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激光技术专题报告:TOPCON激光应用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掺杂区 光伏电池激光技术专题报告:TOPCON激光应用分析

光伏电池激光技术专题报告:TOPCON激光应用分析

2024-01-14 05: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TOPCon激光主要应用于硼扩SE环节      TOPCon路线下,激光主要应用于硼扩散+SE环节。相较于传统TOPCon的单纯的硼扩散工艺,激光技术的应用可与其结合形成SE结果,从而助推转换效率提升0.3%以上。      海目星中标晶科大单彰显激光技术在TOPCon的应用趋于成熟。2022年4月16日,海目星公告中标晶科能源10.67亿订单,表明在当前TOPCon扩产超预期背景下,激光技术亦通过下游客户验证。      2、原理分析:何谓硼扩及磷扩?      扩散的目的是形成P-N结。本征硅中载流子数目极少,其导电性能很差。因此,实际应用的半导体是在纯硅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元素后的材料,即掺硼的P型硅片以及掺磷的N型硅片。扩散的目的是在硅片基地上扩散一层P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从而在交界面形成PN结。      当阳光照在 PN 结上时,PN结吸收光能激发出电子和空穴,在内建电场的受约力下推动带有负电的电子向N区流动,带有正电的空穴向 P 区移动,从而使得 P 区电势升高,而 N 区电势降低,P 区和 N 区之间则会产生一个可测的电压,即光生伏特效应。如果此时在 P区和 N 区分别焊接上导线,接通负载后外电路便有电流通过,从而形成一个电子元件。      3、TOPCon扩硼工艺的难点      扩硼要难于扩磷。尽管硼扩与磷扩工艺相似度极高,且设备均以扩散炉为主,但由于硼在硅中的固溶度较低,导致硼扩相较常规的磷扩较难,实际硼扩散的温度需要达到900-1100℃。      目前硼扩常见的硼源主要为三溴化硼( BBr3 )以及三氯化硼(BCl3)。其中,三溴化硼扩散的副产物对石英器件损伤严重,部分厂商开始使用三氯化硼作为硼源,虽然三氯化硼的副产物对石英器件基本无损伤,但受制于B-CL键能较大,扩散均匀性又略差于三溴化硼。      4、原理分析:何谓选择发射极( SE )      选择发射极指在金属栅线与硅片接触部位及其附近进行高浓度掺杂,减少前金属电极与 硅片的接触电阻;而在电极以外的区域进行低浓度掺杂,可以降低扩散层的复合。通过对发射极的优化,增加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电流和电压,从而增加光电转化效率。      激光掺杂是制作PERC的SE工艺主流方式。其实现方式是以磷扩后形成的磷硅玻璃(PSG)为掺杂源,在金属栅线区域进行激光扫描掺杂,形成N++的重掺杂区域,从而实现选择发射极。这种工艺方式实现简单,仅需在传统PERC工艺上增加一道工艺即可实现,能够与传统产线兼容,已成为PERC产线标配。      5、TOPCon的SE工艺难点      TOPCon的SE工艺难点主要是硼掺杂工艺难度更为复杂。根据前文所述,硼在硅的固溶度低于磷,掺杂难度更高,在推进时需求更高的能量。因此当使用激光掺杂时(即与PERC的SE方式类似),需要采用功率更高的激光器。      但激光掺杂的“火候”较难掌握。如果激光功率过高,则容易在激光照射区域带来绒面损伤,从而影响后续的钝化工艺;而如果功率过低,则推进时的能量可能不足,激光难以将BSG(硼硅玻璃,与P型电池的磷硅玻璃对应,此处为激光的掺杂源)的硼掺杂进入P+层,会导致金属化重掺区域无法达到浓度要求。      6、TOPCon的SE工艺实现路径      现有技术中,制备TOPCon硼扩SE结构电池的方法很多,其核心思路均为如何在减少损伤的情况下实现高浓度的重掺硼区域。我们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专利的分析,将相关工艺方式总结为:      ①离子注入法(无激光);      ②一次硼扩+激光掺杂;      ③二次硼扩+激光掺杂;      ④激光开膜+二次硼扩;      ⑤激光开槽+硼浆印刷;      ⑥湿法刻蚀+二次硼扩(无激光)      其中,离子注入定域掺杂法,需要昂贵的离子注入机,且硼离子注入技术困难,同时硼离子注入退火温度较高且易形成硼原子簇而成为复合中心,目前已基本不作为量产工艺的实现方式。