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业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铁路安全的重要性1000字 铁路行业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研究

铁路行业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研究

2023-11-28 1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弘扬工匠精神,使之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战略、行为和意志。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顺应时代要求,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是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一、回溯铁路发展历程,探寻工匠文化基因

  铁路工匠精神的发源。铁路工匠精神是随着中国铁路的艰难起步而生发的。1909年,由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队自主勘测、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秉承着“敬业坚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詹天佑精神,工匠基因也悄然在中国铁路深深扎根。

  铁路工匠精神融入红色革命基因。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于1946年建立,并于当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死机复活”运动,传承铸就的“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也成了铁路最宝贵、最重要的工匠文化基因。

  铁路工匠精神踏着改革春风焕发新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秉承着工匠精神,铁路加快建设发展步伐。1985年,筑路大军发扬“吃苦奉献,争创一流”精神,建成中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铁路;2006年,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修筑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1997年至2007年,在实施的多次铁路提速工程中,实现了铁路最高时速从140公里到250公里的飞跃。

  铁路工匠精神随着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引领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作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京津标准”。随后几年里,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的哈大高铁,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相继开通运营,让中国高铁成了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铁路工匠精神进入新时代迎来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从“四纵四横”高铁网络提前建成运营,到“八纵八横”的有序建设实施,从复兴号的投入运营到350km/h的达速运营,再到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智能铁路的建设实施,在新时代,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和工匠精神的接力传承,中国铁路展现出享誉世界的中国速度、中国智慧、中国创造和中国标准,已然成为领跑世界的“火车头”。

  回顾我国铁路的发展历程,铁路工匠精神始终紧紧相随,工匠文化基因早已沁入骨髓,在铁路改革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已经成为激励铁路人奋力前行的核心动力。

  二、铁路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忠诚担当、兴路强国”的家国情怀。就是带着强烈的爱党、爱国、爱路情怀,将本职岗位作为振兴铁路、报效祖国的大舞台,把个人前途追求与矢志不移的铁路梦、强国梦紧密相连,凝聚起全部智慧力量,勇担时代使命,献身铁路事业,奉献伟大祖国。

  “敬畏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就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时刻保持对安全工作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敬畏感,本着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确保铁路安全作为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与时俱进、突破创新”的“精”业态度。就是时刻以专业的视角、专注的态度,对专业领域始终保持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高度热情,依靠丰富的实践和不懈的探索,不断寻求工作的突破创新,推动一系列工艺革新和技术攻坚,始终走在铁路改革发展前列。

  “严谨细实、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就是始终追求卓越和极致,在铁路运营维护、设备维修保养、产品设计制造上,自觉践行高标准、精细化的工作理念,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把控和标准执行上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注重细节、始终如一”的服务品质。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落实到每天对每个人的服务之中,持之以恒地将简单、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

  “坚守执着、敬业奉献”的道德素养。就是把工作作为事业来追求,心无旁骛,淡泊名利,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心血全部贡献到工作岗位上,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工匠精神传承弘扬的具体做法

  典型引领。历来重视工匠典型的选树和培育,全路每年开展“铁路工匠”“技术能手”“安全功臣”“服务明星”等评选推荐活动。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注重在各个专业领域培育工匠典型,在站车服务、科技创新、坚守传承等领域培育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呼和浩特站孙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呼和浩特焊轨段郭晋龙,坚守山区铁路、连续安全生产70年的福生庄养路工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中国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建立良好的培育机制,在不足2000人的公司中,共培养出4名国家级、20名省部级、39名地厅级劳模、技能大师和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在公司形成了完整的工匠典型梯次结构。

  氛围熏陶。注重营造传承弘扬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持续增进理性认识和感情认同,形成学习践行的高度自觉。北京局集团公司将“报效祖国、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永当先锋”的“毛泽东号”精神确立为企业精神,综合运用融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弘扬,切实将这一工匠文化精神深植心中。西安局集团公司把巴山文化特别是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作为“传家宝”,通过与时俱进的总结、提炼、宣传和渗透,使之成了全路乃至全国的精神富矿和文化品牌。

