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金华是浙东还是浙西 上书坊

上书坊

2024-07-11 16: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浙学”的思想内涵

“浙学”与“浙东学派”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浙学”概念最早是由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提出的,而“浙东学派”的概念则始见于清初大儒黄宗羲(1610—1695)的著作,比“浙学”概念晚出400多年。

朱熹在评论浙东学者吕祖谦、陈傅良、叶适、陈亮的学术时,首次将“永嘉、永康之说”称为“浙学”,并严加批评。他说“江西之学(引者注:指陆九渊心学)只是禅,浙学(引者注:指永嘉、永康之说)却专是功利。……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可见,朱熹是将“浙学”视为专讲功利、误导学者的异端加以批判的。尽管朱熹的批评很片面,但他最早提出“浙学”概念之事实却不能抹煞。

明代中期以后,阳明心学风靡两浙,故有学者从学术传播的师承、地域上突破南宋以来以浙东永嘉、永康、金华之学为“浙学”的视野,而从两浙大视野讨论“浙学”。如曾任浙江提学副使的福建籍学者刘鳞长,编纂了一部《浙学宗传》,将宋明时代包括浙东、浙西在内的儒学流派归入“浙学”。该书共立案44人,其中浙籍学者39人,非浙籍5人。浙籍学者中,属于浙东的34人,属于浙西的仅5人;以学术倾向论,属于程朱学、陆王学的各占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既非程朱,也非陆王,或可归入事功之学。此书之长在于涵盖了“两浙诸儒”,粗具“大浙学”的规模,然而失之于简略。

黄宗羲在《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浙东学派”一词。但黄宗羲所谓“浙东学派”,指的是浙东地区学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即浙东学统,或曰浙东学脉,而非现代意义的学派。。该文将姚江(王阳明)之学和蕺山(刘宗周)之学一起归入同一学脉,并称“向无姚江,则学脉中绝;向无蕺山,则流弊充塞。凡海内之知学者,要皆东浙之所衣被也”。可见在梨洲心目中,姚江之学和蕺山之学是承前启后、致使浙东学脉不至于中断的重要环节。

黄宗羲之后,自视“梨洲私淑”的清代大儒全祖望在所撰《宋元学案》中多次使用了“浙学”概念,并对“浙学”作了肯定性评价。其《士刘诸儒学案》称:

庆历之际,学统四起,齐、鲁则有士建中、刘颜夹辅泰山而兴;浙东则有明州杨、杜五子、永嘉之儒志、经行二子,浙西则有杭之吴存仁,皆与安定(引者注:胡瑗)湖学相应。

全氏又在《周许诸儒学案》称“浙学之盛,实始于此”(指永嘉九先生),在《北山四先生学案》称赞金华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为“浙学之中兴”。在《东发学案》将四明朱学传人黄震归入“浙学”之列,赞其“足以报先正惓惓浙学之意”。综上,全氏所谓“浙学”是指涵盖浙东、浙西的两浙之学,并认为其学术渊源,都与宋初大儒胡安定(瑗)在湖州(地属浙西)讲学时形成的“湖学”相呼应,且与当时蔚为大观的齐鲁学、闽学、关学、蜀学相媲美,可见全氏对浙学评价之高。

继全祖望之后,乾嘉时代的浙东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中论述了“浙东之学”与“浙西之学”的异同,并分析了各自的学术渊源。他说:

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

……

世推顾亭林氏为开国儒宗,然自是浙西之学;不知同时有黄梨洲氏出于浙东,虽与顾氏并峙,而上宗王、刘,下开二万,较之顾氏,源远而流长矣。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盖非讲学专家、各持门户之见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诋。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故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也。

那么,在当代应该如何定位“浙学”的内涵?我在《简论“浙学”的内涵及其基本精神》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对“浙学”内涵应该作狭义、中义与广义区分的观点:

狭义的“浙学”(或称“小浙学”)概念是指发端于北宋、形成于南宋永嘉、永康地区的以陈傅良、叶适、陈亮为代表的浙东事功之学;中义的“浙学”概念是指渊源于东汉、酝酿形成于两宋、转型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的浙东经史之学,包括东汉会稽王充的“实事疾妄”之学、两宋金华之学、永嘉之学、永康之学、四明之学以及明代王阳明心学、刘蕺山慎独之学和清代以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为代表的浙东经史之学;广义的“浙学”概念即“大浙学”概念,指的是渊源于古越、繁荣兴盛于宋元明清而绵延泽惠于现当代的浙江学术思想传统与人文精神传统。这个“大浙学”,是狭义“浙学”与中义“浙学”概念的外延,既包括浙东之学,也包括浙西之学;既包括浙江的儒学与经学传统,也包括浙江的佛学、道学、文学、史学、方志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传统,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涵盖了有浙江特色的自然科学传统。当然,“大浙学”的主流,仍然是南宋以来的浙东经史之学。

我认为,我们在总结浙江学术思想发展史时,必须对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浙学”分别加以系统的研究与整理,然而站在当今建设浙江文化大省的立场上,则应采取广义的“浙学”概念,不但要对两浙经史之学做系统的研究,也要对浙江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作系统的全方位研究,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浙东学派”或“浙东史学”的视野。

如果从广义的大“浙学”视野观察与反思浙江的学术文化传统,那么显而易见的是,所谓“浙学”,是多个学派“和齐斟酌,多元包容,互相融摄”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学术格局与学术传统,这个学术格局虽然异见纷呈,但也培养了共同的文化精神——浙学精神。

事实上,浙江这块土地,虽然有浙东、浙西之分,但仅仅一江之隔,是不可能从人文传统上将其截然分开或将两者对立起来的。在浙江学术史上,浙东、浙西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密切、互相影响的。例如,明末的蕺山学派当然属于“浙东学派”之一,但刘蕺山的弟子中却有好几位浙西籍学者,其中著名者如陈确(杭州府海宁县人)倾向浙东王学,而张履祥、吕留良(均为嘉兴府桐乡县人)则属于浙西朱学。在近现代,浙东、浙西之学更有相互融通之势,尤其是在省会杭州更是如此。如出身浙西杭州府的龚自珍、章太炎,其实堪称浙东学风的继承者与弘扬者。因此,我们在当代应当坚持“广义浙学”的研究方向。

本文作者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本文摘自 《浙学》(第一辑),中华书局2019年12月出版。原标题为《论浙学的内涵、精神、学派人物与当代价值》,本文有删节。

编辑推荐

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

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的汇聚。

浙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地域文化形态。本书挖掘浙学的历史文化价值,汇聚国内专家、学者在该领域基础性与前瞻性的研究成果,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不可不读,普通读者亦可一窥浙学广阔的历史天地。

内容简介

为挖掘浙学的历史文化价值,打造学术精品,浙江师范大学浙学研究院在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上,开展跨学科研究,对浙学与21世纪文化创新等问题,做出基础性与前瞻性的攻关研究,以服务于国家文化强国、浙江文化强省重大战略需求,故出版《浙学》丛书。丛书预计每年出版两辑,拟设浙学学术史研究、名家研究、文献研究、文学研究、浙学与中华文化研究、海外浙学、学术评论与札记等学术栏目。

本辑共收录文章11篇,包括学术史研究3篇、名家研究4篇、文献研究2篇、文学研究2篇,作者均为当今浙学研究领域的名家、专家。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对浙学的内涵、精神、学派人物与当代价值的学术史研究,又有对朱熹与黄宗羲、吕留良与陆陇其、邵晋涵与章学诚等名家的比较研究;既有对朱熹与吕祖谦往来书简的文献研究,又有对金华四大家诗文成就的文学研究,等等。

目 录

◎学术史研究

论永嘉礼学

刘丰

论浙学的内涵、精神、学派人物与当代价值

吴光

百年浙东学派研究及其折射的社会关怀王锟

金晓刚

◎名家研究

朱熹与黄宗羲异同的比较

——以“一本万殊”论为中心的考察

朱义禄

从程文德思想与交友看金华儒学在明中叶的传承演变

钱明

清初浙西朱子学家吕留良与陆陇其比论

——以《四书》学为中心

张天杰

邵晋涵与章学诚的生前交谊与身后地位

曾礼军

◎文献研究

从朱、吕书简辨二人异同

黄灵庚

晚清江南军机大臣稿钞日记五种述略

张剑

◎文学研究

衔华佩实:吕祖谦融会理文的理路与贡献

李建军

“金华四大家”宋濂、王袆、胡翰、戴良的诗文成就

查洪德

即将上市,敬请期待!

点 击 可 读

2019年第四季度新书单 | 中华书局聚珍文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