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理财经理的基本素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银行客户kyc表格 论一个理财经理的基本素养

论一个理财经理的基本素养

2023-12-01 16: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把KYC放在理财经理基本素养的第一位,就是因为这个动作有太多的艺术性成分在里面。把KYC当做一个必须完成的作业,拿着表格或者pad让客户去填写;还是在下午茶的谈笑风生间和客户准确交换看法?我以为一定是后者的效果更好,生硬的KYC会遭到客户的抵触,并不能获得最真实最深入的信息。好的理财经理是艺术家,不仅仅是资产配置的艺术家,更应该是谈话的艺术家。

02

理财经理要努力建设与符合自身特质的风格特点

既然沟通能力是一门艺术或者是一种天赋,那么大多数对此平庸的凡人(笔者也在其中),是不是应该就此告别这个行业呢?当然不是,一方面财富管理机构应该致力于通过各种信息交互(大金融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标准化流程来帮助理财经理做好KYC;另一方面理财经理在天赋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寻找出路,立足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套路。

笔者曾在银行的支行担任过理财经理的工作,支行层面的贵宾客户以公募基金、保险和银行理财的配置为核心,保险是重点。看到支行新来的小朋友和客户聊得风生水起、频频保险出单,却发现不善言谈的我毫无话题,完全无法有效的切入,产品销售自然也无从谈起。一番煎熬后我突然明白了,对于我来说,必须要依据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自己做了一个“简陋”的投资理财建议模板,每次以“出方案”为名义,给客户系统性的讲讲投资理财,把保险(当时的主流是趸交万能险)作为其中的固定收益产品进行搭售,通过剥离保险的特征来通过专业资产配置卖产品,看似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办法总比问题多,这是理财经理始终需要铭记的,在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客户,但你要做的,就是形成适合自己的、基于自身优势的、长期稳定的风格特点。如果你是感性的,就要发挥感性的特点,去影响和推动你的客户;如果你不感性,那你要做好专业,让客户认可你的专业,形成对你的黏性。

站在中后台的角度去看理财经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理财经理和他的客户会很像。仔细想想看,理财经理和客户在较长的时间里本身就在不断地选择和被选择,同类型的人会更容易走到一起,更容易形成信赖感和碰出火花。

理财经理可以长得不美,但一定要整洁干净为人大方;可以不够聪明,但一定要朴实认真让人信赖;可以偶尔毛躁,但一定要有行动力与热情。我以为世无完人,对于自身的不完美,我们总有机会转化为亮点,理财经理的工作看似对外,但实则是对内。修炼好自己,形成自己的特质与风格,“我若盛开,清风自来”。

03

关于理财经理的“博”与“专”

理财经理是否应该要具有专业性?这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话题,有人告诉我“理财经理应该是半个投资顾问(IC)”,专业性必须要好好打造,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在理财经理中有很多“异类”值得我们关注。笔者见过可以和陌生的客户兴高采烈聊一个下午的神人,通过爱与责任的观点直接切入保障与传承,完成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最可气的是她都不知道所在机构的货架上有什么对应的产品,还需要同事过来最后协助完成签单。

当我工作时间越长,对理财经理的宽容度越高,我以为理财经理应该是一个丰富的人,是一个容易让客户感兴趣、让客户喜欢的人,这种丰富是应该不仅仅限于理财市场的专业性。从机构的顶层设计来看,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建立一支风格多元化的理财经理队伍,才能吸引各种不同风格的客户;我们应该包容理财经理的专业性不足,甚至应该通过制度、系统的建设来弥补他们的短板,比如建立纯粹而精干的投资顾问团队(IC),当理财经理需要专业性的时候,可以随时应用“拿来主义”。

在宽容之下,并不意味着理财经理就可以浑身轻松,理财经理应该是一个博采众长的人,应该在很多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与看法,你可以对资本市场了解不多,但你可能应该喜好旅游,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能够分享自己定制线路的经验;你也许应该热爱厨艺与生活,对风水有所研究,或者在子女教育上有所思考。从这个角度看,理财经理更应该是一个“杂家”,具有广泛的涉猎,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才能和客户有着更好的互动。

04

做金融行业的“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

金融本质上是一项和风险打交道的行业,作为金融产品的销售亦不例外,只不过过去十年丰沛的流动性和制度红利,让我们淡化了对于风险的认知。在最近两年的时间里,伴随着流动性趋紧,风险不断暴露,裸泳的机构开始显现,之前坐拥行业红利的理财经理,也变得越发不淡定起来。

客户就是理财经理职业生命的根本,有些人选择快速变现,有些人选择慢慢为之,但前提都是“不伤害客户利益”。我的一个前领导曾经说过“境内财富管理不成熟,投资人没有自己的风险判断和承担能力”,这话不错,在传统简单粗暴的销售模式下,在刚性兑付的大背景下,一旦产品出现延期或暴雷,理财经理的根本就遭到了动摇。

兑付压力并不是偶然现象,我周围也有很多原本优秀的理财经理遭到了各种压力,在面对重压之下,理财经理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自怨自艾,沉浸在失败的气息中无法调整;有些人则努力的开始新生活,一天六访去拜访新客户,晚上和周末还在继续同老客户沟通做好善后,工作饱和充满正能量。