  政策激励。积极优化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工匠精神引领、工匠人才培育的制度,推动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国铁集团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引导,铁路局集团公司发挥主体作用,细化并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基层站段抓好制度落实,形成了上下贯通、顺畅高效的工匠培育、人才晋升通道,构建了以“铁路工匠”为引领,以首席技师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技能人才队伍。

  平台创新。全面加强培育平台建设和创新,在硬件方面建立了全路综合性、功能完善、引领前沿技术的技能培训基地平台,在软件方面以促使不同类型人才最大化发挥潜能、实现价值为方向,为工匠型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环境和土壤。通过重点支持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职工培养规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导师带徒等平台作用,为培养、造就、选树工匠型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环境支持。

  四、传承弘扬铁路工匠精神的作用和成效

  激发了实现中国梦、铁路梦的宏大力量。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人在工匠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苦干、实干、巧干、拼命干,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铁路行业大力传承和弘扬铁路工匠精神,忠实履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和铁路梦做出更大贡献。

  促进了中国铁路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在工匠精神特别是创新创造精神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铁路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铁路建设、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管理、装备和人才支撑,实现了中国铁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华丽转身,高高树起了中外铁路史上的新标杆。

  锻造了一支过硬的铁路人才队伍。在传承弘扬铁路工匠精神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和选树的制度机制,打造“铁路工匠”“铁路榜样”等工匠文化品牌,使铁路工匠、技术精英、青年人才大量涌现、层出不穷,培养和锻造了一支复合型、创新型、专家型、实干型的过硬人才队伍,为铁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智能铁路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拓展了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铁路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和执着,既是铁路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又是铁路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题中之义。在新时代,铁路工匠精神在不同工种、不同岗位,面对不同任务、不同要求,又具象为“毛泽东号”精神、高速铁路精神、重载铁路精神、高原铁路精神、高寒铁路精神等。这些又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铁路工匠精神和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并将继续伴随着时代进步和铁路改革发展不断结出新的硕果。

  五、思考与启示

  宣传渗透:培育践行工匠精神的思想观念。在对工匠的认识上,要破除神秘感和距离感,转变对工匠型人才“高大全”“多面手”的认识,凡是有一技之长、在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干部职工皆可成为工匠;在对工匠的宣传上,要注重把众多一线工匠的亮点汇聚起来,既全面系统又特色鲜明地把工匠本色展示出来,让干部职工可亲可感,增强人人学习工匠、立志成为工匠的信心和动力。

  齐心协力:整合培育工匠精神的资源力量。围绕工匠精神传承培育,要建立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明确部门职责,落实考核督办制度,将传承弘扬铁路工匠精神植入企业管理体系;要坚持依靠职工群众,把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作为关怀职工、服务职工、助力职工成长成才的务实之举,吸引广大职工自觉主动参与进来、共建共享,使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落实落地。

  注重方式:唤醒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在师傅选择上要重点选择工程师、技师、教师“三师型”人才,让师傅既会研究,又会实践,更要会教授;在师徒“传帮带”中,既要传技能、帮安全、带实操,更要传精神、帮思想、带作风;在师徒关系上,要避免行政指令性方式,注重培养师徒感情,形成长期的、稳定的、更有价值意义的师徒关系。

  植根文化:增强工匠精神的厚重感和文化“软实力”。要把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挖掘各层级、各系统的工匠文化底蕴,增强工匠精神的个性化和厚重感。同时,积极总结铁路工匠精神传承培育的一般规律和实践经验,通过持续的理念渗透、制度激励、素质培育、典型引领和环境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习惯养成,让工匠精神在全路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中国铁路政研会联合课题组 执笔人:孙生会 徐刚 穆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