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胁迫对金花茶耐热生理指标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花茶树王 高温胁迫对金花茶耐热生理指标的影响

高温胁迫对金花茶耐热生理指标的影响

2023-06-26 1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 Chi)为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防城港十万大山的兰山支脉一带,有着“茶族皇后”的美称[1],具有消炎、降压、去腻减肥、增进食欲、解酒解渴等功效[2],于2010年被批准为新资源食品[3],在广西、广东[4]、福建[5]等地均有人工栽培。天然金花茶多生长在较荫蔽的沟谷、林下或灌木丛中,一般在上层林冠盖度较大的阴凉环境下分布较多[6]。李辛雷等[7]认为,显脉金花茶、贵州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常柱金花茶和直脉金花茶属中度热敏感性物种。夏秋季大棚种植易使金花茶处于40 ℃以上的高温胁迫环境,但目前对金花茶耐热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植物耐热性的鉴定方法通常有外部形态鉴定法、微观结构鉴定法、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法等[8],其中,生理生化指标鉴定法因其准确、简便而成为筛选和评价耐热植物的主要方法。植物叶片的膜透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常作为评价植物抗逆性的指标[9]。本试验对金花茶叶片和枝条进行高温胁迫,测定其生理指标,探讨其动态变化及作为耐热生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以期为金花茶的耐热生理机制研究及高温环境下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5年生金花茶,由福建世纪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主要仪器为UV-1600紫外可见分光系统,购自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高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

随机选取10棵金花茶树,剪取大小相近、完整、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春梢自顶向下数第3~4叶位的健康功能叶30片,每棵茶树取3片。将叶片用去离子水洗净并擦干,避开主动脉和边缘,均匀剪成0.5 cm2大小,备用。随机选取并准确称量0.5 g碎叶片置于小烧杯中,加入15 mL去离子水,放入真空干燥器中抽真空2次,每次8 min,使叶片沉入水底。分别在28(室温)、35、40、45、50、55、60、65、70 ℃的恒温水浴中处理30 min,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各处理下叶片的电导率(R),然后放入沸水浴中15 min,冷却后测定煮沸电导率(R0),以室温下植物叶片的电导率为对照(RCK),计算细胞伤害率[10]。细胞伤害率/%=[(R-RCK)/(R0-RCK)]×100。每个处理测定3次,取平均值。

对平均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Logistic回归方程为:y=K/(1+ae-bx)。其中,y为细胞伤害率/%,x为处理温度/(℃),K为细胞伤害率的最大饱和容量。因本研究消除了底的干扰,故K值取100,a、b为方程的参数。将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ln[(K-y)/y]=lna-bx, 令y1=ln[(K-y)/y],则变成细胞伤害率转化值(y1)与处理温度(x)的直线方程[11]。通过直线回归得到lna与b值及相关系数R2,求Logistic方程的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获得曲线的拐点x=lna/b[12],即金花茶叶片的高温半致死温度。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从12棵金花茶树中随机选取生长方向相同、长势相当的24条当年生健壮春梢(每棵树选取2条)。每个处理随机抽取4条春梢,放入1 000 mL烧杯中,加400 mL水,共6个处理。将其中3个处理置于人工培养箱中进行45 ℃高温胁迫,3个处理置于常温下作为对照(CK),每个处理为1个重复。胁迫0、4、8、16、24 h时取样,每个枝条随机取自顶向下数第3~8叶位的叶片,剪碎混合后称量分装,采用电导率仪法[13]测定相对电导率:相对电导率/%=R/R0×100。其余样品用液氮处理后置于-70 ℃冰箱,待取样完毕后统一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1]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13]测定;脯氨酸含量采用酸性茚三酮法[11]测定;SOD活性采用氮蓝四唑光还原法[13]测定;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法[13]测定。每个指标均测定3次取平均值。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胞伤害率变化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确定

