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教学法在我国民族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铃木真一教学法 铃木教学法在我国民族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铃木教学法在我国民族器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3-08-20 1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应用.pdf

张丽艳

摘 要:中国民乐体系中的乐器品种众多,可谓吹拉弹打应有尽有。作为弓弦乐器类的二胡,起源于唐宋时期,那时称为奚琴、嵇琴、胡琴。胡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进入宫廷,成为民乐历史上既具有独奏效果又兼具合奏、伴奏功能的乐器,近代称之为二胡。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我国音乐教育体系长期以来以西乐为主导的格局逐渐开始变化,民乐在教育体系中也开始走上复兴之路,成为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二胡教学进入一个全面改革和发展的时期。

关键词:铃木教学法;民乐教学;二胡教学;应用

0 前言

铃木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早教专家。他致力于幼儿音乐早教的研究,所独创的小提琴演奏法,以其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被世界范围的人们所认同和推广;他开创的教学体系的柔性教学模式,也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其它音乐教学领域中,成为公认的适合儿童学习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我国民乐复兴离不开教学体系,其中兴趣培养是关键,也是民乐教学成效的基础环节,因此,我国民乐需要全借鉴和吸收铃木教学法的优点。本文以二胡教学为例,综合我国教育的现状,探索铃木教学法的适应性。

1 铃木教学法概述

1.1 内容

铃木镇一是著名的音乐演奏家,其独创的以开发儿童潜能和才能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倡导母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重视氛围培养、能力培养的教学路径,为儿童音乐学习开创了先驱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主要体现为:

(1)激励:激励来自于两方面。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師对儿童的进步和积极表现及时发现并予以明确的正面激励,形成具有导向性的指引。其次是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主动学习行为和音乐意识,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孩子勇敢地表现自己。

(2)模仿:低龄儿童正处于模仿的敏感阶段,铃木教学强调要在教学中融入自己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部理解、对孩子的热忱和爱,既要有专业能力,又要有耐心。在教学中表达对儿童的关爱、对音乐的感悟,让儿童置身于一流的音乐氛围中,聆听专业级的演奏、接受优质教学、感知来自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其模仿的兴趣和能力。

(3)沉浸:铃木教学注重环境对儿童音乐辨识能力培养的影响,提倡母语模式教学,即让儿童的生活场景以音乐为背景,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能处于音乐熏陶中,久而久之,就能形成良好的音乐辨识能力和感知力,建立起初步的乐曲印象,为进一步地学习旋律和节奏以及演奏创造条件。

(4)重复:反复听一首曲子、练习一项技能或者反复弹奏一段乐曲,是铃木教学法的要点之一。重复倾听、重复练习是必要的强化过程,也是创新的起点。这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儿童掌握音乐的基本功,培养耐心,同时在重复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5)完善:铃木教学在儿童学习音乐方面提出了家长同学同练的要求,这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完善;此外,在课时安排上,突出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照精神,集体课上注重合奏效果,个别课上针对每个人的长短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消除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性。

1.2 理念

铃木教学法在理念上注重兴趣培养,重视幼儿的学习能力;认为学习是一种本能、一种天性,儿童的学习能力与教育的引导方式、培养方式有关。

(1)兴趣培养主导学习。铃木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注意对儿童的兴趣培养和发掘,以无痕式的引导方法,规范儿童的认知体系,在耳濡目染中使其形成固定的兴趣爱好,并且顺利将兴趣爱好转化为求知兴趣。这也是家长和教师双方达成的共识,是对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合力效果。

(2)环境造就才能。学习是一种本能,然而才能却是需要培养的,所谓天才其实是在兴趣和环境造就下的重点培养。铃木教学强调环境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好的环境会产出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对于音乐学习,音乐场景的熏陶和沉浸必不可少,类似于母语式的音乐语境有利于儿童较顺利地学习音乐。

(3)能力需要长期的练习。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音乐能力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演奏所需的技艺,还是鉴赏所需的审美能力,都需要长期、重复的练习和培养;在不断强化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实现能力的转化,并最终表现为个人修养层次的综合素质的增强。

(4)教育既是教,又是育。“教”是以教学的方式进行人才培育,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等有关;育的内容相对深入,既是能力的培育,又是素质的培育,还包括学习期的习惯养成、艺术气质养成等。

2 二胡的教学现状

2.1 教材设计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二胡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在教材设计上表现出了较多的不适应性。首先,教材的主体内容比较陈旧,一套教材一用就是数年,与时代要求不符;使用年限过长的教材,容易出现二胡演奏中不断涌现出的新技巧、新作品更新不畅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下滑。其次,由于二胡教材的编辑者多是二胡的创作者和演奏者。在编辑过程中,他们自觉偏向于曲目收集、曲目练习和曲目欣赏,并将其作为主要内容,所涉及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则相对偏少,降低了教材的应用性。最后,教材在曲目的选择上脱离了学习者的实际年龄特点,曲目总体偏重技巧性的演奏,对基本功训练的目标设置不够明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层次安排不明显,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法比较老化

