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1年气象灾害公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铁岭开原天气预警 辽宁省2021年气象灾害公报

辽宁省2021年气象灾害公报

2023-12-28 01: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辽宁省气象局编制了《辽宁省2021年气象灾害公报》《辽宁省2021年气候公报》和《辽宁省2021年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报告》,现予以公告。

2021年影响我省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暴雪、寒潮、高温、大风、冰雹、沙尘等。总体看,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极端性强、复合性明显的特点。

一、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一)暴雨和台风

暴雨次数多。全省共出现19次强降水(17次出现在汛期)。区域性暴雨过程9次,比2020年多1次。年内最早区域性暴雨过程出现在6月2日至3日,最晚出现在10月3日至4日,其中“6·27”“9·20”“10·03”为最强的3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过程最大降雨量分别达291.3毫米(北镇市)、341.5毫米(兴城市徐大堡镇)和263.0毫米(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景区)。6月有4个观测站日降雨量刷新记录,9月有8个观测站月降雨量突破和接近秋季历史极值。

台风影响时间长。2021年受台风影响1次,7月末台风“烟花”北上,影响我省时间长达80个小时,是继2019年台风“利奇马”之后影响我省时间最长的台风,中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台风过程具有影响时间长、累计雨量大、降水性质多变、瞬时风力大的特点。全省平均降雨量为54.9毫米,最大降雨量达163.0毫米(绥中县秋子沟乡大杨树沟村),最大瞬时风力达10级(24.6米/秒,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强降水落区高度重叠。降水多集中在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形成北镇和岫岩两个主要降水落区中心,年降水量分别比常年偏多1.1倍和1.0倍,在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中,岫岩和北镇分别有7次和5次位于强降水中心地带。

(二)暴雪

降雪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创历史纪录。全省共出现大到暴雪5次,比2020年多2次。主要发生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和11月,集中在东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11月7日至9日,出现历史罕见特大暴雪,全省6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降水量41.1毫米,39个站出现特大暴雪,最大降雪量、最大积雪深度均出现在鞍山站,分别为80.3毫米、53厘米。沈阳、鞍山、营口、辽阳和辽西地区降雪量、雪深均超过2007年“3·04”暴雪过程,突破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

(三)寒潮

寒潮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全省共发生寒潮14次,比2020年多1次。寒潮主要影响沈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铁岭和朝阳地区。2月14日至17日,全省出现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6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中54个站达到寒潮标准,其中12个站达到强寒潮、17个站达到特强寒潮,平均过程最大降温幅度14.0℃,最大降温幅度达21.9℃(岫岩),最低气温-21.6℃(灯塔),为冬季最强寒潮过程。

(四)高温

全省出现高温过程2次,与2020年持平。6月11日至13日,朝阳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36.2℃(6月12日)。7月17日至29日,我省出现大范围高温时段,高温中心分布在辽宁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沈阳南部、抚顺大部、本溪大部和辽阳北部地区8个观测站日最高气温超过35℃,7月27日桓仁最高气温达到35.4℃,7月27日至28日,苏家屯、抚顺和凤城连续2天出现35℃以上高温。

(五)大风

全省共出现大风灾害11起,比2020年多5起,主要出现在大连、营口、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地区。9月19日至20日,大连金普新区4个观测站出现10级及以上大风,最大瞬时风力11级(28.9米/秒,大孤山街道大窑湾临港工业区)。

(六)冰雹

全省共出现冰雹灾害11起,比2020年多7起。初雹时间(6月19日)和终雹时间(10月3日)分别比2020年偏晚23天和28天。冰雹主要出现在大连、抚顺、锦州、营口、铁岭、朝阳和葫芦岛地区。9月8日至9日,10个市出现冰雹,其中铁岭市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面积最广的雹灾,锦州北镇、铁岭昌图出现2厘米以上大冰雹。9月30日至10月1日,大连市和葫芦岛市出现冰雹,最大直径7~8厘米,同一地点持续降雹时间最长达12~18分钟。

(七)沙尘

全省平均沙尘(浮尘和扬沙)日数3.6天,比2020年多2.3天。全省6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中,58个站出现浮尘天气,27个站出现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沈阳、抚顺、丹东、铁岭和辽西地区。出现扬沙和浮尘天气最多的分别是凌海(13天)和凌源(23天)。3月出现2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其中3月14日至15日,全省6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中有19个站出现沙尘,覆盖范围达31%;3月27日至28日,有43个站出现沙尘,覆盖范围达69%。

二、气象防灾减灾情况

(一)努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生命安全坚守

提高极端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能力,推动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准确预报了全年19次强降雨和11月上旬特大暴雪。汛期暴雨预警准确率85%,强对流预警精细到乡镇。召开了气象灾害防御联络员会议,联合多部门共同防范应对特大暴雪天气。构建气象全媒体矩阵,发展气象短视频联播业务,通过部门渠道、社会媒体实时传播气象信息。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4819条、手机预警短信3211万条、传真15.7万条,省级电视台滚动播出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4次。

(二)多措并举提供服务,为生产发展赋能

成立了粮食安全气象保障专班,滚动制发精细到乡镇的服务产品,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提供粮食生产建议。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累计增雨7.36亿立方米,实施人工消雹作业271站次。向3.2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万名农机手靶向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助力辽宁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开展12个风电、光伏项目资源评估,完成2项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

(三)优化服务产品,为生活富裕助力

公开公众气象服务信息目录,加大风情、雨情发布力度,首次向公众发布气候预测信息。开展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了102个县(市、区)9种气象灾害调查。与省人保集团联合开展秋粮补贴型农业大灾保险服务。开展了抚顺蓝莓、辽峰葡萄等27种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联合省科协、省教育厅开展大规模线上气象科普活动,14万中小学生参加。

(四)提供决策参考,为生态良好护航

建立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运行协调机制,制定辽宁省气象部门碳达峰和碳中和行动清单及对策建议。组织编制发布《东北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2020决策者摘要》。

(五)开放合作,加快科技创新

成功举办首届东北亚气象科技论坛。通过线上方式与韩国光州地方气象厅开展双边科技交流。加入辽宁省农业大数据创新应用产学研联盟,与省农科院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试验示范基地。深化东北冷涡背景下极端强对流天气机理研究和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