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张地图为你演绎300年重庆城成长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庆的中国地图 19张地图为你演绎300年重庆城成长史

19张地图为你演绎300年重庆城成长史

2024-07-11 0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重庆第一条公交路线的起始站点

珊瑚坝飞机场

长江大桥

人民公园的前身中央公园

……

大家一起津津乐道

那些存于记忆中的街道名和建筑

没能去现场?

咳咳

注意注意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部分地图解析

请沿着地图中的

城市轮廓、街道脉络、建筑变迁

找寻城市的记忆

追踪城市发展的点滴

《清乾隆重庆城图》

此次展览中最早的一幅重庆城市图,选刊自清乾隆《巴县志》,为时任巴县知县、也是重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知县王尔鉴所主持修撰,成图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五年(1761年)。该图主要表现范围集中在今渝中半岛重庆老城及周边,并清晰可见当时整个重庆城都囿于城墙之内。

作为现存最早的重庆城市地图,该图第一次完整地表现了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以及川东道署、重庆府署、巴县署、总镇署等行政、军事机关和治平寺(今罗汉寺)、崇因寺(今长安寺)、东华观等宗教场所,对于其他信息则表现较少。这也反映出古代重庆城市偏重于政治、军事和文化宗教的功能特点。

1860年-1886年《重庆府渝城图》(法图原版)

重庆古称“渝”,渝城就是重庆城。该幅《渝城图》得来不易,其原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近年由市地理信息中心发现后复制回国。经初步考证,该图绘制时间在清同治到光绪初年之间,时间应早于1886年巴县知县国璋所著的《重庆府治全图》。

该图不同于这次展出的其他地图,其突破了普通地图规规矩矩表现地物的做法,将地图对静物(地物)的表现和中国传统绘画对动物(人物等)的表现结合起来,数以百计的挑夫、轿夫、纤夫、船工、衙役,200多艘大小船只,以及轿、马等实物,对十九世纪中后期重庆城的各种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生动的再现,让地图活了起来。同时,有别于上图《重庆城图》偏重于表达城市政治、军事功能的特点,《渝城图》还大量表现重庆城包括城外河街的商帮、码头、钱庄、戏班等商业、文化设施,显示出开埠前夕重庆封建城市和传统经济的繁荣。

1886-1890年间张云轩版《重庆府治全图》

该图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后,由河北清河郡人士张云轩以国璋版《重庆府治全图》为基础增绘而成。《重庆府治全图》好似一张巨大的鸟瞰图,对重庆城当时几乎所有的道路、城门和重要的建筑、庙宇、府衙、会馆都做了精细的描绘,使观者能最大程度地了解清末重庆城的街道名称、建筑种类等,对于研究古代重庆城市格局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百年前的重庆城,山不变,水不变,与今日不同的是山水之上层出不穷的传统楼榭台阁。在《重庆府治全图》里,张云轩用半写意半写实的手法,把重屋累居的重庆老城淋漓尽致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看到府文庙的泮池经阁,巴县衙门的仪门大堂,较场口的杂货街道,还有码头边的梯坎石堡。一个既充满中国传统气息又具有独特风味的市井城市跃然纸上,让所有未曾亲身经历过的吾辈重庆人,可以透过这份地图让心灵穿越到那个时候的重庆城。

1907年《重庆租界商埠图》

该图绘制于约1907年,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学,作者不详。所绘范围东起铜锣峡、唐家沱,西至佛图关、鹅公岩,主要展现其间以今渝中半岛和江北嘴为中心的长江、嘉陵江沿岸地区。

与此前的重庆地图主要反映城池、街道、官署、寺庙等要素相比,《重庆租界商埠图》在以山川、道路、城池为底图的基础上,主要展现重庆开埠以来新设的洋行、租界、领事馆等之所在,它以醒目的红色和浅红色五角星标注了洋商租赁和购买房屋所开设的洋行,以及邮政局、领事馆之所在,并以红色或黑色鞍马型符号表示厘卡和验关,无异于一幅与时俱进的具有商务功能的经济专题地图。该图展现了传统城市在近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变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地图及卫星照片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对于复原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形态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保存城市记忆,按图索骥寻找历史建筑,开展文物保护和历史街区规划,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25年《新测重庆城全图》

这幅《新测重庆城全图》,是重庆第一张用现代测绘手段编制的地图,于民国元年(1912年)一版发行,本次展出的为1925年编制的第五版。民国以前的重庆城市地图皆为手绘,受历史条件局限,对于地形的表现带有主观成分,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本图已经有比例尺和标高点,从此重庆进入了科学认识、展示、推广城市的时代。值得一提的是,本图的出版商为肇明公司,肇明于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中被日军炸毁。而巧合的是,当时日本军令部侵华时期使用的重庆街市图,正是在肇明公司编制的这幅《新测重庆城全图》的基础上加以细化、修改的。

此外,这幅图还有一个重要意义,是其编绘年代正处于重庆正式建市和第一次拓城前夕,彼时重庆尚未大拆城门城墙和迁坟、修路,重庆城市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城市的格局和风貌。

1937年《国民公报》重庆市街道图

该图是国民公报社于1937年元旦赠予该报订户的新年礼品,《国民公报》在民国时期的重庆报坛较为活跃,报社办公地点为武库街(现民生路)。

本图的道路绘制带有一些早期手绘地图的风格,主次道路对比明显,便于阅读。本图内容除街道以外,标注了半岛区域的区署以及部分学校、机关、医院,另用红色波纹线绘出城墙。本图显示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重庆的城市格局,图上标注有建于1935年底的“委员长行营”,重庆行营是彼时中央政府力量开始全面控制四川的象征,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打下了基础。

1946年《重庆市街道详图》

该图发行于1946年,亚光舆地学社出版,编制者金擎宇、陆先铠、陆承荫,是一份由专业地图制作机构出版的民国时期重庆地图。

抗战胜利后国府将还都南京,为继续建设陪都,国府组织专家编制了《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这张地图出版于《草案》制订期间,所反映出的道路网已是《草案》和后来各次城市规划所依据的基础。除了已建成马路外,本图还绘出了部分规划建设的道路和待建的成渝铁路。对于市区沿江渡口的轮渡,本图按轮船、木船分别绘制了航线。左下角的附图里,绘有川渝地区最早的铁路——北川铁路。

1950年《重庆市街道图》

1950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全新的节点。新中国成立后,旧秩序逐步被新秩序全面取代,本图可能是重庆解放以后第一张公开发行的地图,记录了新旧事物两种形态交替的时期。本图发行于市人民政府对部分旧地名更名以前,图上仍然标注有“国府路”、“中正路”等路名,解放碑也标注为旧名“纪功碑”。珊瑚坝机场于1950年长江涨水后弃用,本图也对其做了最后的记录。本图在打铜街标注了“人民银行”,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于1949年12月成立。本图上的“人民银行”取代了“中央银行”的位置,这可能是“人民”这一新时代的符号第一次出现在重庆地图上。

从这张图上也可以看出,经过1929年建市之后尤其是抗战和陪都时期的持续建设,重庆的城市范围大大拓展,但彼时地图对重庆城市范围的认知,仍然以渝中半岛为主。

横贯近300年历史的老地图

带大家穿越回过去

在地图上寻味历史变迁的足迹

也让我们看到了渝中半岛的城市发展史

为了留住这份宝贵的记忆

目前

渝中区正在加强对传统文脉的保护

“山水之都 魅力母城”

必将以更美的面貌让大家更加喜爱

本文由【微渝中】编辑发布

图文资料来源于重庆微发布、视界网、“在渝中”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