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金蔷薇》其实是一本经久耐用的写作秘笈(金蔷薇)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大类似文风 老书《金蔷薇》其实是一本经久耐用的写作秘笈(金蔷薇)书评

老书《金蔷薇》其实是一本经久耐用的写作秘笈(金蔷薇)书评

2024-07-11 08: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读大学那会儿,老师就竭力推荐过苏联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那是三十年前的往事了。必读书嘛,就借了一本回来读。读到第三篇,就有些不耐烦了:如此唯美的散文,是初中生的菜嘛!我们,应该读萨特、福克纳、加缪、马尔克斯等等刚刚涌入国门的西方文学、哲学大佬们的作品,苏联或者俄罗斯的作家,已是明日黄花,看看根据托尔斯泰的名著《复活》改编的同名电影,冗长、沉闷,哪能跟《克莱默夫妇》、《野战排》等等好莱坞电影媲美?

我放下了《金蔷薇》。

浦睿携上海文化出版社于2019年推出新版《金蔷薇》,我拿到书后自省起来:像浦睿这样文质彬彬的文化公司,选择重版《金蔷薇》,是不是我青年时没有读出帕乌斯托夫斯基这本名著的真味?这么一想,再拿起这本老书来就格外警觉——

失去山西看地上文物的一路上读完《金蔷薇》,然后,就陷入了无尽的后悔中:30年前我真的没能领会老师推荐《金蔷薇》的真意,也就辜负了老师的期待。

虽然,我们报考大学的时候可供我们文科生选择的范围非常狭窄,但是,在历史、政治、外语、中文等等不多的选择中敲定中文系,梦想是能成为像张洁、冯骥才、宗璞、王安忆那样的作家。没有想到,坐进教室里听到被老师们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备受刺激以后,我领会老师推荐的每一本书,都是指向中学语文老师的。瞧啊,《金蔷薇》:“夏米越来越经常地捕捉到小姑娘向他投来的困惑的目光。他终于决定开口,把自己的身世讲给小姑娘听。他讲得虽然凌乱,可是挺详细,连拉芒什海峡岸边那个渔村的好些细节,诸如流沙、退潮后的水洼,乡村教堂那口有了裂缝的破钟,他那给邻居治疗胃灼热的母亲,都想了起来……”文风多么适合中学生!好有一比,后来在中学生中拥有非常大群拥趸的《读者》杂志,选择的文章不就是这样唯美有清浅的吗?

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

而今重读新版的《金蔷薇》,还是从第一篇《珍贵的尘土》开始,读着读着,我明白了所谓“中文系不培养作家”的言下之意,是我们这一群在那10年里接受基础教育的中文系大学生,其实连中学生层级的写作技巧都没有掌握,遑论成为作家!又不能赤裸裸地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就扔一本《金蔷薇》给我们,希望我们在阅读美文的同时,体悟到帕乌斯托夫斯基“隐藏”在美丽辞藻里那些易懂、易模仿、易见效果的写作技巧。

可惜,时光不会倒转。痛定思痛,我想我报答老师当年诚意的唯一办法,就是提醒也许正在错过《金蔷薇》的中学生,这本老书其实是一本经久耐用的写作秘笈。

来,让我们跟着大师学习写作:

第一步,像大师那样积累素材

讲故事哄小姑娘苏珊娜开心的夏米,决定送一件珍贵的礼物给苏珊娜。一个扫大街的清洁工,哪来的实力为苏珊娜准备一件小姑娘一定会喜欢的礼物?夏米清扫的大街上有一家首饰作坊,打那以后,夏米就将首饰作坊的尘土与其他垃圾分开装。夏米认定,首饰作坊的工匠们打首饰的时候总要锉掉少许金子,这些金粉会撒进首饰作坊的尘土里,夏米将这些尘土收集在一起回家后用筛子晒出金粉,就这样日积月累,夏米收集到了一小块金锭,他又将金锭打成一朵小小的金蔷薇,要送给苏珊娜。哦,书名《金蔷薇》即来自这个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与写作技巧能有什么勾连呢?金蔷薇已成,但苏珊娜已经杳无音讯。遗憾中夏米过世,金蔷薇就此流转到一位作家的手里。托着这朵小小的金蔷薇,作家写下了这样两段札记: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或者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觉察不到的搏动,一如杨树的飞絮或者夜间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一不是一粒粒金粉。 我们,文学家们,以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这种微尘,不知不觉地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我们的“金蔷薇”——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者长诗。

夏米的金蔷薇,在某种程度上是从事创作活动的所有人的榜样。

夏米的金蔷薇,又何尝不是苦于没有写作文素材的中学生们效仿的范本。

很多次去学校做阅读讲座,都会听到同学们同样的困惑:我们天天去学校上课、回家做作业,哪来的作文素材?于是,胡编乱造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我们每天去学校、回家的路上所看到的情景、所听到的感慨就真的千篇一律吗?夏米能从看似千篇一律的首饰作坊的尘土里淘出一朵金蔷薇来,我们怎么就不能从千变万化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素材呢?只是,生活如流水,流水无情,看着水流湍湍而去的我们,是不是一个有心人呢?