基于此,本文重点讨论②―⑥的五种SE工艺方式。      6、TOPCon的SE工艺实现路径:一次硼扩+激光掺杂    根据天合光能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110299422 A ),由于将BSG(硼硅玻璃)作为掺杂源时,激光掺杂难以将BSG的硼源掺杂进入P+层,导致重掺杂区域的P++浓度不达标,天合提出先通过扩散炉推进高硼表面浓度的P++层,但不进行氧化,以P++层作为激光掺杂源,再进行激光掺杂和氧化工艺,能够在解决硼掺浓度问题的同时,简化选择发射极的制备工艺流程。      一次硼扩+激光掺杂的工艺优势为工艺简单,设备数量需求较低,仅通过扩散炉+激光掺杂设备+清洗设备即可完成。      根据晶科能源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111739794 A),其对硼扩散工艺进行了进一步改进,本质上与天合类似,即均采用了硼扩散沉积(而不推进)形成掺杂源,再结合激光掺杂工艺实现SE。相比于一次硼扩,其第一次硼扩形成轻掺杂区域,第二次硼扩为后续激光掺杂提供足够硼扩散源,能够减少一次硼扩带来高温过程,有利于设备的稳定和减少对绒面的损伤。      二次硼扩+激光掺杂对应的工艺时间会有所增长,反应在设备数量预计有所增长。      根据协鑫集成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110444631 A),其通过一次硼扩散形成轻掺杂,然后对轻掺杂区域进行激光开膜,进而对开膜后的硅片进行二次硼扩散,从而形成重掺区。重掺区不仅覆盖轻掺区,同时对开膜区进行填充,从而在开膜区形成重掺杂,轻掺区形成轻掺杂,从而形成选择发射极。      激光开膜+二次硼扩对应的工艺时间会有所增长,反应在设备数量预计有所增长。在具体设备类别上,反映为激光开膜设备及硼扩散设备。      根据普乐新能源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113948374 A),其采用一次硼扩制作轻掺杂区域,搭配激光开槽+硼浆印刷制作重掺杂区的方法,形成N型电池硼扩SE结构。由于重掺杂区的激光开槽及硼浆印刷图形与丝网印刷图形一致,降低了金属电极的接触电阻;同时非印刷区域的轻掺杂,提高了光线短波响应,从而提升转换效率。      从设备端来看,不涉及二次扩散,工艺相对简单,对应设备为扩散炉、激光开槽设备、丝网印刷设备。      根据晶科能源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 110707178 A),其利用印刷含有HF的刻蚀浆料的方式,在N型硅片硼扩面的电极栅线区域刻蚀掉BSG,得到刻蚀图形,再进行二次硼扩散,在预设栅线区域因刻蚀去除BSG使硅片暴露在外而形成重掺杂;而电极区域由于BSG的遮挡,形成轻掺杂,得到N型太阳能电池硼扩SE结构。预设栅线区域是用网版印刷刻蚀浆料,网版图形与后期印刷电极网版栅线图形一致;浆料覆盖的区域是后期电极栅线印刷的区域。      从工艺方式来看,该种工艺未采用激光设备,主要采用丝网印刷、刻蚀设备以及扩散炉完成,操作相对简单,对绒面的损伤也更小。      投资策略      基于设备招标及付款维度,2022年TOPCon扩产持续超预期。根据我们调研,目前TOPCon产业链招标规模正迅速放量,预计2022年TOPCon将占据新技术风口。我们认为此次海目星中标晶科订单对应的规模或超过40GW(即根据产业链调研,单GW激光设备投资约2000万元反推得出),亦印证了行业扩产正持续超预期。      激光设备有望充分受益TOPCon扩产进程。相比于PERC,激光设备在TOPCon的单GW投资额出现明显增长,主要原因为硼扩+SE工艺难于磷扩+SE,随着TOPCon的扩产不断超预期,激光设备在光伏领域的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海目星、帝尔激光、大族激光。      风险提示      1、TOPCon扩产不及预期。若TOPCon扩产不及预期,则会对激光设备应用造成影响。      2、激光技术推进不及预期。若激光技术的应用不及预期,则会影响相关标的的订单。      3、竞品类技术的表现。竞品类技术如进展顺利,会对激光技术的应用形成冲击。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