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日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鉴真东渡简介30字 南通日报

南通日报

2023-03-16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卢建汶

南通狼山景区龙爪岩——当年鉴真和尚第二次东渡日本遇险处

鉴真像

鉴真(688—763),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鉴真幼时家境清贫,长安元年(701)14岁时,随父在扬州大明寺出家,师从智满禅师。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他从道岸禅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随师到洛阳、长安,屡从名师受教。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

开元元年(713),鉴真成为精通佛教律宗学说的和尚,回到扬州后,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并以此为中心,开始了他此后30年在淮南地区广泛的宗教活动和社会活动。开元二十一年(733),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前后有4万余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55岁时,鉴真住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

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遣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鉴真去日,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天宝二载(743),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开始东渡。十年之内五次泛海,历尽艰险,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人员牺牲事故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时突发眼疾,致62岁的鉴真大师双目失明,他的大弟子祥彦圆寂,邀请他的日本僧人也病故了,但他东渡宏愿始终不移。

天宝十二载(753)十一月十五日,他率弟子40余人从扬州(今瓜洲镇入江口处)出发,第六次启程渡海,同年在日本萨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鹿儿岛大字秋月浦)登岸,经太宰府、大阪等地,于次年入日本首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实现了东渡宏愿。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鉴真和南通的关系,要从他第二次东渡日本说起。天宝三载(744)一月,在做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山附近遭遇风浪,船只沉没。天宝七载(748),鉴真第五次东渡。船队从扬州出发,刚过狼山附近,又遇狂风巨浪,随浪漂流在一个小岛避风。后又向南漂流至海南岛。

1995年,南通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鉴真第二次和第五次东渡在狼山附近江面遇险这段历史,在黄泥山建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纪念塔位于龙爪岩西,塔为仿唐经幢式建筑,汉白玉花岗岩砌成,高7.6米,象征鉴真76年的人生历程,塔基部分刻有反映鉴真生平故事的浮雕,塔身“东渡遇险纪念塔”七个字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大和尚题,塔座采用莲花瓣做装饰。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北,还建有鉴真东渡纪念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