与铃木教学法的因材施教不同,传统的二胡教学采用集中教学的方式较多,特别是正规学校以课堂为主体的大课式教学成为其常规的教学方式。大课教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受教对象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对于基础不同、艺术理解能力不同水平的群体,放在同一个教学体系里,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学习,导致学习效果表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久而久之,基础能力较差的受教对象会影响整个课时的进度,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大课时的常规教学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用在讲解和分析上的时间较长;而对于专业性的演奏以及艺术处理形式、个性化的演奏要求以及个人学习需求,表现出的关注力度不够,所培养出来的二胡人才缺乏个性特征。

2.3 教学形式需改进

在目前的二胡教学中,专业课教学还是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说教,在实际演练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技巧和技能的提升较慢。特别是在大课教学中,常以合奏的形式进行集体演练,使得一些知识基本功不扎实、基本知识消化不透彻的受教个体,在集体活动中抱以蒙混过关的心理,其主动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精神未被激发出来。

2.4 艺术实践的途径狭窄

我国目前的二胡教学体系,包括学校的常规教育和民间组织的艺术培训班。从常规的教育体系来看,学校教育的受教对象参与练习的时间较长,接受的教育较为正统,但整体表现出演奏实践不足的特点;特别是参与大型、专业的二胡演出机会不多,偶尔的大型活动,也多是以选拔的方式从所有对象中择优选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与表演实践的机会几乎为零。从民间的艺术培训班方面来看,受教者参与实践的机会相对多一点,但是由于其整体表演水平、规模以及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较低,对受教者而言,依旧未能真正接触到高品质的艺术熏陶,艺术实践的目的也未能达到。

3 铃木教学方法的应用

3.1 教材的修订与编辑

铃木教学法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专业化程度。如果要把其进行儿童早教的方法应用在大众化的二胡教学上,就需要充分吸收其在制定教材过程中,对受教者的年龄层次和心理特点透彻研究的优点。我国在二胡教学的教材编制上应當以此为借鉴点,进行教材体系的全面改革和更新;结合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发展规律,从适用性、针对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编选二胡教材,选取示范曲目。同时,要重视对教材的利用,使教材成为二胡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兴趣发掘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推动力。此外,在曲目选取以及理论知识的布局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表现力度、技巧难度以及曲目的知名度、代表性等进行有效的整合,以阶梯式的教学层层递进,增加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使民乐教学充分融合铃木教学法;重视兴趣培养、能力培养,以推动民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3.2 注重氛围熏陶

在铃木镇一的音乐教学中,家庭和学校是两个关键的场景。铃木要求儿童进行音乐学习时,家里和学校要相互协助,营造母语式的教学氛围,使儿童在反复聆听中学习音乐语言,进入音乐语境,从而形成初步的音乐语感和审美意向。二胡教学可以在课前环节播放名曲的方式导入课堂;通过教师示范名曲演奏,进行乐曲情感分析,进入教学主体环节;课后布置听曲任务,让受教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二胡的音乐语境,突出铃木教学的重复机制,从而使受教对象产生主动聆听、主动感知和练习的动力。

3.3 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是情感表达的载体。铃木教学法中的情感教育,包含音乐主体的情感体验以及教与习之间的情感纽带建立。在二胡教学应用中,首先,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与曲目创作相关的文史知识、艺术手法,并通过合适的教学媒介,将艺术分析、情感分析传递给受教对象,并启发受教对象的情感联想、艺术想象,从而升华二胡乐曲的艺术底蕴,体现出铃木教学法中的自我完善功能。其次,要想建立教与习的情感纽带,就需要教师设身处地地为受教者考虑,充分理解受教者在学习中的困境和难点,关注受教者的心理状态和年龄特点,以鼓励和正面激励的方式为主,使受教者感受到爱和认可。

3.4 开辟实践途径

音乐教学的实践路径主要是演奏和演出,其是对阶段性训练和学习的总结和完善过程。在常规的二胡教学中,学校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汇报演出,保证每个受教者都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汇报演出可以是独奏、合奏和伴奏等多种形式,通过集中化的排练、针对性的练习,使受教者在准备中充分调动重复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个人技能的快速提升。民间的二胡培训团队,可以联合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高品质的音乐会,邀请二胡演奏名家与学员一起登台演出,使每个学员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名家的指点,接受高水准的艺术熏陶,从而提升自身演奏二胡的水平,激发个人树立有志于二胡学习、传承和发扬的艺术理想,更接近民乐教学的艺术目标。

4 结语

铃木教学法虽然是针对儿童早教而研发的教育体系,但是其主体内容和理念所蕴含的先进性和通用性对民乐教育领域同样适用,特别是二胡教学中,铃木教学法对我国传统教学是一种启迪。我国的民乐要复兴、二胡教学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需要教师全面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精髓,并吸取其中优势和长处为自己所用,对学生进行教学。铃木教学法与二胡教学的结合,推动了二胡教学的全面改革,实现了二胡教学的质变,同时也为民乐教学、民乐发展和民乐复兴提供了先驱路径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莉娜.铃木镇一学前音乐教学法研究与应用——铃木镇一学前音乐教学法综述[J].音乐天地,2013(04):4-7.

[2] 张明.浅谈二胡教学对铃木教学法的借鉴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07):98-99.

[3] 姜媛媛.论铃木教育法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20.

[4] 张译丹,李文祥.教师和家长在学习二胡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6(02):100-101.

[5] 张玉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现代二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戏剧之家,2016(16):21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