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青计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钢琴音乐会曲目安排顺序 扶青计划

扶青计划

2024-07-12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特约撰稿:庄加逊

/////

{彼岸 5.0 BI-AN}

△ “彼岸4.0”剧照

“彼岸超媒体钢琴音乐会系列”由旅德中国青年钢琴家俞湘君携手视觉艺术家达彦,作曲家秦毅、徐志博、邵青,音响工程总监房大磊等团队成员共同创制。该系列自首演至今已推出四套不同的中外钢琴音乐作品。立足音乐作品内在的结构张力和音响表现力,借当代媒体艺术视角,融汇钢琴之美感和媒介之活态,通过富于时代和科技气息的艺术呈现形式,构建一种多方位阐释和再创造的演绎模式。

随着超媒体的介入,音乐或许可以成为主动发问、挑战边界、发起对话、联结世界的优良载体。今时之音乐早已不仅仅是用来聆听的艺术,如他山之石,“彼岸”可以、也理应去做更多的事。尤为值得一思的是,团队对于钢琴、古典乐及全部音乐传统的温情与敬意,所有的破与立皆从继承、回望中开始。

“彼岸5.0”将以触及心灵的超感官音乐共振回应这个万物通联的数字时代。城市、建筑、噪音、秩序、网络、智能工具,这些人类工业文明的符号在琴声泛起的涟漪间,消散于自然、空气、水、风景、鸟鸣、光影、色彩之无形中。钢琴家将带领观众走上一条通往神经元的声光旅程。

△ 彼岸超媒体工作室

Q “彼岸”缘起何处?五年时光,坚守了怎样的“此”,收获了哪些“彼”?团队多次在“扶青计划”的舞台上展现,你们有怎样的体会?

BI-AN 十分荣幸能够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高规格的艺术平台上展示我们的创作。“彼岸”的主创团队曾两次入选“扶青计划”:分别是《意镜》(2012)和《际空之响》(2019,彼岸2.0)。其中《意镜》还曾参加扶青赴美国纽约的推介演出。

我们这群人在一起疯玩艺术已有十余年,每一位成员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学者,平日里常会因为不同的艺术观点而争辩不休,也互相鞭策、激励、学习。说到底,是一种执着,逼着自己不断地突破、成长,探寻艺术的跨界融合以及当代艺术的边界。

“彼岸”是近五年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围绕钢琴的创演模式,专注当代艺术在既有音乐文脉上的探索与突破,这是深耕的立足点,但每次进化都会有新的元素加入:1.0的舞蹈,2.0的影像和多重交互,3.0自动演奏钢琴的比重加大,4.0则使用了AI技术。我们像是在一根主线上,每年都会不断挑战自我,进行自我变革。随着项目的不断衍化,团队逐渐意识到,这个项目应该更多地、更实在地“走出去”。这几年,借着不同的主题,“彼岸”主动去联结、关注社会群体,多元的合作也在不断发生:比如3.0版关注了特殊人群,音乐会结束后,团队集合了社会的力量帮助了一届又一届听障儿童享受了音乐美育的权利;4.0版与上海自然博物馆、QQ音乐合作,使更多的观众分别在线上、线下同步享受了现代音乐艺术之美。

△ “彼岸3.0”装置现场

Q “走出去”的方向很有意味。现当代创作与古典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向,从原先的规则、中心化到无规则、去中心、多元的场域。对观众而言实是一种挑战,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作品,更需要参与到作品中来,成为作品的又一反馈声部。就你们观察,观众的适应度如何?

BI-AN 我们很欣喜地发现,上海的观众对创作接受度比较高。每年彼岸观众群的年龄跨度很大,从学龄儿童到六七十岁的观众都有。曲目编排会结合原创和经典的当代作品,与传统音乐会不同的形式感也会增加观众的适应度。另外,我们十分在意观众的体验感,相当一部分创意其实来自观众的视角:如3.0中的装置需要观众的直接参与,4.0中大量运用城市日常生活影像,加入了剧场行为的成分。有一句评论来自一个学龄前的孩童,至今印象很深,她说:“当代音乐好听!”

△ “彼岸3.0”剧照

Q 这是声、光、影像、电子交互时空多声部共构的表演。但本质上,钢琴依然是引发对话的源起,起到一个触媒的母题作用,多媒体共构的结果最后又返回钢琴本身。在5.0版中,钢琴是否依然持续这样的角色?

BI'AN 钢琴和钢琴家的确是整场演出的中心,这源于我们对于钢琴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古典音乐艺术形式和文化的尊敬,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音乐的世界语,有利于向世界传播我们的艺术创作。当然,我们又在不断挑战它,却不会草率地去颠覆,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总的来说,经典音乐(包括所有传统音乐)有太多的东西可以挖掘,新的媒介、技术恰恰是在为它们服务的。当然,如何在破、立的同时继承、关照传统也是我们越来越关注的。

Q 今年的主题是什么?会有哪些中国作品?

