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举办金庸追思会:知识渊博,善良童真,是永远的“大师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庸采访自己最喜欢 浙大举办金庸追思会:知识渊博,善良童真,是永远的“大师兄”

浙大举办金庸追思会:知识渊博,善良童真,是永远的“大师兄”

2024-07-05 0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年11月20日下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在浙大西溪校区举办了对金庸先生的追思会。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等近40人参加了追思会。在会上,他们回忆了自己与金庸的故事,对金庸的感受,很多人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浙大人文学院的首任院长,

是浙大人的“大师兄”

金庸与浙大老校长竺可桢曾有交集,1949年,他在《东南日报》做记者,他一边任职一边攻读浙大的研究生。当时他对外国文学有兴趣,和竺校长曾作了一个多小时的长谈。

按浙大当时的规矩,读研究生必须交一大笔学费,而金庸的经济能力实在不行,家境不大好。竺可桢告诉他:“一个人求学问不一定要有学位,在哪里都可以做学问。”金庸后来回忆,竺校长的话给他很大的启发,这是浙大给他的教诲。

1999年,浙江大学聘请金庸担任人文学院的首任院长,“大师兄”是金庸最喜欢听到的称呼。在很多场合,他把浙大的学生亲切地称为“小师弟、小师妹”。金庸曾说:“我喜欢年轻人,每次看到他们在黑板上写着‘欢迎大师兄来讲课’,我就很开心。”

金庸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生最喜欢的事,就是和年轻的学子交往。2007年11月,金庸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这名号被固定下来,他成为了浙大学子永远的“大师兄”。

吴朝晖在追思会上说,金庸先生担任人文学院院长期间,对浙大人文学科的发展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他以自己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巨大的影响力,在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声誉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无可替代的作用。

会讲法语,

曾想写一部全新的中国史

浙大人文学院沈坚教授曾经和金庸走得特别近。1999年10月,沈坚和金庸第一次见面,他介绍自己是研究法国史的,没想到金庸也有一种“法兰西情结”,这就打开了话匣子,他们从罗伯斯庇尔,聊到拿破仑。沈坚惊奇地发现,金庸也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法语。在聊天中他获知,金庸竟能够无障碍地阅读法语小说。

沈坚早就听闻金庸知识广博,他们交往后,他结识了小说家身份后的金庸,对此更加深有体会。金庸曾透露想写一部全新的中国史,认为中国史不仅是汉族的历史,也要重视少数名族对中原发展的作用,也曾就此和沈坚探讨。

浙大人文学院的吴秀明教授也曾与金庸有过交往,得知浙大人文学院举办追思会,他特意放下手头的工作,腾出两天的时间,赶写了一篇纪念金庸的文章。

他借用美国学者卡林内斯库所写的一本书的标题《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形容金庸也有五副“面孔”,即五种“身份”——文化名流、政治活动家、新闻工作者、武侠小说家、浙大人文学院院长。

“所以,谈起金庸来,多少给人以‘说不尽金庸’之感,”吴秀明评价到,“他的文字充溢着中国元素、汉语魅力和金氏印记的创造性与想象力,由此,在给人们带来极大观赏性的同时,对推广和扩大中国文化与汉语魅力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下围棋被封了“六段”,

输了比赛尴尬纯真

浙大人文学院盛晓明因为要给学生上课,特意在课间过来,和大家分享了他与金庸的故事。

盛晓明感受最深的是,金庸先生越到后期,越童真。

金庸喜欢下围棋,曾经和盛晓明“切磋”过。下棋之前,金庸询问盛晓明的段位,他谦虚地说自己是业余一段。金庸笑着说,他之前和别人下棋,被人封了“六段”。但结果,金庸输了。盛晓明记得当时金庸的表现,就像一个小孩,输了比赛后,露出尴尬的表情,“没有任何的掩饰,特别纯真。”

金庸在浙江大学担任人文学院院长期间,徐岱教授与他有许多往来。他与金庸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93年,时任浙大校长的路甬祥邀请金庸来浙大,作为当时浙大中文系主任的徐岱便理所当然地负责接待。

在徐岱的印象里,金庸先生是一个真正平易随和的人,第一次见面时,他便提出,不要叫他“大师”。徐岱在《乡踪侠影》中回忆到:“在我们与先生一起在西湖边与众多朋友相聚,当大家尊称他‘查先生’时,金庸先生笑嘻嘻地表示:既是好朋友聚会,就不必这样称呼,应该以师兄弟、师姐妹相待。”

金庸先生给浙大留下的就是他的人文精神,徐岱说:“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做一个好人的精神,这也是金庸的小说所提倡的,尤其是希望读书的人能成为君子,成为有担当、有良知、有精神境界的人。”

浙江24小时2018年11月20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