高温胁迫使细胞膜体系受破坏,细胞膜透性增大,电解质渗出增多,电导率升高,甚至引起代谢紊乱,最终导致植物死亡。因此,不同高温下叶片的电导率可以反映植物细胞的受伤害程度。高温胁迫对金花茶叶片细胞伤害率的影响见图 1。由图 1可知,金花茶叶片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呈典型“S”型曲线,胁迫温度为35~50 ℃时伤害率无明显升高,50~60 ℃时则随胁迫温度升高急剧上升,>60 ℃时又趋于平缓,表明金花茶叶片在50~60 ℃之间受高温的伤害最敏感,初步判断叶片膜系统不可逆破坏的临界温度为55~60 ℃。计算各温度下细胞伤害率转化值(y1)与处理温度(x)的直线回归,得到lna=12.262,b=0.208 1,R2=0.963,求得高温半致死温度为58.9 ℃。

图 1 高温胁迫对金花茶叶片细胞伤害率的影响 Figure 1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on leaf cell injury rate in C.nitidissima 图选项 2.2 高温胁迫下金花茶叶片生理指标变化

山茶科植物高温胁迫温度一般采用40、43、45 ℃[14-16],本文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置高温胁迫温度为45 ℃,其对金花茶生理指标的影响见图 2。由图 2可知,45 ℃高温胁迫下,金花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相对电导率从胁迫前的16.6%提高到26.2%,较胁迫初始增加了57.4%,较CK增加了38.8%;可溶性糖含量从2.6%提高到3.2%,较胁迫前增加了19.7%,较CK增加了10.34%;脯氨酸含量从25 μg·g-1提高到149 μg·g-1,较胁迫前增加了4.97倍,较CK增加了2.09倍;SOD活性从77.35 U·g-1提高到373.5 U·g-1,较胁迫前增加了3.83倍,较CK增加了1.20倍;MD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均不明显。可见,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均能反映高温胁迫对金花茶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其中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改变最为迅速,能更快地反映高温胁迫下金花茶的生理变化。

图 2 45 ℃高温胁迫下金花茶叶片各生理指标变化趋势 Figure 2 Physiological index changes in C.nitidissima leaves under a sustained 45 ℃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图选项 3 讨论与结论 3.1 金花茶对高温胁迫的适应性

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高温对植物的伤害是评价植物耐热性常用的方法[17]。本研究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金花茶叶片细胞伤害率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为典型“S”型曲线;金花茶高温半致死温度为58.9 ℃,表明金花茶有一定的高温适应性。郭亚男等[18]测得的金花茶叶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46.3 ℃,低于本研究结果,可能由于其研究样品为1年生金花茶幼苗叶片,且处理时间均为2 h,而本研究样品为5年生金花茶叶片,处理时间为0.5 h。由此可见,高温半致死温度受植物生长状态及处理时间的影响,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其在自然环境下的极限温度,但可作为耐热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可根据测定结果推测其适应的栽培环境,减少人工栽培的盲目性。

3.2 高温胁迫对金花茶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脯氨酸是水溶性最大的氨基酸,能够增强细胞的抗脱水能力以及蛋白质间的水合作用,保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19]。因此,许多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都能积累高水平的脯氨酸。SOD具有清除自由基、维持细胞膜稳定性的功能[20]。本研究表明,金花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对高温胁迫反应较敏感,可作为金花茶对热胁迫的较好指标。有报道指出,脯氨酸可作为芍药[21]、草坪草[22]、茄子[23]等的耐热性鉴定指标;SOD活性可作为黄瓜[24]、水稻[25]、小白菜[26]等的耐热性鉴定指标。金花茶叶片在45 ℃高温胁迫24 h内,MDA含量无显著增加,推测金花茶对短期高温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这可能与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的快速提高有关。王国霞等[27]对高温胁迫下25个油茶品种的渗透调节物质进行研究,发现可溶性糖的增加速度大于游离脯氨酸,而本研究中金花茶脯氨酸增加速度远大于可溶性糖,表明不同物种对高温胁迫的反应不同。韩冬等[28]研究发现,高温胁迫初期茶树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活性呈下降趋势,而本研究仅进行了24 h的高温胁迫,SOD活性是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下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 福建世纪金花茶科技有限公司为本研究提供试材,谨此致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