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针灸推拿学的英文 《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针灸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07-11 0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针灸推拿学院针灸学教研室编

2018年9月25日

适用专业

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骨伤专业

学分

5

先修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等

学时

72

课程英文名称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一、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技术和治疗方法,探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阐明针灸作用机理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技术与治疗方法,具有知识点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针灸学》课程既是中医针灸基础课,也是中医针灸基础理论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毕业生针灸诊疗技能达标的关键,是国内外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知识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基础理论、针灸技术和重点疾病的针灸防治;熟悉针灸学科的发展历史和一般疾病的针灸治疗。技能目标是能熟练运用刺灸技术实施临床常见病症的诊疗活动,初步具备进行针灸科实际工作的能力。情感目标是通过对《针灸学》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认识针灸学科体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对中医理论组成体系的认识和中医临床施治方式与方法的了解。培养适应我国中医事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科学研究方法;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中医针灸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单元

教   学   内   容

总学时

讲授学时

探究式教学学时

网络学习学时

绪论

针灸学的概念、主要内容

4

1

针灸学的发展简史

2

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1

上篇

针灸基础理论

经络总论

32

4

腧穴总论

4

经络腧穴各论

任督二脉

4

手三阴经

3

手三阳经

5

足三阴经

4

足三阳经

8

中篇

针灸技术

针灸技术总论

14

1

针灸技术各论

毫针刺法

6

灸法

4

拔罐法

1

三棱针法

1

皮肤针法

1

下篇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总论

26

4

针灸治疗各论

头面躯体痛症

8

内科病症

8

2

妇、儿科病症

0

2

五官科病症

0

2

教学反馈周

2

2

合    计

78

72

6

总    计

         78

四、学习要求

第一教学单元  绪言

【掌握知识】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提高能力】

1.能够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针灸学。

2.提高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

【探究学习】

第二教学单元  上篇 针灸基础理论

一、经络总论

【掌握知识】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及循行特点。

3、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

【提高能力】

能够运用经络理论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探究学习】

二、腧穴总论

【掌握知识】

1、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各类特定穴的概念、内容及临床应用;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腧穴命名。

【提高能力】

1.能够灵活运用不同腧穴定位方法的能力。

2.运用特定穴的能力。

【探究学习】

三、经络腧穴各论

【掌握知识】

1、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及其与脏腑、组织器官的联系;掌握90个重点经穴的定位与主治。

2、熟悉十四经脉各经的腧穴主治概要;熟悉50个常用腧穴归经、定位及主治。

3、了解十四经其它腧穴。

【提高能力】

1.能够准确定位腧穴的能力。

  2.能够灵活运用经络和腧穴主治功能的能力。

【探究学习】

第三教学单元  中篇 针灸技术

一、针灸技术总论

【掌握知识】

1、掌握针灸体位及常规针灸治疗量。

2、了解常用针灸器具及针刺施术的注意事项。

【提高能力】

能够选择合适针具和治疗体位的能力。

【探究学习】

无。

二、针灸技术各论

【掌握知识】

1、掌握毫针的刺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操作);掌握行针手法及得气的意义;掌握针刺补泻的常用手法;掌握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掌握艾炷灸、艾条灸及温针灸的操作、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2、熟悉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操作方法及意义;熟悉拔罐、三棱针、皮肤针、

3、了解头针标准头穴线的定位、电针、穴位注射、耳针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提高能力】

运用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提高临床实践动手的能力。

【探究学习】

临床上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

第四教学单元  下篇 针灸治疗

一、针灸治疗总论

【掌握知识】

掌握刺灸治疗原则,治疗作用及处方规律与配穴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治疗作用。

【提高能力】

能够灵活运用针灸处方配穴的方法。

【探究学习】

二、针灸治疗各论

【掌握知识】

1、掌握头痛、面痛、落枕、漏肩风、臂丛神经痛、肘劳、腰痛(附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眩晕(附高血压)、中风、面瘫、痹证、痫病、不寐、郁证、痴呆、心悸、感冒、胃痛、月经不调、痛经、遗尿、耳鸣耳聋、晕厥、虚脱、抽搐26种病症的针灸辨证论治方法。

