm为熔点下Tm的表面张力。

杂原子掺杂是另一种调控熔融金属润湿性的便捷方法,这是由于杂原子与Li原子之间的键能要小于Li金属键键能,引入痕量的杂原子可以减小内部原子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图1c)。

1.2. 拉普拉斯压力

由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引起的拉普拉斯压力(ΔP)是另一项可以改变熔融锂金属润湿性的驱动力。拉普拉斯压力(ΔP)与毛细作用半径(r)及液态Li的表面张力(s)的关系如表达式2所示:

由该表达式可以看出,半径r越小,拉普拉斯压力越大,因而纳米通道通常会具有更大的毛细压力。

2. 常规电解液中的复合锂金属负极

锂金属的润湿性指的是处于熔点下(180.5℃),具有低表面张力的熔融锂液滴在基底上的铺展能力。基于前文提及的机理,提高温度和杂原子掺杂是两种改善锂金属润湿性的有效手段。

2.1. 锂金属液滴的特性

图2. 温度对锂金属润湿性的影响及应用

Cui及合作者在6种超疏锂的基底(不锈钢、钛、钼、镍、氟化锂和碳箔)上研究不同温度下液态锂金属的润湿性。结果表明,液态锂金属与基底的接触角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2a所示,在215℃下,6种基底的疏锂性相近,其接触角均大于120°。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基底将由疏锂性向亲锂性发生转变。Zhang等人在400℃下实现了熔融锂金属向超疏锂镍箔的灌注(图2b)。尽管这类研究为构筑稳定锂金属负极提供了简单高效的制备思路,但锂金属的高反应活性和低闪点的有机溶剂在高温下仍存在不少隐患。

图3. 锂金属掺杂的研究

此外,基于形成Li-X(X表示杂原子)混合物的合金策略也有着诸多进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能否自发形成Li-X合金可通过反应吉布斯自由能ΔG的正负进行判断(图3a)。表中ΔrG为负值对应的元素更倾向与Li形成合金,从而提高熔融锂金属的润湿性。Hu及合作者研究了不同掺杂浓度的Li-Sn合金的润湿性,如图3b所示,随着Sn掺杂量的提高,Li-Sn合金在Al基底上的铺展性随之提升。然而通过掺杂手段改善锂金属润湿性也有着不少弊端,为了提高润湿性通常需要引入较多的掺杂剂,这会使得锂金属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打折扣。因此探索廉价元素的痕量掺杂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如何权衡掺杂带来的润湿性提升与能量密度损失也是研究人员面临的一大挑战。

2.2. 基底特性

2.2.1 表面微/纳米结构

调控集流体的表面微/纳米结构同样是提高锂金属润湿性的有效措施。微/纳米通道可以提供充足的毛细压力驱使液体由底部转移至顶部。因而有着垂直微/纳米通道或裂缝构造的集流体是熔融锂金属的良好载体。

图4. 以碳纤维材料作为基底搭载锂金属

碳纤维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质轻及自支撑等特性,是极具前景的储能器件材料。但常规的碳纤维材料与Li的亲和性极差,无法直接作为载体与Li进行复合。Lee等人在500℃下制备出具有众多纳米裂痕结构的碳纤维材料,大量纳米裂缝带来的巨大毛细力使得熔融锂金属可以快速地进入碳纤维支架中(如图4a)。Cao等人报道了无需支架的多孔Li/Na–Ti3C2TX–rGO薄膜,可在10s内完成熔融锂金属的灌注过程(图4d)。综上,调控载体基质的微观结构被证实是一种改善锂金属润湿性的有效手段,但表面改性的技术通常需要涉及复杂、耗时且昂贵的激光烧蚀、磁控溅射和高温处理等。此外,目前对润湿性机理的研究大多归结于微/纳米通道的毛细作用,其更深层次的机理仍有待发掘探讨。

图5. 碳基材料的表面调控

2.2.2 表面组成

通过调控碳基材料固有的表面特性可以对材料的润湿性进行合理改善。如图5a所示,Guo及合作者报道了将锂预沉积在碳主体上的纳米材料,其中碳材料由带负电的排列成球形的弯曲石墨片层组成,该方法通过增强碳材料表面的电负性保证了C与Li+间稳定的键合作用。Zhang及合作者利用DFT证实经过N和P掺杂的碳材料可以显著提高与Li的结合能并改善碳纤维的润湿性(图5c)。锂金属的润湿性与基底的表面组成高度相关,人为引入官能团或掺杂其他元素是目前改善锂金属润湿性的主流方法。一些本身带有官能位点(如MXenes)及生物聚合物材料将是制备低成本改性碳材料的首选前驱体。