笔者以为不同的选择背后其实是理财经理心态的调整,在过去过于舒服的环境中,部分理财经理失去了再奋斗的勇气与能力,更失去了从零干起的决心。在这里,愚以为理财经理不管干得多好,都应该掌握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学会再次开始,放低心态,从头再来。在这未来依然有广阔空间的财富管理市场中,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但就如同灌篮高手里那句经典台词“如果现在就放弃的话,比赛就提前结束了”一样,理财经理如果不能调整心态,在工作依然放不下身段、贡高自慢,那么其在财富管理的生涯怕是就要结束了。

05

做时间的好朋友

笔者在私人银行担任投资顾问期间,和一位资深理财经理聊天,他自信满满的告诉我“不管是哪个客户,我当他的理财经理五年,我让他买什么就什么”。这话初听下来有点糙,但却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时间会改变理财经理与客户的关系,时间会创造黏性。但站在财富管理机构的角度看,没有一个机构会愿意为一个优秀理财经理的诞生去等待五年,我们所能做的是,创造各种方案、服务模式、增值活动去加速这种关系的生成和稳定。

对于理财经理而言,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因为市场在变、客户在变,之前做不动的客户可能就突然有了商机;而原来持续零资产的客户也许某一天就成了你最大的客户。笔者见过一位从业很早的理财经理,按照银行的规定他维护的客户数早已达到上限,但他始终把一个资产只有几百万的低创利客户放在系统中,几年后意外得知这个客户把家里的矿卖掉,回笼了几亿现金。这个案例说明这位理财经理具有很好的KYC能力,了解了客户的资产布局,另一方面说明他很会等待,很有耐心,善于和时间做朋友,能够坚持到花开的那一天。

很多理财经理迫于业绩压力,导致其维护客户模式趋于短期化,能够创收的客户就曲意迎合,不能即刻带来收益的客户就匆匆换走。在某种程度上,我理解理财经理的无奈;但我却固执的认为,财富管理是一件可以做一辈子的工作,客户之于理财经理可能是一辈子的朋友。如果我们希望把财富管理当做一件长期性的工作,或者是一个有意思的事业来做,那理财经理就必须要改变对于客户的观念,把客户的维护放在一个更长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反过来说,时间也是一块试金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果理财经理的行为模式过于短期化,同客户的真实需求长期偏离,我相信客户也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

06

理财经理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取向

笔者去年重操旧业,一位小兄弟问我“我发现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卖卖卖,我觉得这个工作没意思”,这其实是理财经理队伍中非常普遍的一个困惑,在这个困惑的驱动下,有些人试图转型资产管理,有些人开始独立操办家族办公室,还有些人试图以买方投顾的视角来改善工作方式。以我现在不太成熟的视角来看,目前受到与自身能力、市场格局的限制,这些创新还没有人能够成功,对这个困惑的解答依然迫在眉睫。

我以为境内的财富管理本质是销售文化,但销售并不意味着没有灵魂,任何行当都存在背后的“道”,销售也一样。愚以为,财富管理机构应该基于其自身机构的特性,和企业文化,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发展阶段的价值观。比如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可以把自己定义为产品优选平台,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客户寻求最好的资产进行配置,这是符合其自身定位的;在比如信托公司可以把自己的定位为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和保全,既帮客户赚钱,又帮助客户做保全和传承,信托所能提供的功能性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这些既是产品或者是平台的特性,也是财富管理机构的利基,更是理财经理工作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这些内涵是财富管理机构需要梳理的,作为个体,也是理财经理自身需要深度挖掘的,理财经理只有搞清楚这些,才能在每一次面对客户的过程中做到问心无愧。

几年前P2P横行财富管理市场,明眼人都知道这阵风过后必然一地鸡毛,但在P2P的高收益面前,又有多少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经理在认真规劝自己的客户?又有多少理财经理怀着“我拉着客户配置了某某产品而没有去买P2P就是积德”的心态去与大势抗争?笔者以为财富管理的从业者中,顺势的多;在这个行当中,很多理财经理把挣钱和完成任务当成第一要义,愿意逆水行舟的人太少,我想大概是因为并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罢了。

07

写在最后

在这两篇文章中,我试图摈弃那些信托经理和理财经理身上共性的东西来长篇大论,比如工作认真、勤于学习、高情商等等,这些特质不仅仅是金融行业从业者所必须的基础要求,放之其他行业而皆如此。我更希望通过自己在资管和财富几段经历的回忆浓缩,切出一些有意思的小片段,整理分享给大家,这样的形式也许不够系统,但他会更加生动、更容易产生共鸣。

就如同一开始所说的,描述优秀理财经理的特征要比刻画信托经理难多了,不同的客户造就了不同的理财经理,那么多差异极大的个体让这个群体变得生动有趣,也不那么刻板。我想,这大概就是财富管理行业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气质打造自己的发展,只要用心。而这也是这个行业更有技术含量的主要原因,财富管理机构在保留每个优秀个体的个性下,如何求同存异,以接近标准化的方式去复制管理海量的团队,日常管理、客户开拓、销售标准化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统一要求,这无疑是具有很大难度的事情。

在经济新常态和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在经历着新一轮的重塑,以货币宽松和政策红利为特征的金融格局在发生在变化,财富管理在其中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变得如此之大。空间大、难度大、挑战大、成长也大,这是我对财富管理行业的长期性判断,作为金融机构财富管理部门的一员,也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可以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丰富这个行业的内涵,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让他变得更好。

来源:温和的强硬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