2、熟悉癃闭、阳痿、胎位不正、不孕证、蛇串疮、痤疮、乳痈、内脏绞痛、扭伤、近视、牙痛、肥胖症12种病症的针灸辨证论治方法。

3、了解其他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提高能力】

能够独立进行针灸科常见病症诊疗活动的能力。

【探究学习】

五、考核与评价

1.结课考试方式

本课程结课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试卷由电脑组卷产生,试题来自于学校考试中心的试题库,试卷卷面满分100分。

2.课程成绩计算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课程最终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和结课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最终成绩的40%,结课考试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教师根据最终成绩进行年终的学习评价及意见反馈。平时成绩采取形成性评价方式,具体考核内容见下表:

考核种类

考核项目

百分比

考核内容及方法

评价标准

得分

1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5%

毫针刺法、灸法、点穴

三次实验报告

平均成绩

2

《单元测验》

阶段性单元测验

15%

刺灸法治疗总论

经络腧穴各论

两次测验

平均成绩

3

课程梳理与感悟

课题知识点整理

15%

知识点总结、归纳

知识点的完整性

4

网课学习

网课笔记

15%

提交的笔记、重难点注释和在线提问

网课学习参与度

5

《针灸技能操作考试》

实践考核

40%

毫针刺法、灸法、刺络拔罐法

点穴(5个):归经、定位、取穴

实践考核评价表

形成性评价平时总成绩

六、网络学习

本课程设置了共计6学时的网络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资源的学时

微视频个数

视频主要内容

所属知识点

2

2个

高血压针灸治疗

内科病症

2

6个

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妇儿科病症

2

4个

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牙痛、咽喉肿痛

五官科病症

七、教学综合周

“知识融会、质量反馈与多元考核”共计2学时。

教师向学生反馈内容:①阶段性单元测验的题目答案、学生测验结果;②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③《综述》、读书报告或课程梳理与感悟的撰写情况;④网课学习情况(参与度、网课笔记);⑤针灸技能操作考试情况点评;⑥课堂学习重难点答疑。

学生向教师反馈内容:对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与方法、授课内容做出客观评价,提出意见与建议。

八、思政融入专业课教育

针灸既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中国极具魅力的世界名片,通过中国针灸国际魅力的介绍,树立学生专业自信、文化自信。通过中日韩针灸国际标准之争的介绍, 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历史使命。通过“西方针灸”的崛起与演变的介绍,促进学生继承创新、奋进开拓。

意在把针灸知识教育同爱国、敬业、文明、法治等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到针灸学教学之中。

九、教材与学习资源

参考教材:

《针灸学》 主编 梁繁荣 王华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参考教案:

《针灸学教案》主编 高希言 王啸田 人民军医出版社

案例集:

《针灸临床笔记》主编 司言词 人民军医出版社

学术刊物:

《中国针灸》、《针刺研究》、《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

参考书籍:

《中国针灸史图鉴》黄龙祥.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5年

《经络十讲》编写组.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针灸学释难》李鼎. 上海: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年

《十四经发挥》滑伯仁著 承澹盦校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6年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 李世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常用腧穴定位取穴方法》徐兰凤.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针灸取穴纲要》耿恩广. 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07年

《杨甲三针灸取穴图解(彩图版)》郭长青,刘清国等.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年

《针灸解惑 》王启才.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年

《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吴绍德.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

《针灸穴名解》柴铁劬.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年

《中国针灸学》(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5辑)) 承澹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集》 郑魁山.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7年

《针灸学》 孙国杰.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腧穴学》 罗永芬.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参考歌诀:

百症赋、席弘赋、玉龙赋、通玄指要赋、灵光赋、兰江赋、玉龙歌、胜玉歌、杂病十一穴歌、长桑君天星秘诀歌、马丹阳天星二二穴治杂病歌、四总穴歌、肘后歌

主持编写人:周丹、尚秀葵

                                     协助编写人:陈波、孟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