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重庆大学李小娅怎么样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2024-07-16 1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会上强调要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此次会议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对我国考古事业的高度肯定与殷切期许,考古文博学院全体师生备受鼓舞,于9月29日下午分别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和陕西周原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师生座谈会。考古文博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各党支部书记、民主党派和青年教师代表、各年级学生代表和周原遗址田野考古实习全体师生参会,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探讨北大考古的发展路径与发展方向,并布置全体师生员工和全体党员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高度重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高度重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总书记多次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也曾至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参观考察,并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生回信。考古学作为传承中华文明、增进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学科,迎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契机。此次总书记的讲话,更是赋予新时代考古学的新使命,北大考古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必达。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国考古学的以往成就与贡献,高度指明了中国考古学新时代的新使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师生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光荣与责任重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决心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建设“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努力完成“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材书系”,大力开展“丝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考古学阐释”、“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参与石窟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稳步开拓“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发展评价指数”新研究领域,奋力建设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的、与民族复兴大业相称的世界一流考古学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派。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奋斗,为国考古,为党育人,培养出更多的中华遗产的保护者、中华文明的诠释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探寻文明基因 助力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要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谈到,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为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考古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是新时代考古学科守正创新、开拓前进的根本遵循。作为高校考古专业的教师,我们备受鼓舞,备感振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北大考古学科的优良传统,大胆创新,紧紧围绕重大历史问题和重大考古项目深入研究,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应有贡献。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以史育人的作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着力“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建设的张海副教授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考古事业的重视,一方面体现了这些年考古工作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在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项目中进一步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未来的考古工作和考古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北京大学作为中国考古学教育的先锋,以苏秉琦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考古学派的创始之地,应再接再厉,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春天”。他表示,要大力推进 “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建设,以实物资料展示中华文明的文物基因,展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学术研究体系,为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基因内涵提供多学科研究的综合平台支撑为全国文物系统更好地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提供实践研究的基础。

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倪润安教授充满敬佩:“党中央未雨绸缪,高瞻远睹,助力民族复兴需要通过深入揭示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来获得坚强支撑。而能够完成这一前沿任务就是考古学。”通过考古学把现存的文化遗产保护好,通过考古学让深埋地下的消逝文明重见天日,通过考古学讲清楚中华文明的成长发展过程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考古学从冷门学科,成为国家战略的新基石。考古工作者要尽快适应这种角色转变,提高政治站位,把考古学的发展与国家的长远战略结合起来。

博士生党支部书记吴琪瑶同学说到,作为考古专业的学生,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感到无比振奋,也让我们对学科未来发展有了更充足的自信和底气,我们要在一代代前辈学者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探索具有中国话语权和世界眼光的考古学理论,让优秀考古成果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

致力阐释保护 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生动的话语阐明了考古成果保护与展示的深刻意义。

副院长张剑葳助理教授谈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和文化遗产学科架构正是以此为内在逻辑,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与科技、文化领域交叉合作,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等国家重大课题;与生态、经济、社会等领域交叉合作,在西南、华北等地区持续、深入开展了传统村落遗产的调查和跨学科研究,完成了国家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并开展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融合研究,出品学术期刊《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在遗产的跨学科研究、教学方面形成了特色品牌;与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交叉合作,完成了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数项世界遗产申报研究课题,多位学院教师作为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为国家考古行业的规划发展发挥了高级智库的功能。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阐释考古成果、呈现文明贡献的学科发展与建设方向。

文物保护技术教研室主任胡钢副教授指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正在开展古代文明基因库建设工程,将更深刻的诠释我国古代文明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这项工程意义重大。也将助力民族复兴,增强文化自信,让我们能更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作为北大考古的一名教师,一方面,我们将更好的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准则,为我国培育好未来考古英才。同时,我们将更加积极地投身入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研究,更加深入探索我国的文明成就,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文化遗产保护一线工作的青年教师王思渝有更多感悟,考古材料是人类文明宝贵的社会历史财富,全世界对于保护、研究、展示和阐释这批历史材料已经形成了共识与行动,而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多年扎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基础,近年来可谓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重要的努力,为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重拾我国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学者,也应当积极担当起自己的学术和社会责任,在考古价值阐释、博物馆多元展示体系的构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等问题上做出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2020级新生常宇涵表示,作为本科新生,自己要迅速转变身份,用考古人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用考古人的初心和精神砥砺自己。总书记说,“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自己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要努力扩大自己知识面,提前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做出规划,致力阐释保护,争取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和增强文化自信工作做出贡献。

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考古英才

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增强中国考古学在国际考古学界的影响力、话语权。要积极培养壮大考古队伍,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北大考古始终立德树人,以田野培育考古人才,以实践传承学科使命。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调研高校党建工作时,充分肯定考古文博学院首创的把“党支部建在考古队上”的做法;2013年5月2日给考古文博学院同学回信,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师生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田野实习中艰苦奋斗,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和民族事业相结合,既做追梦者,又做圆梦人,把党的理想与信念融入到每一锹、每一铲之中,把党的初心与使命融入到看土质、看土色的阅读无字天书之中。

2018级本科生和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班学员现正在陕西周原进行为期半年的田野考古实习,当总书记的讲话传来,师生们放下手中工作,在田间地头与宝鸡周原博物院领导员工等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考古队员及临时党支部成员们认为,田野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基础,田野实习是培养考古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北大考古的光荣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担当精神,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更多同学热爱、投身考古事业,也要引导同学们立足所学,脚踏实地,让越来越多的青年考古人在与先民的对话中磨练自我,挥洒青春。通过田野实习,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考古学带来的独特历史价值,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价值观和人格也在丈量祖国大地中得以进一步升华。作为学生及将来考古工作的新生力量,应更加坚定地投身于考古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和决心,应更应该清楚认识到中国考古学的使命所在,以青春之你我,报以家国,将绚丽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同样以青春之姿蓬勃发展着的中国考古学沃土上,为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而不懈奋斗。

副院长沈睿文教授表示,在教学中,要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构建专业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建设,把价值理念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将专业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培养一代又一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考古栋梁之才。

青年教师、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邓振华助理教授谈到,作为考古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工作涉及到科研和教学两个层面,既要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纲领,积极参与各项考古研究的重大项目,为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和突破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要扎扎实实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为考古人才的培养、学科体系的完善添砖加瓦。近些年,国内各高校的考古学专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我国的考古研究者也纷纷走出国门,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大学作为中国考古研究的学术重镇,获得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只有进一步拓展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体系完善方面获得更多支持,才有可能为增强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9级本科生王蕻荃结合暑假前往福建泉州开展思政实践学习感受,感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作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一名学生,自己将牢记总书记所要求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学术好奇心、严格要求自己,投身于考古事业,为“文化强国”战略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历史和文化自信的系统性论述为考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从历史的逻辑、学科发展的逻辑认真学习、系统思考考古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国家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意义。学院要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以党建促发展,加强考古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党支部建在考古队上”、“时代楷模柴生芳学生联合党支部”和“最美奋斗者樊锦诗文物保护青年志愿团”优秀传统,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推进“凝心铸魂——师德师风暨教研能力升华计划”和“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教材书系”工程等教师工作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大考古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力度,培养有情怀,有胸怀、有责任,有担当、有创造的新一代考古英才。与此同时,做好中华文明文物基因库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等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研究的组织和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发挥北大考古学科的引领作用,为党和国家的考古事业交出一份满意的北大答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