第二步,像大师那样摒弃没有灵魂的浮夸文风

我是一个搜集素材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了吗?帕乌斯托夫斯基以自己的写作经历为例告诉我们,不。

“我是个中学生的时候,不消说写过诗,而且写了那么多,一个月就写满了整整一厚本练习簿”,可我们知道,《金蔷薇》的作者是小说家、是散文家,偏偏不是诗人,那么起步于诗歌创作最终却与诗人这一称号无缘,原因何在?“那都是些蹩脚的诗,华丽而又空泛……后来我变本加厉,把形形式式华而不实的辞藻都堆积到诗里……我笔下的海并不是某片具体的海,如黑海、波罗的海或地中海,而是充满节日气氛的‘笼统的海’”——我想说,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几句自我解剖,对学习写作的孩子太有指导价值了。曾几何时,我们以为漂亮的文章就是辞藻的堆砌、金句的嵌用以及名人轶事的引用。我做一家中学生报纸的编辑时,时常会收到这样的读者来稿,那真叫我犯难:看上去很美的文章,为什么总是让人觉得不对劲呢?帕乌斯托夫斯基解开了我的迷惑:用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文章,因为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悟,呈现出来的是“笼统的海”,而不是黑海、地中海、波罗的海,更不是一个人的黑海、地中海和波罗的海。千篇一律,怎么能打动人呢?

当帕乌斯托夫斯基清醒地意识到,诗歌不能让他付出真情实感后,便果断放弃了诗歌创作转而专攻起小说来。做学生,我们还不具备放弃的权利,怎么办?记住帕乌斯托夫斯基在《几朵木花》中的自我批评:“我懂得了我写的那些诗是徒具形式的劣作,是涂上了好看的颜色的木花,是镀金的纸箔”,也就是说,想让自己的笔下活色生香,就从摒弃缺乏灵魂的浮夸文风开始。

第三步:像大师那样把自己放进作品里

中学生帕乌斯托夫斯基将自己的诗稿付之一炬后,开始琢磨起写小说这件事来。在《金蔷薇》中,他用一个美丽的故事告诉读者作为小说作者他曾遇到的挫折。

放下成为诗人的梦想后,帕乌斯托夫斯基获得了一个去切尔诺贝利当了一段时间家庭教师的机会。这段经历,让他遇见了有意思的人和有意思的故事,他觉得那是写作小说的极好素材。从切尔诺贝利回基辅的路上,他开始构思;回到家里,他就将构思变成了小说。志得意满的帕乌斯托夫斯基觉得自己写了一篇极好的小说,没有想到却遭到了编辑的拒绝。 呕心沥血的作品为什么会被拒绝?成为大师的天赋让帕乌斯托夫斯基没有气急败坏也没有放弃。他把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搁置了一年后再重读,他看出了毛病:“小说看不到作者的存在,既看不到他的愤怒,也看不到他的思想”。 一年以后重拾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看清的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后,帕乌斯托夫斯基按照自己对小说创作的重新认识重写了这篇小说,完成后再一次送给那位编辑。编辑读后,“祝贺你”,他说。

所有认真写作的人都希望得到编辑说出的这三个字,“祝贺你”。问题是,我们在自己的文章遭遇拒绝后能否像大师那样检讨自己并勇于放弃重来吗?那可是得到你喜欢的那三个字的前提。

以《金蔷薇》为蓝本,追随大师学会写作前三步后,接下来,就是对作品精雕细琢了。

帕乌斯托夫斯基用《闪电》一文告诉我们,灵感如闪电,稍纵即逝,不能偷懒,要随手记,那是保护灵感的最佳手段。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心灵的印痕》里告诉我们,生活从来不是用来观察而是必须参与的,参与生活才能体会到其中杂陈的五味,据此完成的写作才是好的写作。

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钻石般的语言》中告诉我们,修炼语言共有几条途径。

……

不过,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看来,《早就打算写的一本书》才是《金蔷薇》中对打算写作的青年人最有指导价值的一篇文章。那么,帕乌斯托夫斯基早就打算要写的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一本指导年轻人阅读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的书:契诃夫、勃洛克、莫泊桑、蒲宁、雨果……阅读也是通往作家的必经之路。

早年以为《金蔷薇》只是一本虽优美但终究过了时的散文集而错过,30年后机缘巧合让我重逢它。认真读完一遍后深切的体会是,这是一本常读常新、永远时尚的写作秘笈。

忍不住再赘几句,实在是因为太喜欢《金蔷薇》中一篇题为《发生在阿勒斯万格的一件事》的文章了。喜欢它,是因为帕乌斯托夫斯基将一件事写得跌宕起伏,好看至极。喜欢它,更因为这件事真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著名作家索鲍利送来一篇短篇小说,“条理不清,乱糟糟的”。著名作家还不允许编辑部做丁点修改。这可难煞了编辑部:不经修改肯定不能发表,但,名作家的稿子怎么能不发表?编辑部的校对勃拉戈夫揽下了这件难办的事。经过勃拉戈夫一整夜的劳作,编辑部再拿到索鲍利的小说,焕然一新!但勃拉戈夫的确没有对著名作家的作品做丁点修改!那么,老校对对原稿做了什么使之今非昔比?添加了标点符号,而已。

而已吗?著名作家索鲍利拉着老校对的手激动地说:“您给我上了一课,非常好的一课。可惜上得太晚了,一想起我过去的作品,我就觉得对它们是有罪的”。

这样一篇永远能对误入歧途的写作者指点迷津的文章,难道不是永远的时尚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