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悬挂“钟馗”画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钟馗画的寓意 端午节为什么要悬挂“钟馗”画像?

端午节为什么要悬挂“钟馗”画像?

2024-06-13 20: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驱邪斩鬼之神在年节装饰始于唐末,延续至明清不衰。开始悬挂于厅堂,小说《平鬼传》中谓:“至今元旦令节,家家画钟馗神像:目睹蝙蝠,手持宝剑,悬挂中堂”。可见钟馗画在民间作为年节装饰极为盛行,多以“钟馗样”为模本,目的不外是驱恶除邪。

唐·吴道子画钟馗

五代到宋元时期,钟馗画均在岁末进行,但唯吴道子“钟馗样”独尊的情况有所改变,出现大胆革新的局面,拓宽和丰富了钟馗画的题材与内容。宋元之后至清代末,钟馗画逐渐成为被赋予画家思想情志的特定图像,即“并非以描摹悦世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民间钟馗画的创作和使用时间从之前的岁末转变为岁末和端午两个时期。而到了清代,画家画钟馗则多集中在端午而非除夕。从除夕逐渐转移向端午,大抵开始于明清之交,而兴盛于清代。

目前最早记录端午悬挂钟馗画的是清代康熙十四年修、二十二年继修的《海宁县志》:“五月五为‘天中节’。……各家贴符于堂,或悬真人、钟馗像以辟邪。”

徐悲鸿 《钟馗》 1938年作

端午钟馗图像寄寓辟邪避瘟

农历五月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而五月五日端午节更是五毒汇集,邪崇滋生的恶目。因此,明清朝代端午时节悬挂钟馗画是有深刻寓意的。

一方面,辟邪,通过悬挂钟馗画起到驱妖斩鬼的效用。另一方面,避瘟。钟馗一直被当作驱除疠疾的神祇受到民间的广泛信仰。

可以说,钟馗画出现在端午节,主要是受到民俗的影响。同时,除了辟邪避瘟,端午钟馗画还被寄寓了迎福祯祥之意。

齐白石画钟馗

端午悬挂钟馗画作为相沿积久的民风习俗,在文人文化的共同滋养下,主体图像由初创门神画发展到寄寓艺术家深刻思想的这一独特的意象图式,传世作品内容亦从不同角度反映现实社会,为后人解读民俗史和艺术史提供了高价值的图式范本。

溥儒 钟馗迎福图 纸本镜心 44×21 cm 

李可染 钟进士图

李可染 钟馗嫁妹图

《钟进士醉酒图》 齐白石

明,文征明,寒林钟馗

清,华嵒,钟进士出游图

溥心畬,钟进士图

齐白石作品

任率英作品

唐云作品

王震作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