2.2.3 表面包覆

图6. 表面包覆研究

相较于直接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材料的表面包覆同样可以改善润湿性。表面包覆所需的温度更为温和,操作更为安全且通常只需极少量的添加剂。Cui及合作者报道经过ZnO修饰的聚酰亚胺材料对液态锂金属有着优异的吸附能力(图6a)。内部排列着整齐通道且多孔的碳化木材料同样可以和液态锂金属进行良好的结合,在纳米ZnO薄层修饰后,碳化木可以搭载液态锂金属形成Li/C复合负极材料(图6b)。目前,表面包覆手段仍严重受限于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合金化/去合金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收缩对于表面包覆层而言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因此实现包覆层与基质间紧密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包覆手段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3. 全固态电池中的复合锂金属负极

相较于有机电解液,固态电解质(SSE)有着更宽的电化学窗口(0-5V),更优异的热稳定性,更高的机械强度及不易燃特性。常见的固态电解质包括聚合物电解质,聚合物-无机复合电解质及无机电解质等。其中,无机电解质有着更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和极高的杨氏模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锂金属电池的安全性。

3.1. 缓冲层的引入

图7. 界面缓冲层对性能的改善

如图7a所示,当锂金属与固体电解质(SSE)直接组装成对称电池时,Li与SSE固-固界面间的适配性极差,造成极大的界面阻抗,不可控的锂枝晶生长及容量的迅速衰减。在电解质与电极间加入Cu缓冲层后,阻抗可降至之前的十分之一(如图7b),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避免造成内部短路(如图7c)。

3.2. 熔融锂金属的掺杂

图8. 锂金属掺杂研究

在熔融锂金属中掺杂其他元素同样可以在固态电解质体系中起到改善润湿性的作用。如图8a及8b所示,Li和Mg/Na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形成合金,并显著改善熔融态锂金属在固态电解质表面的铺展性。除了掺杂金属元素外,Li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复合材料也大有可为。Li与C3N4形成的复合物能牢固地与SSE进行结合从,而大大降低界面阻抗,建立快速的离子转移通道。

3.2. 固态电解质(SSEs)的包覆研究

图9. SSEs的包覆效应

在固态电解质表面引入包覆层被证实是另一种改善锂金属润湿性的有效方法,ZnO, Al2 O3 , C, Si, Al等材料均可以包覆于固态电解质表面使其由疏锂特性转变为亲锂特性。如图9a所示,Al2 O3 的包覆改善了石榴石状电解质的润湿性,使得熔融金属锂和固态电解质能够紧密接触,并减轻了循环过程中表面出现的裂痕(图9b),使得对称电池在长循环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电压极化(图9d)。此外,由Cu3 N包覆的电解质不仅展现出优异的离子电导率,分散度良好的纳米Cu颗粒还能促使锂的沉积更为均匀(图9e),从而使对称电池稳定循环1000 h(图9h, i)。

图10. 富锂合金及混杂微量聚合物电解质研究

由于金属锂负极在长循环过程中不断经历体积膨胀/收缩过程,导致电极材料与固态电解质失去电接触,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单一地提高材料润湿性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Hu及合作者提出将锂箔电极替换为富锂合金(如Li-Mg合金)可以有效抑制材料体积膨胀并保证两相界面稳定接触(图10a)。由于锂离子在固相中传输速率较慢,往往伴随着电压极化及容量衰减,因此在体系中加入少量液体或凝胶电解液可以弥补这些缺陷。Cui等人将含有LiTFSI锂盐的聚乙烯凝胶(PEG)注入层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主体中制备出Li复合电极。黏性低分子量的PEG可以增加电极片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电极材料的润湿性,提高电池循环性能(图10d)。

总结展望

近年来,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如火如荼,研究人员臻于至善,力求兼顾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以热灌注的方式将熔融金属锂封装于亲锂主体中被证实是行之有效且极具应用前景的主流策略。本综述从金属锂的润湿性出发,基于表面张力及毛细压力两大固有特性阐释了改善润湿性的主要机理。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升高温度和杂原子掺杂可以显著提高金属锂在基底上的铺展性,从而实现电极与电解质间的紧密接触。此外,缓冲层的引入,主体材料的包覆及聚合物电解质的微量掺杂等方法都卓有成效。然而,对于润湿性的机理更深入研究、对于主体基质材料的选择及更简便、低成本制备方法如电场诱导技术的探索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在对机理深入理解及制备表征技术不断革新的基础上,安全稳定兼具高能量密度的锂电池的全面应用指日可待。

文献信息

文献链接:

华算科技专注理论计算模拟服务,具有超强的技术实力和专业性。是唯一同时 拥有VASP、Materials Studio、Gaussian商业版权及其计算服务资质和 海外高层次 全职技术团队的正规机构 !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蒙特卡罗等方法相结合,对电池、催化、纳米材料、生物医药等进行多尺度设计与模拟,专注为海内外催化、纳米及能源领域科研人员提供材料计算模拟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客户群体:已为清华、北大、天大、北理、北航、西交、华工、同济、复旦以及中科院各大院所等百余个高校院所提供超过1000个解决方案。

点击阅读原文,提交计算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