BI-AN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现代科技与人文之间是颠覆的关系,还是融合的关系?我们更愿意选择后者。5.0版选择了将“钢琴与遥远意象对话”作为主题,借人类文明史中最为精密的乐器——钢琴对远古加以溯源,连接起那些时间中不灭的声音记忆:远古图腾自然象征之声,礼乐庄严律吕金石之声,笃信崇圣虔诚平和之声,戏说曲唱人世百态之声,哲思浪漫艺术经典之声,智能巧技前沿精进之声……并从当代文化角度重构,用现代信息文明去消除时空的界限,探索融通的世界音乐语言。同时,也包含了我们对人文科技关系的思考。

两位青年作曲家将带来新作:秦毅的《远古的意识》是对远古之声的召唤与畅想;徐志博的《忆韵》则是一部钢琴家和自动钢琴合作的京剧场景重构,并不依靠唱腔旋律,更强调一种视听综合意象的诠释,配以媒体设计以及现场舞蹈。另外,还有邵青的《金乌扶桑》,一部为预制钢琴而作的作品,曾在彼岸4.0中出现,这次是加入多媒体以及舞蹈后的再创作。

△ “彼岸3.0”剧照

Q 就过往几个版本的曲目布局来看,超媒体音乐会本身就是一首完整的作品,既有的西方作品是如何被挑选的,又是如何与新创作的中国当代作品相应和的,次序上有无连接上的讲究?

BI-AN 将音乐会看成是一个作品,我们的确是这样设计的,犹如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区别于传统音乐会,我们对于曲目的考量不单从音乐本身的视角,还须同时将主题立意、声音、空间设计等纳入考量。

曲目选择上,坚持西方钢琴音乐文献中的代表性作品与创作团队中国青年作曲家新作品的组合。东西方作品之间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建立对话、互文的语境。事实上两者的结合的确会产生很奇妙的对话感,尤其结合媒体艺术的手法,无限拉近了不同音乐风格、时代、语言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还需从传统音乐会曲目安排的角度和媒体艺术设计的角度来进行考量,寻求最佳的顺序,我们经常直到演出前还做曲目顺序上的调整。比较大部头的作品主要由钢琴家俞湘君来挑选,比如《春之祭》,包括以前演奏过的贝尔格《奏鸣曲》,梅西安《鸟鸣集》等。今年,《春之祭》将再次作为压轴登场,巴赫与阿沃·帕特也将纳入整个叙事结构。视觉艺术家达彦也会从媒体艺术设计的角度提出他的意见,达彦本人是一位超级古典音乐发烧友,而且钢琴即兴演奏水平很高。

△ “彼岸4.0”剧照

Q 作曲部分会被抢戏吗?如何平衡数字技术与音乐作曲本体两者的关系?作曲过程中会事先将数字部分纳入考量,还是先有音乐,再基于音乐叠加视听、光影?

BI-AN 从作曲家创作的角度而言,所有的感知内容、技术是同时思考和结构的。事实上,并不存在一种绝对的纯听觉的音乐本体,哪怕从纯音乐的角度来看的确存在,但在这样跨媒介的音乐呈现中,这种音乐本体也确实是不独立且受牵制的。这意味着音乐艺术的一种进步,即拥有更为丰富的听觉感知。当然,这样容易造成感知重心的偏移,或难以形成所谓“深刻感”。这都是艺术变革必然需要经历的,相信未来音乐的质料和形式都会与过去大为不同。

Q “彼岸”团队更倾向于“因共同目标而走在一起,共抵彼岸”还是“不断在断裂、对立、疑问的彼岸间建立对话”?近期有无巡演计划?

BI-AN 我们经常开创作会议,每次都会产生一大堆开脑洞的新想法,而后又会不断扬弃,回归现实,可能这也就是当代艺术的某种特征。或许可以这样描述:在相互尊重,信任和职业的根基上,不断在断裂、对立、疑问的彼岸间建立对话,以产生某个共同目标而走在一起。

2022年我们得到了第50届香港艺术节的委约。2024年3月9日彼岸音乐会将在德国科隆圣彼得教堂上演,由两位德国钢琴家进行首演。总之,“彼岸”会一直延伸,带着中国原创音乐,带着我们的艺术理念“走出去”。

△ “彼岸”剧照

“彼岸”,绝非徒有花哨景观的东西,其中遍布思维与思考,亦是很严谨的搭建。事实上,“彼岸”触及了一些事关音乐本质的智慧:音乐是有大地根基的,音乐的意义在流动中成立,音乐古往今来的时空建构起多元的表达,音乐可以突破受限的时空进行无限的联结,最后,音乐终要回归“人”并去连接更多的人。

/////

{演出信息}

RAW十周年特别委约作品

《彼岸5.0》俞湘君钢琴超媒体音乐会

时间 11.10-11

地点 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

原标题:《扶青计划 | 在断裂、对立、疑问的“彼岸”间建立对话》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