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鉴真精神 赓续中日友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鉴真东渡日本是奈良时代吗 弘扬鉴真精神 赓续中日友谊

弘扬鉴真精神 赓续中日友谊

2024-06-08 17: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化交流有着独特的价值,起着连接历史与当下的作用。中日两国地缘相近、文缘相通,文化关系深厚悠长,友好交流历久弥新。

文化通古今,万里必为邻。目前的考古研究可以将中日的文化交流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中日分别进入秦汉时期和弥生时期后,双方交流逐步发展,3―4世纪以后趋于频繁。及至7―8世纪,繁荣鼎盛、开放包容的唐朝吸引了日本遣使前来学习交流。公元742年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邀请,六渡扶桑,历经十二载才得以抵达奈良,建立唐招提寺,传播唐风文化,缔结友谊。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鉴真大师为恪守赴日弘法传律承诺而舍死忘生、毅然践约的精神,成为连接中日人民的一条无形纽带。唐代以来中日文化交流绵延不息,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关系亲密又各具特色。追本溯源,我们必须向鉴真这位国际文化交流使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并在中日两国交往实践中弘扬其精神。

1963年是鉴真在日本圆寂1200周年,当时中日尚未恢复邦交。中国和日本佛教界、文化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并于1973年在鉴真故乡扬州的大明寺内建成鉴真纪念堂。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期间到访唐招提寺,时任长老森本孝顺向邓小平倾诉了“即使背着鉴真坐像也要带鉴真回中国探亲”这一珍藏多年的心愿。邓小平回复:“……无论有多大困难,也一定让鉴真大师和长老到中国来。”1980年4月,在中日两国政府支持下,两国佛教界人士共同筹划并成功举办了首次鉴真坐像返乡“省亲”活动。以鉴真为沟通桥梁,“求大同存小异”的东方智慧,在两国邦交正常化前后的实践中得到生动体现。

2022年7月20日,由享誉国际的中国雕塑家吴为山创作的“鉴真像”东渡日本,并永久伫立于历史悠久的“文化森林”东京上野公园,有力诠释了当代中日两国人民弘扬鉴真精神、促进文化交流、赓续传统友谊的意愿。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中国和日本隔海相望、比邻而居,睦邻友好相处、发展振兴亚洲,是中日两国的命运所系、初心所在、责任所归。为此,我们要继续秉持鉴真精神,重信守义,不畏艰险,一路向前。

当然,人类社会进步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常伴有矛盾和摩擦。近代以来的历史问题以及两国在社会制度、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给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渐凸显的情况下,双方应坚守东方文化自信,坚持走以和为贵、共同发展之路,共同警惕和反对域外因素干扰,通过对话交流缩小相互认知鸿沟。

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友谊。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重温历史,顺应时代潮流,继续发挥文化交流在中日关系中的独特优势,发扬和衷共济的东方智慧,弘扬践信守诺的鉴真精神,用实际行动化解彼此疑虑,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高歌、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