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发展史回顾:金融危机引发汽车产业发展重心向中国转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融危机金融行业有什么影响 世界汽车发展史回顾:金融危机引发汽车产业发展重心向中国转移

世界汽车发展史回顾:金融危机引发汽车产业发展重心向中国转移

2024-06-01 0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言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使世界汽车企业产销在不同程度上遭到缩减。由于中国汽车市场逆势攀升,促进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重心向中国转移。

2009年,全球经济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以避免本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不景气对世界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的汽车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9年,日本汽车产量同比下降31.54%,美国下降34.28%,德国下降13.88%,中国汽车市场却一枝独秀,增长32.4%。中国市场的逆势攀升,使在华合资的大汽车企业集团纷纷受益。因而,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更加坚定了他们在华投资、稳定发展合资企业的信心。特别是中国政府发展汽车工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促进了世界汽车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

世界汽车产业的变化,为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加速我国成为汽车消费大国和制造大国。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均上升到了第2位,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提高到了13.3%。在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汽车业作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点行业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同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通过了这一《规划》,在国务院正式批准之前,国家决定从2009年1月20日起,对小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增长,双双超过1300万辆,全年累计生产汽车1379.1万辆,同比增长48.3%,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销售汽车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全年产销汽车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创全球历史新高。

由于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水平达到1800多万辆的高基数,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国汽车每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个位数或两位数以内是可预期的。每年汽车产量将稳定在1500万辆以上,未来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处于平稳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的汽车需求预计将达到3160万辆,其中乘用车需求将达到2500万辆左右。价位在10万~25万元的乘用车将成为消费者的大部分选择,预计其市场份额将从2010年的50%上升至2020年的60%;排量消费结构逐渐以1~2L为主,1L以下的小排量汽车在未来10年内市场份额或将下降到5%以下;乘用车市场的更新需求比例将出现较大增长,从2010年的27%上升至2020年的接近50%。在汽车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的带动下,中国汽车生产能力将不断提高,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重心将继续向中国转移。

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成为全球汽车产销中心将产生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增强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2010年,我国共有4家汽车企业(集团)产销量过二百万辆,其中上汽集团汽车销量达到355.84万辆,东风集团汽车销量达到272.48万辆,一汽集团汽车销量达到255.82万辆,长安集团汽车销量达到237.88万辆。中国汽车消费处干快速增长期,具有明显的市场规模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汽车市场空间完全有可能培育出世界级汽车企业,无论是本土汽车企业还是中外合资企业,都应进一步提高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为汽车产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和汽车服务业将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完善汽车产业价值链,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将为中国从全球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和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直接对我国中外合资企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跨国公司以中国市场为中心加大对中国的产品投放力度和规模。同时,在合资产品选择上,跨国公司充分听取中方企业的意见,引进更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缩短了产品的全球同步上市周期。

(2) 中国汽车企业积极进行全球范围内的重组。从2004年开始,我国上汽集团就开始了海外收购,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开启了中国汽车企业海外收购的先河。2009年吉利收购沃尔沃、2010年北汽海外购买了萨博核心技术资产、2011年北汽收购瑞典威格尔变速箱厂等。

(3) 中国是世界汽车企业产销的晴雨表。中国汽车市场继2009、2010、2011年3年连续成为世界第一产销大国,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汽车企业发展的规模。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企业争霸的主战场。

(4)中国为合资企业创新提供空间和动力。企业创新需要来自产业内部的竞争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中国作为全球的一个地方市场,却有着国际化的竞激烈程度。这种竞争态势驱动企业不断创新。无论从技术、产品还是营销、管理都为企业创新提供广大空间。就产品创新而言,面对国内传统自主品牌汽车与合资品牌竞争空隙,中外合资汽车企业都积极开发合资自主产品,并借合资品牌的良好的影响力及质量信誉展开与国内传统合资、自主产品的竞争。

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必须适应全球的环境与资源。目前,世界各大汽车集团都把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因此,全球环境的变化,也向我国汽车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环境与资源是引领汽车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的外部约束因素。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目前,全球环境变化异常,对人类的居住造成了影响。而全球经济的发展,又使汽车市场持续在扩大,这迫使传统汽车制造技术加速向减排方向转移。总的来看,提高压缩比,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和热能利用率,是传统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大众的“蓝驱(BLUEMOTION)技术”就专注于提高传统柴油机和汽油机的效能,这样就可达到油耗降低20%的目标。奔驰研发的奔驰F700概念车,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DIESOTTO汽油柴油混合驱动技术,1.8升的四缸发动机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127克/公里,油耗也只有5.3升/100公里。

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的日益稀缺,也将使世界汽车制造技术加速向节能化方向转变。混合动力等节能型汽车和氢燃料、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并在2020年前后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电池的单位体积高密度能量技术,成为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研发的重点。随着欧洲排放标准的逐步升级,发展中国家也在逐步提高排放标准。未来5年低碳化趋势、日益趋严的排放法规将越来越对汽车企业技术、产品提出挑战。

结语

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将会引发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变化。汽车巨头的多品牌经营战略将会发生变化。通用出售萨博,放弃悍马,福特卖出沃尔沃等这些动作,不完全源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发生只是加快了这一瘦身的行动。集中力量建设几个关键品牌,维持竞争优势将是这些跨国巨头们努力的方向。同时,跨国巨头们还将进一步建立战略联盟,维系自己的全球发展战略。战略联盟具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以资源共享,达到双赢,二是通过战略联盟,相互约束对方,为实现企业全球战略而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博弈。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