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因《野望》而千古留名,该如何赏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野望的背景图 王绩因《野望》而千古留名,该如何赏读?

王绩因《野望》而千古留名,该如何赏读?

2024-04-28 08: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暗用伯夷 、叔齐义不食周粟, 采薇而食 ,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的典故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前途迷茫 ,周围又找不到知己 , 只好长歌当哭, 效仿伯夷、叔齐那样做一个隐士吧!

《野望》的风格

作为初唐诗歌,这首诗一洗六朝遗风,在当时显得新清自然,独树一帜。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极尽铺陈雕琢之能事,王绩的《野望》用语朴素自然,意境清新质朴,格外引人注目。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律诗就已在酝酿中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律诗逐步成型,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足见他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 — 景—— — 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正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动荡的时代,在两代都做过官 ,但仕途不顺。入唐以后 ,由于眷恋前代, 对新朝有所不满, 终于归隐 。《野望》就是抒发他心怀归隐的代表之作 ,但流露了诗人易代之悲 。

此诗开头的“东皋”与结尾的“采薇”前呼后应 。王绩自号东皋子, 诗中的“东皋”表明自己内心想要效仿陶渊明那样欣然归隐 ,但自身的经历又使自己只能和伯夷 、叔齐那样 ,怀着忧伤的心情去作一个隐士。为什么这样说呢 ? 因为他历经隋、唐两朝 ,和伯夷 、叔齐历经商 、周两朝一样, 因而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们“采薇”而食、隐居避世的无奈和悲苦。这正是“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

《野望》是一首朴素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壮阔的场景,却深含大义,历来为人传诵。

《野望》的内蕴

《野望》之野,不是郊野,而是远离尘嚣的乡野, 即王绩隐居的东皋;《野望》之望,虽然望的是乡野,满眼田园风光,但他想的却是遥远—— — 遥远的地方,遥远的人。 诗中景语恰恰是诗人的情语,情景交融,人物合一。

要想理解这首诗,就要深入诗人的心境,去把握这首诗的意境与思想。不能拘泥于诗的本身而受到时代的局限。

自古诗人多悲秋,从来悲秋多寂寥。 在薄暮笼罩、暮霭渐浓的秋天的傍晚,诗人走出门户,渐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秋风扫落叶,漫山树木一片枯黄;夕阳西下,生机寥落,悲秋之意油然而生。 当看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时,诗人内心深处汩汩流淌着酸水。 相形之下,诗人更加落寞、孤独—— — 亲近自然的时候,却远离了人间的烟火。 这并不是这位隐者的终极追求。 多少隐士,身在山林,心在庙堂。 他的门始终是开的,可敲门的往往是山风孤月,这怎么不令隐者伤感重重呢。但王绩与真正的隐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的心里还是放不下,只好道一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一直被认为是风格清新自然、洗尽宫体铅华、脱尽浮艳习气之作,是上继阮籍、陶渊明,下启盛唐的田园之作,它创造出一种宁静澹泊而又朴厚疏野的诗歌意境。

王绩的创作心境

王绩生活于隋末唐初,家承儒学,七八岁就能读《春秋》、《左传》,从小就树立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立下了旷世济时的宏愿。王绩二十多岁就进入官场,但因性情简放、耽于饮酒而遭人弹劾,诗人挂印封金,轻舟夜遁,弃官而归隐家乡。在《王无功文集》的序中有这样的记载:“隋季版荡,客游河北。 时窦建德称夏王, 其下中书侍郎凌敬,学行之士也,与君有旧。君依之数月,遂去还龙门”。凌敬是王绩的侄辈,颇受隋末窦建德重用,王绩是依附凌敬,也受到了窦建德的礼遇。

唐朝建立后,对知识分子采取笼络政策,王绩再度被征召。但他在唐朝官场上并不积极,任事后日饮美酒三升,他的好友江国公陈叔达将其俸酒增至一斗,时人称其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年,王绩因其兄王凝弹劾侯君集而得罪了重臣长孙无忌,受到牵连,被罢官回乡;后来侯君集被李世民诛杀后,王绩再次被起用,但不久后又主动归隐。他的一生三仕三隐,却只有第一次是真心出仕,后来的两次归隐是他对李世民依靠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政权的行为不满所做出的决定,所以这首诗中,他才会想起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并且自然而然地以他们自居。

王绩是一个“平生唯乐酒”的隐逸诗人,如果用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眼光去之看待王绩及其作品,自然只能看到他的闲适与恬淡,就会看不到他作品中实际潜在的感愤和深意。《野望》所表现的并不是田园牧歌似的风景和隐居者的闲适,恰恰道出的是诗人一种潜藏在心底的痛苦,是其始终无法消释的沉郁和幽愤的心情。

《野望》的名称“野望” ,就是望野, 诗人重点突出一个“野”字, 写景也是以野外的景物为主 ,足以说明诗人心中没有一个温馨的家园, 而几乎只能看到荒郊野外 ,因而感到无依无靠。王绩的归隐是迫不得已,所以才会在诗中用“无相识” 、“采薇” ,表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知己 ,而只能效仿古代先贤在动乱时代采薇而食、作歌而叹了。

综评

作为初唐诗歌,这首诗一洗六朝遗风,在当时显得清新自然,独树一帜。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极尽铺陈雕琢之能事,王绩的《野望》用语朴素自然,意境清新质朴,格外引人注目。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 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这首诗与以后的山水诗相比较,对盛唐时期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创作实有重要影响。所以说无论从思想或艺术来说, 王绩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